Monday, February 11, 2008

对舅父发火

年初二在表弟家聚餐,整个大家庭以及舅舅的几个工友合共31人齐聚一堂,本来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最后散场时却有不愉快的事件发生。

这事还要从外公生病说起。外公身患重病,恐怕日子已是不长了……
外公肝、腹积水,身体已是十分虚弱,几乎不能走,从家里去到表弟家也是先坐车到楼下,再由我背上去的。

那天吃完饭后,在房间里与几个小朋友玩得正欢。爸爸进来说外公说要走了,于是便一起走。
我提议还是像来的那样子由我背下去,舅父跟表舅却执意要我跟表弟扶下去即可,没必要背。
我解释说上次来的时候,只走了几级外公便累得不行要坐下休息了,他们却听都听不进去,还说,
"这是你爸爸还是我爸爸?"

走到楼梯,由于楼梯道窄小,我跟表弟一左一右扶的话太挤了。
于是我说由我自己一个人扶便够了,舅父却还是很大声地呵斥说按他的意思去做。
这时我再也按捺不住了,愤怒地回应了几句。当时太激动了,泪水夺眶而出,以至于说了些什么也不是很记得。
相信整栋楼的人都能听到我那嘶吼的声音。

从外公生病开始,我就一直有些话想说而没有说。
他们认为,与其冒风险做手术切除病灶,不如靠药物熬过这最后的一段日子。并且向外公隐瞒了病情。
外公外婆今年73岁,外婆身体还很健康,按道理应该一起活到80岁不成问题。
按照外公的脾气,他肯定不甘于这么痛苦地活下去――生活几乎完全不能自理。
我自己也认为,与其靠着药物维生,不如早日到好的医院接受正规手术,这样还能安详很长一段时间的晚年。
然而外公的知情权被剥夺了。当然,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他们作为外公的儿女一致采取了这个决定,
在中国这种家长制度的大环境下,我不好说些什么。

这个寒假回来后,外公每天都要去医院打点滴,从早上打到下午,而我也几乎天天都去医院陪着外公。
有一句话我想说很久的了,正如舅父所说,"这是你爸爸还是我爸爸?"
如果你们也是这么想的,那么在外公生命之火在风中忽明忽暗时,为什么不能抽多点时间来陪他呢?
我不是想为节约自己的时间找什么借口,要我陪着外公,我是毫无任何意见的。
我只是认为,无论自己再怎么亲,毕竟也不是亲生的儿女。少试着换位想想,到了自己老的时候,
身边的儿女只是会支使孙子孙女照顾自己,而亲生的儿女却总也不见露面,这样难道自己会开心吗?
不要总是用工作忙为借口,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
从高中开始我不在家附近读书了,但逢年过节我总是回家,为的就是与家人团聚。
什么是幸福?于我而言这就是幸福。
如果心中有爱,不需要过年过节,平时每天就都是团圆。
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几个子女抽天时间,陪老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烤烤火,看看电视聊聊天呢?

"这是你爸爸还是我爸爸?"
身为子女,自己竟然不知道老人连走几步路都觉得辛苦,而执意要老人一步一步地走下楼梯;
身为子女,为了在人前显示孝心,不考虑实际情况,只知道考虑排场与吆喝,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
在众人面前要两个男丁扶持老人以显尽孝,却没有考虑到身为子女的自己来搀扶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尊敬与爱。

昨晚去探望外公,外公专门留下我一个人谈了谈,说我那次发火发得对,不要好像显得只有他自己有孝心似的。
不要处处忍让显得自己只会读书没点个性。
外公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也不知是真的理解了我的用心还是安慰我。

Anyway,剩下的日子里,我会陪着你,我的外公。

Tuesday, February 5, 2008

人比人气死人

今晚妈妈有个同事来家里做客。他们在客厅闲聊,而我在房间内上网。
偶然间听到那位阿姨问起我的情况,妈妈大概说起即将在中大毕业,准备继续读研云云。
之后便听到了阿姨恨铁不成钢的埋怨,"你儿子就好啦听话啦abcdefghijklmn...我女儿opqrstuvwxzy..."

猛然想起,这不就是我小时情况的逆转吗?
曾几何时,父母在谈论起他人的牛人儿女时,也有类似的恨铁不成钢的语气。
虽然是自己不比他人是个事实,然而我想任何人听到这种酸酸的语气心里也会不好受,难过,委屈。

人比人气死人。

想到这里,不由得庆幸与感叹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之强大,能在这么多年的压迫里"健康成长"――一种自己定义的健康。
也许我心理已然扭曲了!以前听到类似的赞词心理多少会沾沾自喜洋洋自得似乎出了一口恶气――这难道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么。
这种现象,似乎正是报纸、新闻铺天盖地铺陈的xx少年自闭、抑郁,放纵,自杀,发疯等的根源。
大多源于类似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

如今,昔日的小孩子已经长大,似乎已经远离这种对比;而比自己年幼的小朋友们,父亲单位里同事的子女们,却成了这种苦难的受害者。

不由得难过起来。

自己已从当年的天真孩童,成为一个争强好胜的完美主义者――或者说是偏执狂。
似乎总没有自己满足的一天,只因当年埋在心间的酸性种子。
而周围的弟弟妹妹们,从他们身上能看到我当年的阴影。
每每与他们打起篮球,或去游泳时,聊起学习生活,总能看到他们脸上一种羡慕以至于自卑的表情。

我愤恨家教,从不让父母以任何形式找高年级学生或教师来辅导过自己。
然而当邻居们请求自己去帮助辅导自己的孩子,我无法拒绝他们那乞求的眼神。

诚然,在"读书"方面,或许自己稍有优势与发挥。然而这并不是人生的所有。
世界很大很美,如果没有束缚,如果有父母的鼓励与支持,
小时候对于美术的爱好也许能发挥,也许不是在学术这条路上苦行;
高中时候对于音乐的热爱也许能支持自己,也许不是在学术这条路上挣扎;
现在,
我会在不错的大学毕业,
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过着富有的理想生活,
然而,清贫的艺术家所拥有的也许却是世界。

听说,美国的父母们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事事比他人强。
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最好的自己,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在如此短暂的一生,细细体会人生百味。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高工资。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这种怪现状扭转。
什么时候,当父母谈论其他人儿女时,不会再说"你要学习xxx"之类的话语。
类似"你看xxx,一天到晚只会读书,多没劲"之类的,才是我想听到的。

我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后代再走上一条已经选择好的道路,而是让他/她随性而行。

已经有人这样实践了,不是吗,比如亲爱的郑渊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