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8, 2009

經歷了人生中最難的一場面試

申請新亞書院的hall tutor。
估計有上百個人申請而最終只能招1-2個。
15-20分鐘5人群p,面試官說的話比面試者還多,每個人說上一句話就很不錯了。
而且面試前還完全沒有idea會問些什麽,
結果今天就豬流感的事情檢測了一下臨機應變能力,
雖然跟我一起面的人都說了很多,
但看面試官的表情似乎都沒說到它們滿意的point上面,估計在座的人都沒戲,包括我,恩。

Sunday, April 26, 2009

从ape/flac+cue 分轨转mp3

综合了下面几个帖子,写的一个简单脚本,功能是可以通过ape/flac文件,转换成320KBps的mp3(其实还有一些保证音质的具体参数,这里就不提了)
并且填写Id3v2的tag.其中一些具体的参数可以在shnsplit里面调节.里面都添加了相应的注释与提示.
其实不单只可以转换mp3,还可以转换成其它格式,比如分轨的flac与ape.
不过按道理来说320KBps的已经无法听出与CD的音质差异了吧.

保存为convert2mp3,使用方法如: 

convert2mp3 flac sample.cue sample.flac
 
<code>
#!/bin/bash
# require:
# shntool,cuetools,eyeD3

#Get the filenames
filetype="$1" # ape or flac
cuefile="$2"
bigfile="$3"

#Other variables
tracks=$(cueprint -d '%N' "$cuefile")

#Output general file information
cueprint -d '%P - %T\n' "$cuefile"
echo "Total number of tracks: " "$tracks"

#Split this bitch directly into MP3 files
cust='cust ext=mp3 lame -h -V0 -b 320 --vbr-new - %f' # change quality here
namestring="%p-%a-%n-%t" # performer - album - tracknumber - title
shnsplit -i "$filetype" -f "$cuefile" -o "$cust" -t "$namestring" "$bigfile"

#ID3 tag MP3 files
i=1
while [ $i -le $tracks ]; do
    artist[$i]=$(cueprint -n$i -t '%P' "$cuefile")
    album[$i]=$(cueprint -n$i -t '%T' "$cuefile")
    tracknum[$i]=$(cueprint -n$i -t '%02n' "$cuefile")
    title[$i]=$(cueprint -n$i -t '%t' "$cuefile")
    f="${artist[$i]}"-"${album[$i]}"-"${tracknum[$i]}"-"${title[$i]}".mp3
    eyeD3 --no-color --set-encoding=utf8 -a "${artist[$i]}" -A "${album[$i]}" -n "${tracknum[$i]}" -t "${title[$i]}" "$f"
    i=$[$i+1]
done
</code>


主要参考资料:
  1. http://www.hispasonic.com/comunidad/lame-t167400-15.html
  2. http://blog.punkid.cn/2008/05/26/tips-in-aggregate/
  3. http://kuihuadi.com/snow/tag/shnsplit/
  4. http://bbs.boletips.com/blbbs/thread-1379-1-1.html

Saturday, April 25, 2009

2009-4-25:现阶段我的播放器解决方案

今天又把几个小问题fix了,在linux下的影音娱乐越来越顺手了 :)
总结如下:

1. 播放mp3,我用mocp. 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终端播放器. 你随时可以打开它进行播放, 纯键盘操作, geeker的最爱.
它的优点远远不止这么多,这里我把几个喜欢的优点列举一下:
  • 速度快!!! 这是我用过的速度最快而又功能不缩水的播放器. 按`q'键可以保持播放音乐(作为daemon)退出frontend,不影响工作.
  • 可配置性强. 基本上什么配置都可以通过 ~/.moc/config 来进行配置, 如快捷目录, 自定义快捷键, 播放音乐时触发的脚本(利用这个可以更新twitter状态等);而且,它本身的快捷键也是可以自定义的!
  • 界面清爽,带搜索功能,方便地切换播放列表与目录.
  • 还有很多好的优点,这里略过
  • bones等同学开发了一个歌词显示脚本,非常好用. 见这里.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这里也要列举一下,以后随时update:
  • 对ID3V1tag的支持似乎有些问题. 不过这似乎是中文tag的问题.使用这个解决方案可以很完美地解决.总的来说,就是把旧的id3v1的gbk编码转换为id3v2以上的utf8编码.命令是:find . -iname "*.mp3" -execdir mid3iconv -e gbk --remove-v1 {} \;
  • detach时,如果有很大的播放列表会卡.这里是官方的回复:把playlist cache设大,播放时后台读入tag.
  • 可以播放flac文件,但不能播放ape.其实这也是reasonable的,毕竟ape有版权问题.但是不支持cue文件.希望将来的版本可以做到.
2. 正如上面所说,mocp不能播放ape.因此我用audacious+showlyric. 其实这是我用得最久的播放器. 与win下的winamp功能界面相似. 并且对id3编码支持非常好,可以自己指定预设编码. 另外也有很多丰富的插件和皮肤, 装上一个快捷键插件后, 随时控制歌曲播放. 另外也支持ape,flac与cue. 如果不喜欢终端播放器,这个是最好的推荐!不过自从我开始使用终端播放器后, 就嫌弃它的速度了.嘻嘻.

3. 播放视频流媒体,用mplayer+smplayer 前端.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该有的功能都有了. 装上win32codecs能播流行的所有格式, 字幕方便. 网上一堆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附上它们的图片.


Friday, April 24, 2009

仔細研究了一下各種xxTeX,yyTeX

其實一點也不仔細,因為涉及的名詞太多了,不得不佩服各位TeXpert,竟然可以花那麼多業餘時間仔細鑽研艱深晦澀的tex,
包括什麽TeXbook, metafun之類的東西。
一切從newsmth這貼開始:
http://www.newsmth.net/bbscon.php?bid=460&id=258983

裏面詳細介紹了關於xxTeX的各種複雜關係,基本上裏面討論的我只懂30%
這裡用我自己的話簡要總結一下一個小時內看的一些東西(混亂ing,不保證100%正確 - -!!):

1. 最早的tex是由knuth開發的,是最原始的編譯引擎。而其他pdftex,pdflatex,,xetex,luatex之類的,也是引擎,類似不同編譯器之間的關係。
2. latex,plain tex,context是語法,也就是類似于不同的程式設計語言。
3. texlive,miktex等是發行版,類似fedora和ubuntu的關係。
4. winedt,texworks之類是前端,類似于編輯器。
5. tex本身不支持中文(只考慮了英文相關的一些編碼),而xetex,luatex就是爲了支持unicode而設計的。
    xetex使用latex,而luatex使用context。
    但是xetex似乎只是一個過渡產品,luatex的設計理念據說更理想,但是目前非常不成熟。
    作者也說將來如果luatex成熟了,就投向它的陣營。

由於xetex與latex語法兼容,因此我們可以直接使用xetex編譯以往的latex文檔。
因此這也是我現階段的學習目標:先從pdflatex慢慢過渡到xetex,將來luatex成熟了,再開始使用它,學習context語法。
不過看了下context的語法,似乎比latex好看多了。

這裡給出幾個很好的鏈結:
  1. http://www.tug.org/levels.html:from tex user group,詳細地介紹了LaTeX,plain tex,texlive,MikTeX,luatex,xetex,等一大堆的級別與定義。
  2. http://code.google.com/p/way2ctx/downloads/list:context學習筆記
  3. http://blog.csdn.net/ramacess/archive/2007/08/02/1723279.aspx:tex中文化現狀
  4. http://tex.loria.fr/formats/context/LaTeX2ConTeXt.pdf:從latex向context轉型

圍觀各路神仙們介紹學習TeX的歷程

原帖地址,包括了newsmth上斑竹milksea,CTeX斑竹neals以及神人yulewang等的精彩介紹。
http://bbs.ctex.org/viewthread.php?tid=48138
膜拜yulewang....簡直是神仙啊……
轉他的學習歷程如下:
------------------------------------------------------------------
其实我高中的时候用word输入公式输郁闷了,我就四处寻找能够 没有痛苦输公式的软件,找了一堆不满意,后来才知道有个好东东叫LaTeX。当初学习很简单,就是拿了个别人的额文章模仿着打了自己的第一篇作业,40多 页,很有成就感,从此以后就和TeX结下了不解之缘。教材其实看得很少,只是看李平的那本书简单地学习了一下LaTeX,再后来就看了下TeXBook。 由于都是些三脚猫功夫,使用过程其实实经常是去查文档,一回生两回熟,写了很多文档后基本就能熟练使用TeX了。

2006年我从CTeX论坛学到很多的东西,当时我还是个新手,zpxing, Neals, resolvent等大牛牛教会了我很多基础知识,是我的引路人。后来我在水木和CTeX上有一段时间几乎成了版霸,回答过新手上千个问题。

由于我高中的时候用的是学校的Mac(当时用的还是那个像台灯一样的iMac),比较熟悉Unix系统以及Unix上的程序开发,所以到了大学后,用得比 较多的Linux或者FreeBSD。但是由于Linux和FreeBSD上没有CTeX发行版,安装中文字体很不方便,而且网站上很多的文档都有错误, 虽然当时有一些人做了集成中文字体的TeXLive2005,但是始终多少有些问题,因此后来我就在水木上发了一个和liangzi同学合作的集成中文字 体和ctex宏包的TeXLive2005。非Windows系统一般字符集编码都设置为UTF-8,为了让这些平台的用户有更好的体验,我们又积极完善 了一些周边的脚本和宏包,比如ctexutf8。TeXLive 2007发布后,我写下了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Chinese Howto,并且也同时做了一个很多人现在仍然在用的字体包。可能ctex或者水木上,大家都是从这个途径和我认识的,呵呵。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文档打交道,文档包括作业、软件的说明书、论文、书籍、源代码注释、幻灯片、出版社的项目、别人出钱帮忙排的论文等等。我其实只是一个 普通TeX用户,我后来所有在TeX社区做的工作,其实都是由于我需要完成某一个文档项目,而顺便把一些问题解决或者把某个功能实现而已。刚刚用TeX和 MetaPost可能还是懵懂,总觉得它功能挺强,作业论文幻灯片无所不包。但是一段时日下来,就会知道其中有诸多不足。因此从2007年开始我一边使用 非TeX的排版工具来完成TeX所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我一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用InDesign排图文并茂的文章,用PowerPoint和 Keynote做幻灯片,用blender等软件做一些动画和图片),一边尝试改进TeX,尤其是对于中文、汉字、中文的操作系统的支持。因此也是从 2007年开始我开始尝试参加一些能够影响上游的活动。刚开始做的时候主要就是帮忙做一些测试,报告一些bug,可能这些问题在老外看来不是问题,因此常 常被忽略,但是对于中国用户来说会造成不少麻烦。比如2006年末,我帮忙翻译TeXLive的官方文档,2007年初又向TeXLive邮件列表上报告 了两三个安装时中国用户会遇到的bug,当时我初出茅庐,国外的开发者对我bug汇报其实并不太在意,但最终还是修复了这些bug,因此TeXLive 2007的是我向上游做贡献的开始,TeXLive也是第一次能够在非拉丁文用户名的Windows系统上正常安装,呵呵。

当时jjgod和yindian等同学热衷于折腾XeTeX,给JK报告了不少bug,在我看来这些人就是心目中的榜样,尤其是yindian,还写了著 名的zhspacing。为了向牛牛们学习,这年后我经常出没于各个TeX开发的环节中。其实我觉得国内需要更多的同学去参加这些工作,来让开发者注意到 中日韩用户的声音,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况且做到这个并不难,比如我所报告的所有的bug和feature request,基本上都来自于我的文档项目。

2007年是LuaTeX的第一个测试版本发布,该年早些时候我就注意到了这个项目,只是当时中日韩用户并不看好它,反而倾向于XeTeX。后来年中开发 者表明LuaTeX的开发并非局限于Lua加上TeX,我就从这个时候开始看好这个项目。所以从这一年开始我就为这个项目做了很多的工作。LuaTeX早 年的时候特别烂,要么是编译不通过,要么就是一运行就core dump,即使能够跑起来,载入个plain,加个英文ttf字体就能够占用上百兆内存。不过由于当时课业负担也不重,因此我一直紧随着它的开发脚步。如 果没错的话,我应该是第一个能够使用LuaTeX调用中日韩字体的人,网络上目前流行的调用TTF中文字体的代码还是我改写的。我大概也是第一个向 LuaTeX报告问题的中国人。我报告的一个对于accent的bug被开发者修复后,我成为第一个能够在LuaTeX上运行LaTeX的人。

LuaTeX和ConTeXt的联系相当紧密,为了能够更好地用LuaTeX所提供的高级的功能,我在2007年左右成了ConTeXt用户,当然从这以 后我依然还是一个LaTeX和plain TeX用户。在ConTeXt社区中做了不少工作,也忽悠了一些热心的用户比如liyanrui来帮忙。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和Hans的沟通和交 流,ConTeXt MKIV终于能够支持中英文排版。后来,我又成功地先后多次忽悠了开发者认真地考虑中文用户的需求,这些工作使得开发者改进软件,使得LuaTeX下的 ConTeXt载入Adobe四个中文字体所占用的内存从1.5G降低至300MB (ConTeXt载入一个typeface会分别载入不同的point size,因此内存消耗本来就要比plain TeX的\font大得多,因此300MB其实已经是个很低的数值了)。我大半的文档项目是使用ConTeXt完成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 问题,所以近两年来我提交了几十个bug report或feature request。应该是国内最为积极的ConTeXt用户了。

2008年是我大学中最忙的一年,但是依然在TeX社区中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我们彻底弄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产生的PDF文件会有字体发虚的现象,同时由于在 LuaTeX那边混熟了,就很容易结识其他人,因此我常常和Wolfgang, Karl, Hans, Taco, Mojca, Yannis, Arthur等牛牛经常往来。彼此混熟后我提交的patch和bug report也越来越能够被那些开发者接受。所以我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TeXLive的committer(虽然我几乎不怎么commit),以及 ConTeXt Minimals的FreeBSD平台的编译者。2007-2009年,我总计向LuaTeX、dvipdfmx、TeXLive、XeTeX的开发者 (在邮件列表,bugtracker,或者私下)报告过上百个bug,提交过近十个patch(07,08年对于TeX的代码理解很肤浅,出了问题基本上 不知怎么改,因此都只能给bug report)。

2009年寒假由于实在没事干,我花了一个星期第一次从头到尾看了遍TeX的代码(先前都是零零散散看的),算是对于TeX探索的一个了结。才感觉先前对 于TeX的很多认识其实是不准确的。这番经历使得我对TeX了如指掌。从此以后基本上我发现任何的bug,都能给出patch而不是和开发者吵架。不过可 悲的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可能很少需要去处理中文文档了,pdfTeX估计能够满足我所有的文档需求了,因此我可能在TeX社区并不会如同往年那样活 跃。不过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会继续大量地使用TeX完成我的文档,同时,我未来所涉及的研究中肯定会涉及其他的一些开源软件(主要是 Blender,QT),在TeX社区的工作所获得的经验(比如阅读代码的技巧、打patch的技巧,和开发者交流的技巧等等),会使我在将来的研究中获 益许多。

Thursday, April 23, 2009

Some words about 撬墻角

據說某人撬人牆腳,然後某同學說了一句看似很有道理的話

xxxx: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不敢茍同,但與xxxx提出這句話所針對的人或事無關。

有些事情,很難有對與錯之分,
正如歷史往往是勝利者的日記,美好的事物也往往能被污蔑為醜陋的。

在這件事上,我是一直保持否定態度的。這跟我的性格有關。
我考慮一件事時往往先從他人立場出發。
如果說``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也自然可以說``人人都有不破壞他人幸福的義務''。
無論是任何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孩被搶走。

當然,世界是殘酷的,弱肉強食的。
我們無法改變一些東西。
但是作為一個人而區別于動物的很大一個優點,
就是人有理智,有高尚的精神。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只要做到無愧於心,就是一種美德。
就算被稱為迂腐,守舊又如何?

Tuesday, April 21, 2009

zz:蝦米是阻抗?阻抗匹配又能幹麻?

http://www.modernmusician.com/forum/showthread.php?t=73165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阻抗這麼名詞其實是一頭霧水的。
更別說阻抗匹配了,是啥咪東東啊!能幹麻咧?

不知道記得歐姆定律的人應該不少吧?
歐姆定律簡單用數學來表示就是 電壓 = 電流 x 阻抗
電壓的單位是福特(V),電流的單位是安培(A),阻抗單位是歐姆(ohm)。

記得嗎?
它的意思是電流通過一個電阻會產生電壓降(跨在電阻上的電壓),反過來看的話,當電壓和電阻為已知的時候,電流的大小可以被決定。

當信號為交流電的時候,電阻R、電容C、電感L都是有阻抗的。這些阻抗的總和稱為Z。

我們經常聽到的輸出阻抗和輸入阻抗,指的是設備輸出的時候會經過的阻抗Zout,和設備的輸入端提供了多大的對地阻抗Zin。


當一個設備的輸出接到另一個設備的輸入時,前面的輸出阻抗和後面的輸入阻抗已經串聯在一起了。形成一個分壓網路。



這時候輸出的電壓會看到的對地阻抗就是輸出阻抗+輸入阻抗(Zout+Zin)。而後面的設備看到的電壓就是
輸出電壓 x (輸入阻抗)/(輸出阻抗+輸入阻抗) 也就是 Vin = Vout x Zin/(Zin+Zout)
這個分壓網路的比值Zin/(Zin+Zout)永遠小於1。
當輸入阻抗Zin越大時,可以得到接近1的結果。使得輸入電壓相當接近輸出電壓。

當輸出阻抗Zout變大時,分壓的結果會使得輸入電壓趨近於0。

我們都說,被動式的PU輸出阻抗很大,有的是10幾K歐姆。通常會用500K歐姆以上的輸入阻抗來搭配,套用上面的公式,分壓的比例是500/(500+10) =0.98 。
這樣是很合理的搭配。假設輸入阻抗是10K歐姆(普通的Line Level機器 ),分壓結果是10/(10+10) =0.5,電壓馬上剩下一半。

看出端倪了嗎?
阻抗匹配要做的就是盡量將電壓傳到下一個設備,也就是分壓的比例要盡量高。因此匹配就是要達到合理的分壓比例。如此才能將大多數的輸出電壓傳到下一個設備。

如果你將被動式PU吉他直接插入非吉他專用的器材,比如說直接插到音效卡的Line in孔,你會發現聲音很難聽。那是因為拾音器的信號只有很少的比例傳到音效卡,甚至,拾音器因為提供不了足夠的電流而產生過載,輸出電壓又下降,聲音更難聽。這就是阻抗不匹配造成的結果。

又,經常有人希望吉他效果器的聲音能透過音效卡進入電腦。懷疑阻抗不匹配。
其實只要是經過電路處理,不管是什麼效果器,它的輸出阻抗都是很低的,大約100~1K歐姆而已。這算是很正常的輸出阻抗。所以根本不需要什麼DI BOX就可以直接進電腦。但是聲音不好聽罷了。差別在於沒有經過AMP的修飾。AMP本身是個濾波器,會改變吉他的聲音。因此使用有AMP模擬和CAB模 擬的效果器來直接進電腦,產生的聲音才會是比較習慣的那種吉他聲。而不是有沒有用DI BOX的差別。不過目前有DI BOX已經考慮到這點而將CAB SIM納入設計。

以上是關於阻抗和阻抗匹配的一些簡單說明。

Sunday, April 19, 2009

阴三儿-老师好

nb

運氣靠不住

自從我連續幾次申請PGH1 的single room失敗以來,
我就極度痛恨這種需要draw lots來決定命運的東西,
哪怕你獲勝的幾率高達90%.

我是無神論者,但是有時也不得不被那可笑的結果*得菊花綻放,噁心得要命。
不由得想起/王/丹/同學的《沒有煙抽的日子》以及背後的那段故事,真是異曲同工。

從此以後堅決不主動參加抵制這種帶博彩性質的東西,包括抽獎,賭博等。
雖然我經常以此事自嘲自己運氣背到極點,但是我真的相信嗎?
運氣這種東西真的存在嗎?我不知道,也不想去想那詭異的量子力學,平行世界。
我只知道活在當下,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儘量去除那不確定性的因素。

好吧我已經徹底地淪為了一個偏激的現實主義者,與投機主義者是兩個極端
不是我對這世界沒有信心,而是不想自己的命運被他人以及那些不確定因素左右

弱肉強食的世界不需要別人的施捨與同情!
(當然不代表我對別人就要惡狠狠做冷血動物,只是我必須在心中樹立各種假想敵,
做好每次都面對worst case的打算,才能避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才能做一個堅強不落淚的鋼鐵男子)
對任何東西絕不心存僥倖
必須憑著自己的能力去達到!

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狠狠地履行以下方針。
1. 對於一件事情,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好 —— 他們說這是一種完美主義者的表現,笑駡由人吧。
2. 選擇了去做那件事情,就必須有始有終,盡力完成。

Friday, April 17, 2009

zz:中国人的自信从何而来



 
 

Sent to you by iveney via Google Reader:

 
 

via CKV[2009] by TINXON on 4/16/09

中国人的自信从何而来

□    文/芮成钢

青年文摘绿版2009年第8期·今日视点

 

   一所大学请我去演讲,我问了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呢?有人回答是长江、长城,也有回答是经济的高速发展、5000年的文明、文字,奥运、火箭升空……

   我紧接着又问:假如清晨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菲律宾人,你还会为自己感到自豪吗?或者,你变成了一个卢旺达人,生活在非洲,经历过种族屠杀,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此时,你还能够自信地面对全世界吗?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我能体会到,学生们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自信"的含义,大多数人都不能从自我中寻求自信。

 

自信最本质的来源是什么

 

   我刚到耶鲁大学时,同班同学互相做自我介绍,有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同学给我印象很深。他在介绍自己时,讲解得特别详细:"我的名字(VincentPerez)由两个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典型的英语名,第二个词是典型的西班牙语名,我的名字包含着菲律宾曾作为殖民地国家受多国文化影响的痕迹。"

   他没有感到自卑,用平和的音调回顾了菲律宾的历史。他的自信来自于一种信念:没有人可以因为非我以外的东西来贬低我,没有人可以因为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贫穷来轻视我。

   2007年,我参加了北京宏志班的新年联欢会。孩子们各有各的故事,经济上的困难不但没有能带走他们的笑容与快乐,反而造就了他们超人的毅力和勤奋、朴素的态度与性格。在他们教室的墙角,小山似的堆满了空可乐瓶和饮料罐,这些都是从不喝饮料的他们大大方方地到其他班级和学校捡来的。这些废品让他们攒出了几百块钱的班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了一种自信。

   差异既然客观存在,我们就应该坦然地面对。在人格上全世界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真正的自信应该来自于深植于心的这种信念。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

 

   在中国,很多家庭没有培养自信的环境,父母可以为了孩子把整个身心都奉献出去,总想把孩子的前途纳入家长的轨道和框架,按家长的设计去成长,不能按照孩子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去发展。

   无论在美国还是英国,在餐厅总会看到一个现象,父母让孩子自己去点菜。孩子会直接对服务员说:"我要一个三明治,其中火腿两片,鸡蛋要生一点,加生菜,番茄片加三片就可以。"他们点得精细、具体。对比之下,中国父母替孩子点了菜,等菜来了,孩子又不吃,说不喜欢。但是,给予充分的自由,让他去点,他又不会。有一句英文说得特别好:"Charitybegins athome"(一切美德源于家庭)。没有平等,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自尊、独立和自信;从家庭中得到尊重,才能够建立发自内心的自信。

 

中国人的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尊,以及独立的人格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通过强调历史,强调遗产,甚至强调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得来的。四大发明怎么样,有四百大发明又怎么样?请到镜子中去看一下自己,从外套、上衣、裤子,到衬衣、内裤,上上下下,都不是我们发明的。因此简单地比较谁发明了多少东西没有意义。泰山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就在我的家乡,我热爱黄山,但是,我知道世界上还有比黄山更壮观、更雄伟的,难道因为世界上还有黄石公园、乞力马扎罗山、富士山,我就自卑了?

   我们不用依赖历史的传承,不用依赖多么惊人的GDP增长速度,我们完全可以追求能够让自己幸福的目标。只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世界上的人不因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是否有悠久的历史,也不因为人口多少,国土面积的大小而在自信上有所差异。自信最本质的来源是相信平等,相信自己。我们不用太在意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如何评价我们。将目光转向自己,自信也许更加长久和坚实。

 

与自己比较

 

   中国人的自信往往来自于不平等。

   你的月薪3000元,我的月薪l0000元,所以我自信;你骑自行车上班,我开车上班,所以我自信;你开本田上班,我开宝马上班,所以我自信;你开宝马320上班,我开宝马750上班,所以我自信。在欧洲,多数奔驰、宝马这类级别车辆的尾部,并没有出现在中国常见的"S500、750i"等用于代表性能的标志。欧洲的消费者经常要求取消车上的这些标志,而中国的一些人却特别强调要用这些标志来体现身份,从而获得自信。

   这种来自于不平等的自信,可以在一瞬间转为自卑。开S500的会遇到开S600的,会遇到开劳斯莱斯、法拉利的,还会遇到开游艇和私人飞机的,最后在与沙特王子阿瓦利德私人购买的A380比较后,会彻底丧失自信。

   如果真的要进行比较,那么就应该与自己比较,用自己今天取得的成绩与自己昨天的成绩进行比较,再与自己能够预测的明天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自己是在不断进步,哪怕取得的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是自己的胜利,是任何人无法剥夺的。

   同样,中国不要与外国进行过度的比较,中国应该与自己的过去比较,我们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我们确实也存在很多问题,认清差距,认清问题,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让世界去说吧。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自信。

 (罗宁摘自《风暴主播思考中国与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季平图)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Thursday, April 16, 2009

zz: Linux 漫画杂志两种

開源界的盛舉,宅男們的福音
很萌很可愛的Linux漫畫哦~

 
 

Sent to you by iveney via Google Reader:

 
 

via LinuxTOY by Toy on 4/16/09

不知 LinuxTOY 的读者中可有漫画迷?今天,blackheart 网友向我们推荐了 Ubuntu 漫画杂志 Ubunchu。之前,在 Shellex 同学那里也曾见到过一种 Linux 漫画杂志。在此,略作简要说明,一并介绍给喜欢 Linux,同时也喜欢漫画的朋友。

Ubunchu!

Ubunchu

Ubunchu! 是一本日本漫画杂志,其中讲述在学校电脑俱乐部中的三个同学使用 Ubuntu 的故事。Ubunchu! 的作者为 Hiroshi Seo,目前已由 ubuntu-jp LoCo 的两名会员翻译成英文,你可以获取它的 PDF 版本。

Hackett and Bankwell

Hackett and Bankwell

很有教育性的 Linux 漫画,主角为 Woody Hackett,一只看上去有点猥琐的企鹅,引导你如何进入 GNU/Linux 世界。目前已发行了两集,同样有 PDF 版本可以下载。

{ 感谢 blackheart & Shellex }

Filed under: Books | Permalink | Add to del.icio.us | Email this | 4 comments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Wednesday, April 15, 2009

zz:再说花尾渡

轉自blog:廣故事-講廣州故事,品廣州文化
故事故事 - 已故的往事
非常好的一個blog,推薦每一位對粵文化,對廣東有愛的人閱讀裏面的文章.
---------------------------------------------------------

 
 

Sent to you by iveney via Google Reader:

 
 

via 广故事-讲广州故事 品广州文化 by 广故事-讲广州故事,品广州文化 on 4/15/09

    从广州回乡下,以前是要搭船先到江门,然后搭车去棠下,再行三公里就到良溪了,那时搭的船叫花尾渡,为什么叫花尾渡呢?旧时很多人不识字,为免搭错船,就在每一只船的后面画上不同的花卉图案,以作识别。渡——广东人称船为渡,所以就叫花尾渡了,花尾渡在现在35岁以下的广东人已无认识及记忆,而且图片资料又甚少,所以有必要详细讲述,以留史话。

huaweiduii

    在我记忆中最早时的花尾渡拖轮是烧煤的,船身是铁红色,船舱装煤,有一块绿色的大帆布盖着防雨水,船顶有一支粗约50cm的大烟囱,长约三米多,通常漆成黑色,在上近顶处画有一个红五星,星两边各画三条黄色的波浪纹。因为在珠江水域的单行船都以红星为字头,长烟囱旁边有两个细烟囱,长约80cm,上部弯曲,这两个是汽笛,响起来震耳欲聋,在河道上三公里远仍清晰可闻。通常开船时或在河道转弯及紧急情况下拉响,成为珠江三角洲水乡的一道风景画,也曾经牵动很多侨眷等待海外游子归来盼望期待的心。

huaweiduii2

    甲板舷有一排旧的橡胶轮胎或是用藤编织成榄形的球,用来减轻拍拖时两船的碰撞。当客轮在码头离开或埋岸时,拖轮与客轮要并排用缆绳紧固由拖轮将客船拖出或推入。广东人以男女恋爱相约去街称之为"拍拖",而恋爱成功要结婚称为"埋岸",皆由此起。而拖轮与客船分开称之为"甩拖",则是指恋爱分手。客轮没有动力,只有一台发电机,供给船上的电灯用,电压是36v,25w。四格舱位一支灯,每格舱位宽约60cm,用一件高低板隔开,高位约20cm,低位约10cm,高处放在头部,睡觉时遮挡住隔离的人。如果隔离是个大鼻鼾,那你就无法入睡了。

huaweiduii4

    每个舱位都有个窗,是向下收藏式,提起来可以关窗,听说还有是救急逃生用,窗顶有一个阁架,上面放着水松木做的方形救生衣,在客船离开白鹅潭,船员就要旅客安静,教大家怎样穿救生衣。每一个舱都要教一遍,然后才开晚饭。这时服务员戴着口罩用托盘将饭依序派发,饭用鸡公碗装,有两条菜,一块肉,有时是排骨饭。约15分钟后,服务员就提着铝水煲给旅客饮用,服务很周到。战后的中国,提倡新风尚,那时人与人之间很和谐,令人怀念。船舱为三层半,底层装货,起到稳定重心作用,中层是四等舱,分上下床,约120个床位。上层稍细,是三等,约100个床位;再向上更短一些,约60多个床位。船员及服务员也在这一层,是为二等。在1974年左右,因大量知青来往,将舱底也改成客舱,编为五等。我记得那时母亲嘱咐我,买票前要向票务员要近舱口的上床位,因为一旦发生什么突发事情,容易逃命。

huaweiduii5

    那时广州大沙头码头是客船通往江门、三埠、开平、肇庆、梧州、沙坪等地的客运码头,聚集了很多客船。与"搭船"与"搭车"的上落叫法相反,从岸上到船舱叫"落船",而从船舱到岸上叫"上船"。在1962年之前,搭客并不多,船舱宽敞干净,直接由岸边搭桥板落船。1963年后国内经济好转,人流大了,有时就要"过船"(因为等待出航的客船太多,泊埋几层,而先开船在外层,所以要穿过几只船)。到了1969年多了知青,船只也随之增加,班次也密了。而1974年后,更是经常有加班船,那时我试过要"过四只船"(穿过四只船的意思)!

    以前花尾渡的字头是"曙光",江门船是曙光302、304,三埠是曙光305、306等。并且还分日班船及夜班船,日班船通常在早上八点开出,约晚上六点到埠;夜班船通常下午八点开出,次晨六点左右到埠。我通常搭夜船,客船开身后经过海珠桥出白鹅潭,沿路欣赏到珠江岸边灯光夜景。出了白鹅潭,就一片寂静漆黑,这时拖轮就解缆改为前拖。此时更是万籁俱寂,只有江水拍打船舷的声音。船身轻轻的摇摆,像在母亲的摇篮中。甜美地睡上一觉,在三等舱,有小卖部,烟酒小零食。在1967年,船上开始有广播,在晚饭时至九点播放一些广东音乐,早上用来提醒旅客起床。

huaweiduii7

    在文革之前,夜船开出白鹅潭船员要点着几串炮仗,向江面抛去,然后撒纸钱,洒水饭。行至甘竹滩或莲花山,就停下船来,拖轮鸣笛三声,客船响钟三声,然后又是烧炮仗,撒纸钱,洒水饭。日船没有这程序,当时我很奇怪,问那些船员为什么。他们都不答,后来有次我搭日船,问起此事,船员说:"因为甘竹滩以前是险滩,曾经有沉船,死了很多人,鸣笛响钟是致哀,撒纸钱是买路,洒水饭是要饿鬼让路。你晚上问为什么,肯定没人回答你,晚上不能提起鬼呀。"

huaweiduii8

    1966年文革开始了,破除迷信,取消了这个程序。在旧历七月,也是新历的八月,我搭船回乡下,走到甘竹滩附近,突然风雨交加。此时拖轮响笛长鸣,停了下来。客船船长打旗语和打灯了解情况,又大声传话,后来拖轮掉头过来,"拍埋"(停泊在一起)之后拖轮有人上了客船,我和一些旅客都紧张地想知道发生什么事。只听得两个船长在议论,拖轮船长说:"现在七月十四,走到这里,突然风雨交加,不知道是什么预兆,我不敢前进啦。又不让烧炮仗撒纸钱,这条船几百条认命,我负责不起啊。"客船船长回道:"撒纸钱你不怕回去被人'斗'(文革的流行词)啊!"两人商议了很久,拖轮船长说:"我宁愿掉头返回广州,早上再走一趟,人命大过天。"客船船长对我们这些在旁的旅客说:"你们什么都不要对别人说!"于是两船掉头返回广州,第二天早上再启航。

    不过从此以后珠江内河航运就祸事接踵而来,甚至结束了它的辉煌。在1975年,肇庆船沉没,逝者甚多。那夜有一对嫲孙,本在下一站上船。但孙子突然哭闹,一定要上船,并跟着别人走到驳艇(在珠江水域航道旁的大镇,通常设有站点,此时就有一只宽约1.2米、长约5米的小艇。把小艇划过来泊在客船旁,艇家用手拉住客船的船舷,旅客要跳过去,儿童则由大人提过去,然后再将旅客载埋岸)。嫲嫲拗不过,只好跟着过艇。想不到当离开客船约二十来米,就看见客船沉下江去。所以老人家常言:"行船搭车,细佬仔扭计,定有怪事发生(坐船坐车,小朋友哭闹,一定有怪事发生)。"这个故事在当时流传于珠三角一带,那时正值文革紧张时期,事件马上被禁流传。而在1980年正月,一艘去三埠的曙光401客船在开平水口附近遭受龙卷风吹袭,霎时间沉没(据说是侧翻,不过30秒就全船沉没)。许多人在睡梦中逝去,震惊中外。次年,珠江水域取消了内河客运,正式结束了花尾渡的辉煌历史,成为了一段悲喜的回忆。

————————————————————————————————

    作者:雄哥,文章来源这里,略有删改。

    旧社会总不乏迷信流言的影子,从影子中细探一番,往往有令人惊喜却耐人寻味的发现。花尾渡从出现到消逝,那个时代的人文文化也可见一斑。或者今天在珠江夜游的游艇上想起当年渡船的故事,会为由前人在不断探索后新生的今天而感叹!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轉載:SSH 使用技巧一则: 创建快捷方式

From google reader

 
 

Sent to you by iveney via Google Reader:

 
 

via LinuxTOY by Toy on 4/14/09

在管理服务器时,我通常选择使用 SSH 方式。以下是一则 SSH 使用技巧,希望对你有用。

创建快捷方式

当你在执行 ssh 命令登录服务器时,有没有被需要输入命令后面的一长串参数感到厌烦呢?比如,名为 serveradmin@domain.com 的用户要登录到 example.com 主机上,需执行:

ssh serveradmin@domain.com@example.com 

你当然可以使用 alias,但 SSH 本身也提供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你可以为需要经常访问的远程主机创建快捷方式。

  1. 找找看你的用户主目录下是否有 .ssh,若没有,则使用 mkdir 创建一个;

  2. 使用你喜欢的文本编辑器(如 Vim)来创建 config 配置文件:

    vim ~/.ssh/config 
  3. 仍以前面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我要创建的快捷方式名为 lt,则加入下面的内容,其中 HostName 为主机名,User 为用户名:

    Host lt      HostName example.com     User serveradmin@domain.com 
  4. 保存编辑。

现在,你只要执行 ssh lt 就可以了。

Filed under: Cli, Tips | Permalink | Add to del.icio.us | Email this | 21 comments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不好意思,我又多了一個鏡像blog...

據說Yo2的服務很不錯,而且是使用word press的,為了在互聯網這個大垃圾堆裏留下多一點証據讓後人考古.
我今天又注冊了.而且它還支持email post與 xmlrpc post,嘿嘿...

猛擊地址: http://iveney.yo2.cn/

這裏有幾個關鍵字:

  • [冒號]slug[冒號] - 设置文章的缩略名
  • [冒號]tag[冒號] - 设置文章的标签
  • [冒號]ping[冒號] - 设置文章需要发出的ping (trackback) 地址
  • [井號]END - 文章内容结束 (防止文章显示邮件服务商广告)

天朝網路生存備忘

趁還安全時,定期去權威的醫院(如省級醫院)檢查是否有精神病等,
并開具證明,交給最親密的人保管。

Tuesday, April 14, 2009

memo: 人工泛音

人工泛音

  演奏人工泛音需要用两个手指,食指实按在指板上,小指虚按在琴弦上。通常两个手指保持四度的距离(即虚 按位置在实按位置的3/4处),泛音比实音高两个八度(第四泛音)。把位较高时,人工泛音还可以是第三泛音,即泛音比实音高十二度。人工泛音的音准主要决 于实按位置(食指位置),但虚按位置(小指位置)不能太偏离琴弦振动段的四分点或三分点。人工泛音在大提琴上是无法实现的。
  吉他的人工泛音
  人工泛音:自然泛音尽管易于演奏,但是吉他六根弦,六个定弦音上的泛音非常有限,又很难连续,无法演奏更多和更复杂的泛音乐句,而人工泛音大大扩大了吉他的泛音数量,几乎使吉他上的每一乐音都能找到相应的泛音。
  人工泛音的发音原理是用左手按下吉他上任何一个非空弦音,然后找到以这个音为基音的 1/2泛音点,也就是距这个音第十二品格的位置,即这个音弦长的1/2处,象演奏自然泛音一样,用右手1指轻触泛音点,用右手a指(演奏低音弦时有时也用 p指拨弦)在离泛音点尽量远处拨弹琴弦,在a指发音同时 i指果断离弦,就发出了比基音高八度的泛音。演奏人工泛音左手按弦同时如能揉弦还能美化音色。人工泛音也常被称为八度泛音,因为人工泛音主要由右手完成, 所以也被叫做右手泛音。人工泛音一般用表示八度的8va、或0ct.来表示。

Monday, April 13, 2009

zz:linux学习

說得挺中肯的,也基本符合學習曲線. 以後如果有人問我,我就refer他看這篇文章.

http://home.eeworld.com.cn/?uid-78216-action-viewspace-itemid-12643

很多朋友(无论是单片机出身的底层软件工程师还是上微机软件程序员)如何学习Linux,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各大社区讨论频率较高的问题,以前也有 好多朋友发邮件和我一起讨论,我近日,心血来潮,突然想把这几年使用Linux的经验总结一下。首先你应该先装上linux操作系统,开始时可以看看 shell脚本,不用太复杂的,差不多你就可以看看/etc/rc.d/里面的几个文件,熟悉启动过程和所启的服务,
然后你就试着让你机器可以上网,www.google.com对你以后的帮助是最大的
再之后就可以配置samba,ftp,http的服务器了,等你大概对应用有了了解后,就可以进入编写应用程序了,多看看自由软件的源吗,可以去http://sourceforge.net/
下载源码,自己去编译,比如些娱乐软件的,等你越来越有成就感后,你会发现linux社区还有更乐趣的事,一切才刚开始,你已经可以自己去裁剪,编译内核了,写写驱动程序什么的,之后建议你往嵌入式linux方向发展,

有什么样的决心,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兴趣是关键

一,为什么学Linux?哪些人需要学Linux?
哪 些人需要学Linux?我认为任何想让计算机为自己干活的人,都可以学Linux。KISS(Keep It Simple,Stupid!),在Linux就有很好的体现。我是个懒人,以前在windows里面很多冗繁的操作,我都想方设法的在Linux里面自 动让计算机来实现(或许windows也能,但是我不会),如果你想让计算机更体贴的为你服务,那就学习Linux吧!

二、选择哪个发行版学习?
这 也是个困扰初学者的问题,当初我也是,我最高记录是一天换了三个发行版。想当初,什么Redhat,SuSE,Fedora,Mandrake, Debian,红旗,中标等等,能装的都装过。最后我算是明白了,邓爷爷说的没错阿"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所以说大家就不要太刻意的去追 求哪个发行版了,能用就行,至于好不好用,能不能让其发挥最大的功能,那不是发行版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BTW,我现在使用的是Debian,已经使用 快三年了!

三、如何学习Linux?
至于具体应该如何系统的学习Linux,我也不能发表什么权威的看法,完全都是自己的经验。

1、基础学习。
Linux发行版都是在Linux Kernel的基础上加以定制的,可以这样说,不管用哪个发行版的Linux,其基本操作都是想通的。我个人觉得,Linux基础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a、学习Linux前,建议了解一下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结构、网络、等基础知识。最好多认几个英文单词,呵呵。
b、Linux的安装与定制。如何将Linux安装在自己的机器上,且将Linux定制成最适合自己机器的操作系统。
c、Linux常用命令,诸如:cd,ls,cat,ps等等这类基础命令。
d、Linux软件的安装。你可以采用rpm、deb等各种形式的安装方式,但我个人比较建议基于源代码的安装,这样更能学到东西。
e、熟悉X窗口,现在比较常用的是GNOME和KDE,选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熟悉她。
f、熟悉Linux的文件结构,了解每个目录其主要包含内容及作用。
g、基础Shell编程,用Shell编程来完成最基本操作,诸如:系统备份等。
h、熟悉vi、emacs等常用的编辑器,当然,你也可以选择gedit等X环境的编辑器。

2、进阶学习
当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以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再次说明,本文完全都是我长期使用Linux的经验总结,不代表任何组织负责,不承担任何责任,呵呵。
a、使用Linux架设自己的服务器,现在比较流行的是LAMP(Linux,Apache,MySQL,PHP/Python)。
b、深入理解shell编程,学习sed/awk等,学习正则表达式的写法。个人比较强调,正则表达式在处理文本的时候相当有用,一定要学好哦。
c、学习各类常用服务器的搭建。如:ssh、sendmail/Qmail、proftp/vsftp、Samba、Squid、PostgreSQL/Oracle、Bind等。当然,你可以选择性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学习。
d、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学一点web脚本编程语言,如:perl,php等。
e、如果对网络比较喜欢,可以深入的学习TCP/IP协议。
f、如果想再企业级环境中使用,可以深入了解多用户管理、文件系统、日志分析、备份与数据修复、系统补丁、内核升级、网络安全等课题。人不是全能的,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课题来研究。
g、如果对程序设计比较感兴趣,可以学习C或Python,个人感觉Python作为入门编程语言比较适合,因为她不难,至少比C简单多了。

3、高级学习
当对Linux有了充分的认识后,那就根据自己的条件,来更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学习了。我个人在Linux的认识上,还在这个阶段徘徊不前,所以就胡说八道一下,如有不正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a、程序设计类:
先 要理解Linux的工作原理,熟悉内核的各模块功能,熟练使用C语言。所以说,要想学好Linux,C语言是相当重要的。现在大学普遍使用C语言的课本都 是老谭同志的那本,还行,不过我个人建议看看《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这本书对自己是相当有好处的。不过看懂这俩本书也不能马上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因为这两本都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论中的理论,要想实际运 用C语言,还需要自己多读别人的代码,多写代码,不要怕麻烦,我刚接触C语言也很郁闷,总是不能理解,尤其是指针啊、数组阿之类的,搞的我莫名其妙的。

要 想学好程序设计,数学是基础,我上大学那阵,开了高数、概率论、线性代书、离散这四门必修课。当时也没怎么认真学,觉得考试能过就好,现在后悔了,闲暇之 余都不敢看小说了,要把以前的数学书拿出来复习了,郁闷死我了。数据结构和算法是一个程序的灵魂,所以要想在程序设计上有所建树的,一定要再这两方面深入 研究。不管用什么语言来实现,都是需要一个好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当然了,Linux内的程序设计不单单是C语言,你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 的、熟悉的语言来开发,如:C++、Python、JAVA等等,太多了。就程序设计而言,选择什么语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基础很重要, 什么操作系统原理阿、计算机结构阿、数字电路阿,能多多少少了解一点,总是不会错的。

b、系统管理类:
如果你的目标不是程序员,而是一个系统管理员(就像我),那个人建议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一定要学好Shell编程,当你熟练以后,你会发现,用shell编程,解决问题真的很简单。
2、对自己使用的发行版,一定要做深入的了解,哪些文件控制哪些,等等。
3、对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设计,要深入学习研究。
4、能在第一时间内获悉你正在使用环境中的软件bug,内核漏洞,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什么方式补救,某些时候,不一定升级就有效。
5、有兴趣的可以研究研究Linux集群,用集群来解决实际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热备份、负载均衡等。
6、对系统备份、数据恢复,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我以前就遇到过数据丢失的情况,后悔莫及。
7、了解你实际工作环境中计算机的硬件体系。
8、理解你的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原理。如,vsftp、ssh、apache等工作原理。

四、一些我个人感觉比较好的Linux书籍
W.Richard.Stevens先生的那六本书(书名俺就不打了,磨损键盘,反正大家都明白)。并再次缅怀W.Richard.Stevens先生,没有您,就没有计算机的今天。
《LINUX系统管理技术手册》 EVI NEMETH,GARTH SNYDER,TRENT R.HEIN写的,不怎么出名,但个人感觉很实用,绿皮的。
《鸟哥的Linux私房菜》 **鸟哥写的,他网站上有电子版,对于入门者来说,还不错。
《LINUX DEVICE DRIVERS》这本书就不说了吧,经典中的经典,其实我买了,看了,但是感觉没用,呵呵,我不做开发的。
《THE ART OF UNIX PROGRAMMING》Eric Raymond先生的经典作品,多看点书,总是没错的。
《UNIX SHELLS BY EXAMPLE》 Shell实例编程教学,还不错,有很多有用的东西,并且介绍了好多版本的shell,不单是bash。
《莱昂氏UNIX源代码分析》经典书,可以做收藏之用,但是看了总比没看的好

暂时就列这么多吧,其实呢,看书这个东西,不在乎多少,而在于理解掌握多少,自己明白的,才是自己的,自己不明白的,永远都是书本的、别人的。我以前有段时间,下载了好多电子书,结果都没看,浪费空间了,呵呵。不过多看点书,总是没有坏处的

Sunday, April 12, 2009

nnd,終于解決mail2blog發送到blogger亂碼的問題了.

初步猜測是由于,我gmail account裏面設置郵件發送的encoding是default,而不是強制utf8.
也就是說,發送過去時采用的編碼gmail可能會根據對方系統進行猜測(怎麼猜測的,我可不知道...)
于是有可能判斷為gbk,或者某些字符轉換為其它unicode編碼了.
現在強制成utf8了,問題消失了,oyeah~

PS.另外發現一個很有用的小技巧.
gmail compose mail時,會自動添加signature,而如果我要發送到blogger時,
如果不想把sign也post上去,必須每次都手工刪除,很麻煩.
現在發現加``#end''到帖子末尾即可把後面的東西給cut掉.
注意上面那個#我用的是全角的,不然這裏的文字也會被cut  -.-

Fwd: fcitx的`2'問題[test]

使用fcitx在firefox(其實不大記得具體是在哪裏了,我覺得好像到處都這樣)
使用時,經常在候選詞裏面的第二項無法輸出,即使能輸出也會lag
在fcitx的google code裏面看到了這個issue,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法,經測試似乎有效.
猛擊查看.

在 pcmanx 中无法用 2 键选字
在 Gmail写信框中偶尔不能按2选字。

解决方案:
改一下~/.fcitx/config
里面有个热键配置,好像是"第二三候选词选择键"吧,默认值貌似是2.
改掉它就可以了。

特地重装了一遍看默认配置:
那个功能整个有问题,关掉即可。
默认是SHIFT,改成空,Ctrl+5重载配置。
当初把这个注释掉都不行
在 Gmail写信框中偶尔不能按2选字。

解决方案:
改一下~/.fcitx/config
里面有个热键配置,好像是"第二三候选词选择键"吧,默认值貌似是2.
改掉它就可以了。

特地重装了一遍看默认配置:
那个功能整个有问题,关掉即可。
默认是SHIFT,改成空,Ctrl+5重载配置。
当初把这个注释掉都不行

原见于:
http://www.newsmth.net/bbstcon.php?board=LinuxApp&gid=606483&start=606483&pno=3

还没有验证。

原见于:
http://www.newsmth.net/bbstcon.php?board=LinuxApp&gid=606483&start=606483&pno=3

还没有验证。

mail備忘

有�在系里的linux server上��件,比如要��源代�什麽的。
直接用mail��灰常方便。比如:

cat src.cpp | mail username

就能把它�到名�username的�箱了。

如果要�信息的�,可以如下:

cat << EOF | mail username
blabla...
...
EOF

��用了所�的here document。

mail是最原始的��,�法直接�送附件,��的都是8b的字符。所以要�送的�只能直接cat附件……
如果要�送二�位文件,必�使用uuencode把文件���8b的ASCII字符,接收方必�使用uudecode再�原文件。
��很麻�……一�例子如下:

//test.cpp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std::cout<<"hello";return 0;}

uuencode thefilename test.cpp >> mymail
然後��mymail,在最前面�subject和content。
再用mail�送。

接收方使用
uudecode outputfilename mymail
��行解�。

更好的方法!可以用mutt,alpine,pine等
(不�貌似在系�面的linux server上,mutt由於��原因�配置好��件,f**k)

echo "mailcontent" | mutt -s "subject" -a attachment mailaddress



echo "天啊,快��美女�我把!" | mutt -s "拜神" -a nake.jpg ppmm@hotmail.com

Wednesday, April 8, 2009

zz:sth. about perfect pitch

絕對音感的能力指在沒有給基準音前,聽者能分辨任一音的音名及音高。這裡的任一音是針對音準調律無誤的音
(pitch),而不包含噪音或無明確音高的聲音。更甚者能分辨出一群音的個別音名及所屬位置。相對音感則泛指給予一基準音,能正確分辨其他音和此基準音的音程或調性上的相對關係,換言之,重點是音和音之間的關係,而非正確聽出任一音的音高和音名。不過一般沒受過音樂訓練,但能歌唱音準大致無誤的人,也能算是淺顯的相對音感,即使無法辨明音程。

  相對音感的運用較為廣,主要是大多數的音樂除了無調音樂或單以音色為結構主導的音樂外,都是建立於有調音樂上。而相對音感也比較容易訓練,相比之下,許多具絕對音感者並沒有特別受絕對音感訓練,是以很多人以為絕對音感是其來自有或說天生的。但事實上並沒有人是天生就有絕對音感這會事-
音樂天份是自然而來,音準本身卻是人為設定的結果。有些人不經意地就有,是因為從很小的時候就接觸音樂,特別是要讀譜的非轉調樂器,如提琴、鋼琴。然而絕對音感的
"絕對" 常讓人誤解,誤以為是絕對,其實不然。

  音樂的音高之定音,如 A = 440Hz (中央 C 低小三度)
是人為定出來的,並非自然律的。更精確地說,是每個民族於每個時代為方便或其他原因、甚至政治理由而定的。例如,西方於 Mozart
時代,其定音略比現在差了大約一個小二度 (半音),換言之我們現在的 C 快要等於當時的 C#。如果 Mozart
聽到自己的曲子於現在被演奏,可以說已被轉高了一個半音。至於西方定音為何越來越高,這和和提琴工藝、管弦樂的發展、歌劇院推崇飆高音等有關,有些人甚至用奇怪的宇宙論
(通常是行星間的關聯)、黃金分割比的論點來解釋原因,並有許多論文。

  中國的民樂則沒有所謂真正的定音,通常是於表演前花旦吊嗓時,看當下能唱多高,胡琴樂手或伴奏樂手就定空弦的相對多高
(當然在樂器能有應有效果的程度內)。歷代官方則用銅鑄的鐘來定音,通常也稱作黃鐘,此名亦為一音名並有基準的意謂。但由於每一新朝代為顯示當朝之新氣象,往往每一代都毀掉之前一代的鐘,而重新作一定音。是以並沒有什麼頻律是一定要是什麼音,重要的是相對音程是對的。以上幾個論點在於,音高是被制定出來,甚且每個時代不同,是以沒有人是理所當然天生就能猜到這時代用什麼樣的音準,而有絕對音感。

  前面所言,絕對音感之 "絕對"
常被人誤解也是在於音感並非絕對。人耳和視覺相當,有些時候看橘色會覺得有點偏紅,有時覺得有點帶黃,但你還是認為它基本上是 "橘" 色,因為在
"橘的大致範圍" 裡。音高本身亦然,一個有絕對音感的人,並不會因為聽到 441Hz 就認為是走音的 A。也有人誤以為有絕對音感者聽非建立於
A = 440 (假設其相對音程是 ok,但基音是於半音之間),會很痛苦。其實並沒有這回事。於音樂中,重要的是 "相對"
音高,而非絕對。聽者最多只是於一開始有些知覺,隨後問題並不大。這樣的例子也曾於 Mozart 的故事中提到,如有一回 Mozart
告知其他人,他們的弦樂器略於半音和半音之間。Mozart 並沒有因略低或略高於基準音而顯得痛苦。事實上於樂器中也不可能有
"絕對"這回事,因我們大多數的樂器其一並不幅合自然泛音系統,而是平均律,其二是樂器本身於每一個八度也因其製作、樂器狀況、故意的調律
(如鋼琴故意調成較寬廣的高低音域) 而不會有絕對的情形,但它們都是在相對上合、非走音的範圍裡。

  有絕對音感者也不是每一個有的人都一樣,之間也有能力的高低
(又回到非絕對)。有些人只對自己的樂器靈敏,有些則都相當,有些人只記得自己樂器的某幾音,其它則不怎麼靈。這樣的情形和相對音感是一樣的,並非每個具有相對音感的人都是同樣功力,絕對音感亦然。

  當然,雖然除去絕對音感的迷思,其最奇怪的是為何絕對音感無法形成於大人,而都是不經意陪養的孩童。這點許多人做過研究,但都莫衷一是。也有人發展出教成年人學絕對音感的方法,其是聽音的
quality 而非聽 "音高",有效無效則不知。就為何孩童容易陪養出絕對音感,筆者的猜想是孩童在學習音樂時並沒有所謂 "調" (tonal
center) 的概念,音高和音名本身是一個蘿菠一個坑。而後學習旋律時,其重點是在於相對音程,至於用哪個調起或哪個音是哪個音名並非重點,那時也等於是相對音較重於絕對音時。是以在音本身最抽象時,最容易建立哪個音高是哪個音名的絕對概念。當然,這個理論並無法完全解釋如胎教時,嬰孩已聽到相對的音程旋律等,是以此解釋也僅止於個人意見和少數理論之一。但至少在此能清楚
1) 音高是被制定出來的、2) 絕對音感並非天生,主要是孩童學習音樂時無形中陪養出、3) 絕對音感也有一聽覺上認可的範圍,並非絕對無誤、4)
絕對音感的能力是有差別的。
參考資料 http://www.modernmusician.com/index.php?story_id=327

Tuesday, April 7, 2009

最近遇到的一件巨sb的事情

Yamaha S-YXG50 軟波表
由於copyright的問題,該軟體只能工作在2001年之前,
因此每次使用必須先把Windows時間設置回2001.

而sb MSN,如果把時間設回2001年,則登錄不了。
如果原來就已經登陸了,則不能發送離線消息。

What the fuck!!!

Monday, April 6, 2009

Boys: If You Want To Get Girls, Don’t Study Science | Discoblog | Discover Magazine

http://blogs.discovermagazine.com/discoblog/2008/12/05/boys-if-you-want-to-get-girls-don%E2%80%99t-study-science/

Boys: If You Want To Get Girls, Don't Study Science

ShareThis

440226440_dfe9c0216b.jpgThis just in: Nerdy 16-to-25-year-old male science students are the most likely to be virgins of any of 185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Australian psychotherapist Stephen Carroll asked students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about their sexual past and their knowledge of Chlamydia. While the male science students had the least amount of sex, female art students reportedly had the most, and also knew the least about the common STD.

What's going on for all those lonely science majors? They're spending too much time in the lab, according to Carroll. And given that the majority of science classes are still predominantly male, these deprived men probably aren't going to find dates in their physics or engineering class. Maybe they should consider enrolling in drawing or painting 101.


Saturday, April 4, 2009

zz:入殓师: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浅析久石让为日本电影《入殓师》所作的配乐

转自大胖子情圣的mtime:
http://www.mtime.com/my/yudongx/blog/1783284/

入殓师: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浅析久石让为日本电影《入殓师》所作的配乐

大胖子情圣 发布于:2009-04-02 02:43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让生命如夏花般灿烂,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印]

 

  实话实说,如果不是《入殓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打死我也不会去看日本电影的。对于日本电影还停留在很早以前在佳片有约上看的《命》,那 也是一个让我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日本电影。其实和我一样抱有相同看法的人确实很多,在3月19日之前,网上根本找不到这片子的完整片源,也就是最近几天,才 在电驴和BT上出现DVDrip格式的下载,随之我家附近的小店里也能买到该片D5的碟片了。


  人们对死亡一直是讳莫极深的,尤其是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一直是很消极的,当然像入殓师这样一个为死人服务的职业也一直是被人们所唾弃的。我想起一个初中同学,曾经他就是在火葬场工作的,当时很多同学家长都以他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接触影片之前,我先接触到了这片子的原声CD,刚开始我不得不借着片子的原声在脑子里构思情节,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当影片画面和配 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才发现久石让的配乐是那么的好!这也就是吸引我看这片子的另一个诱因,不得不承认久石让作为现在少见的New-Age配乐大师,配 得电影音乐毫不逊色于欧美大牌配乐大师,甚至可以说久石让的配乐让《入殓师》这部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因此我将以久石让的配乐作为主线,以音乐作 为切入点,浅析日本作曲家久石让在电影《入殓师》中的配乐艺术。

 

 

  简单质朴的情节,旋律如歌的音乐构成了电影《入殓师》的整体基调,因此久石让对于电影中配乐的把握也是很有分寸的。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本是大提琴师,因此久石让就以大提琴作为主奏乐器,并通过简单的弦乐五重奏的方式演绎了电影《入殓师》中的主题段落。


  久石让的配乐和欧美的一些配乐大师是不同的,欧美的配乐大师一般比较偏爱音画同步似的“对位”关系,他们追求的是音乐“似有似无”,将 音乐置于“背景”上的位置,着力让音乐来渲染环境,音乐甚至和音效等同。而久石让的配乐是不同的,他配的音乐多数是与画面平行关系的,看不出明显的音画同 步的感觉,但事实上此时的音乐却在着力刻画着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电影看上去节奏缓慢,但是却很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音乐成为了片子里的 另一个主角!将音乐参与叙事,这是久石让配乐的高明之处,从《菊次郎的夏天》再到为奥斯卡获奖的动画长片《千与千寻》所作的配乐,无不渗透着这样的思想。 而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很多欧美的“另类”配乐大师,比如John Barry和Ennio Morricone,他们的配乐就很少音画同步,而更多的是用音乐参与叙事,用音乐刻画人物的心理,感染观众的听觉,用听觉唤醒观众内心的共鸣。


  《入殓师》中有一个让大家记忆很深的段落,小林第一次参与入殓仪式以后,夜不能寐,他想到了很多,想到了自己早逝的母亲,想到了抛弃家 庭和情妇私奔的父亲……此时,随着小林的独白,镜头以第一视角垂直扫过了母亲的遗像和一些家什,并最终落在了小林拿出的大提琴盒上。随后我们听到了由男主 角的扮演着本木雅弘亲自演奏的入殓师的主题,此时镜头的处理非常巧妙,以一个平行移位的方式由现在联想到了小林小时候,与此同时配乐在大提琴干涩的音响 上,加入了钢琴和其他弦乐,凸显了温暖的爱的气息。这段配乐在影片原声CD里叫《On the record》,在其后的情节中,我们从小林的妻子的口中知道这支曲子是父亲最爱听的。其实我个人认为导演将这支曲子作为影片的主题是很明智的,虽然我们 听到小林独白中对父亲抛弃家庭与情妇私奔这件事耿耿于怀,但是音乐却在温暖的旋律基调上演化着,这是否也就为片子最后小林原谅父亲埋下伏笔了呢?这首曲子 最完整的出现则是在影片的最后,在原声CD里的名字改为了《Memory》(关于此段配乐,后面详说)。


  影片的配乐有一个很容易让人忽略的主题,在原声配乐里出现两次,名字是《Beautiful Dead》,小林参与的前几次入殓仪式都有这首配乐的加入。配乐两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是佐佐木扮演的老入殓师为一个年轻母亲做入殓仪式的情节中,当失去爱 人的大男人突然扑在死去的妻子的棺材上失声痛哭的那一瞬间这首配乐达到高潮。配乐以大提琴和其他弦乐组成的五重奏组开始配乐的主题,凄婉而哀伤,深入细致 的描绘着死者家属观看小林做入殓仪式时的复杂心境,让观众感同身受,配乐里的高潮段落使用小提琴升入主旋律,从小二度上的主题逐步提升,以大跨度而舒缓的 配乐描绘着那个大男人最终被小林和佐佐木扮演的老师傅的入殓师所感染,并失声痛哭在妻子棺材前的那种五味杂陈。音乐此时早已概括化了!这段配乐第二次出现 则是小林为澡堂老板娘做入殓仪式中出现,主奏乐器从大提琴变为了单簧管。钢琴上的一个富于试探性的动机引入了小林给澡堂老板娘做入殓仪式时的心理感受,随 后弦乐和单簧管进入,竖琴华丽的拨奏似乎描绘了澡堂老板娘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这次出现少了几分悲凉,却多了几分憧憬和希望,音乐终结在小林的妻子终于原谅 丈夫时的那浅浅的一笑……

 

  影片中另一个闪烁着熠熠光辉的配乐段落,就在所有人都津津乐道的“田垄拉琴”那场戏中。这个配乐段落其实是从圣诞夜小林在NK公司吃鸡腿拉琴开 始的,小林首先拉奏的是圣桑的《圣母颂》随着画面的调转,我们看到了大量剪辑的小林为死者做入殓仪式,看到了小林忙碌的身影,而音乐也从《圣母颂》自然而 流畅的变为了入殓师的主题,这段配乐在原声CD里的名字是《Ave Maria-Okuribito》。在这里其实导演也通过音乐传达出了随着小林工作的深入,他也渐减在内心更加了解自己,更加了解了生命的真谛。这段配乐 是完整而一气呵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段配乐非常好,配乐开始于一部伟大的古典作品,可以说入殓师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暗合了《圣母颂》的某些音乐元 素,久石让简单而顺畅的处理这段配乐,不是生硬的将两个主题拼接在一起,当圣母颂的音乐和入殓师的主题平滑的过渡到一起的时候,音乐由C大调流畅的过渡为 了G大调的入殓师的主题,音乐一下变得明朗而开阔起来,此时弦乐适时的加入。由弦乐齐奏开始的入殓师的主题透着一股生命的气息,活泼而富于希望,尤其是画 面中美丽的白天鹅和春天的那一抹新绿。虽然片子描绘的是入殓的情节,可是却没有了一点悲伤的气氛,此时影片的叙事完全由音乐做主。当这段配乐中的小提琴和 中提琴加入时,我们看到了小林卖力的工作,不得不一边开车一边吃寿司,这段配乐最终结尾在小林忙完一天的工作出现在家门口发现妻子已经回来的时候……

 

  影片中最让人潸然泪下的情节无疑是出现在影片最后,小林为父亲做入殓仪式的场景中。随着父亲手中小石子的突然掉落,片子最感人的主题 《Memory》悄然响起……这段场景没有一句台词,一切全都靠音乐来描述,此时导演将小林对父亲的回忆与此时小林为父亲做入殓仪式的情节,交织在一起, 我们看到了那张失焦的父亲的脸逐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这段配乐和入殓师的主题是完全一样,可是却充满了脉脉温情,父子亲情在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中蔓延 着。当我看到这段情节时早已泪眼婆娑,不仅感动于父亲始终未泯的对家庭的歉疚,更感动于影片中音乐主题的呼应。这段相似的配乐主题在片子里的几次出现其实 都在暗示着小林最终一定要为父亲做入殓仪式的,很多人说结尾没有新意,其实这才是最大的心意!这正是奥斯卡评委最最最看重的一点:人性的回归!这一点无论 是亚洲电影还是欧美电影都会有涉及,尤其是今年奥斯卡的几部获奖影片都是以人性的回归作为主题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人性的回归恰恰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


  回到配乐,这段配乐简单质朴,旋律如歌,大提琴和钢琴对话似乎是替代了小林和父亲的对话,虽然没有台词,却通过送石子这个情节含蓄地表 达了出来。是否可以这样说,大提琴这里其实象征着父亲,而钢琴则象征着小林?这段音乐代替主人公之口,或者说超越了主人公当时的心境,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 小林多么想与父亲见最后一面,多么想和父亲说说话啊,可是现实,可是隔膜最终让他只能看到父亲僵硬的身体,只能通过抚摸去表达了。此时音乐似乎是虚拟了父 子对话,抑或是看到了父子之间本应有的正常关系。此时音乐将主人公的心境描摹的如此深入而透彻,细致而精雕细刻,纠结而毫不做作。这样的配乐我只在 《1900》里听到过那首著名的《Playing Love》,现在可以说我也爱上了这首配乐,它是那样的沁人心脾,以至于我不得不听了一遍又一遍……

 

  其实久石让为《入殓师》所作的配乐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小林澡堂里洗澡的情节里戏谑的配乐,比如小林参与入殓模特的情节中诙谐幽默的音乐,比如 小林第一次到NK公司报到时的情节中,有些试探又有些兴奋的主题,所有的音乐都非常有特色的渲染着气氛,烘托着主人公的情感。尤其是片尾字幕的时候,导演 为我们展示了一次完整的入殓仪式过程,此时的音乐跳跃而快乐,丝毫没有一点死亡带给人的黑暗和悲凉,似乎暗示小林最终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功,同时在家庭上喜 得贵子等等,而这一切都在这段旋律轻快的《Ending》里……

 

   《入殓师》的情节和构架也许是简单的,传递的主题也许是浅显的,配乐也许是朴素的;可是影片的镜头设计却是独到的,剪辑和构思却是精巧的,久 石让的配乐却是细腻而精深的,影片所探讨的人生哲理却是深沉而乐观向上。可以说,我喜欢这部片子不仅仅是因为久石让的配乐,更多的是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人 生的价值,生与死的哲理! 


zz认识吉他-世界吉他品牌简介

    吉他是世界三大乐器之一,排明第三。很多人都知道吉他,但对他的了解却很少。吉他的品种有很多,常见的有民谣吉他、古典吉他、爵士吉他、还有电吉他。由于我对电吉他了解相对比较多,所以主要跟大家说说我对于电吉他的见解。大家知道常见的电吉他的品牌可能最熟悉不过的就是Fender、Gibson、Ibanez,这三个牌子是世界吉他三大品牌。其中世界上第一把电吉他是Fender他老人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发明的,所以直到现在Fender的琴型仍然是公认的电吉他的传统琴型,所谓电吉他的传统琴型就是每当有人跟你提起电吉他时,你大脑里第一呈现出的那种电吉他的样子,那个就是电吉他的基本琴型。但是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挺腻味Fender这个牌子的吉他的,原因很简单,俗!样子太俗!!每当有人一提起电吉他,人们肯定会想起Fender那种琴型的电吉他,所以没办法谁让它是公认的标准电吉他琴型呢。
我个人比较亲向于Gibson这个牌子的电吉他, 因为我非常喜欢Gibson的琴型,给人一种稳重不失华贵的感觉。通常来说,Gibson在同类琴里要比Fender贵,因为Gibson在用料和产地上 要比Fender讲究一些,真品的Gibson都是美国原产,通常Gibson的琴扭都是选用上等玉石做的,每一把Gibson琴身都采用的是桃花心木, 因为桃花心木能使琴体震动发挥到极至,只有琴体震动加大,音色才能更饱满,音量可以更大,假如你看见一把Gibson他的琴身不是桃花心木的,我觉得那这 把Gibson就不太保险,但是我前不久得到一个消息,说现在的桃花心木已经禁止或限制开采了,所以逐渐采用红洋木做琴身,来取代桃花心木,因为红洋木的 震动频率是最为接近桃花心木的,而且还有消息说Gibson为了降低成本,不久以后会在中国设厂,将来可能很难再见到美产的Gibson了。一把好的琴你 将右手手指搭在琴头上,左手扫一下琴弦,震的越厉害说明琴越好,我曾经试过一把Gibson,天呀!那感觉太爽了,感觉手腕子都震!好的Gibson琴身 用的都是比较上乘的桃花心木,指板采用黑檀木,并且在自然环境中风干数年,使得做出来的琴得以应付各种天气,不会缩水变形,比如箱琴里有一个很有名气的牌子叫 马丁,马丁的一把吉他通常都要好几万,它使用的木头都是风干了几十年的上等木料,我见过最好的Gibson是在楠木秀琴行见过的一把1996年生产的 1959复刻款Gibson Les Paul。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用的是5A级的枫木贴面,纯手工制造的拾音器,琴价我没问不过我觉得最少也要一万六,甭管你弹琴弹的怎么样,只要把这把琴带出 去,都不用你说话,人家估计都以为你是大师级人物。通常一个吉他品牌里比较好的系列都是CUSTOM系列,中文的意思就是定制的意思。比如Fender CUSTOM系列,Gibson CUSTOM系列,一把Gibson CUSTOM通常售价都在一万六千元左右,这个是官价,可以说是相当的昂贵,它的所有金属部件都是镀金的,做工精细堪称绝无仅有。当然这还不是 Gibson里最昂贵的吉他,爵士吉他通常制造工艺比较考究,所以也比较贵,爵士吉他琴身为中空,琴身两边有f空,长的像小提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音色 更为饱满,琴弦的震动的声音在真空的琴身里产生共鸣,再通过f孔释放出来,使之音色更为饱满,圆润。一把Gibson的爵士吉他保守的说要在两万以上,带 摇把的会更贵,有的可能会达到三万,所以让一般的吉他爱好者只能叹气,可望而不可及,这也正是高品质的象征。
接下来和大家聊聊Fender,中文是芬达.Fender是世界上最为普遍的电吉他, 有美分、和墨分两种,意思就是美国产和墨西哥产。美产的品质是最好的,但是品质与价格是呈正比的,它的价格也是最昂贵的,相比之下墨西哥产的就要稍逊色于 美产的。一把好的Fender琴身通常用的是桤木或者白蜡木,琴颈和指板用的是枫木、玫瑰木或红木。我见过最好的一把Fender是在我师傅的一个朋友家 见到的,那把Fender是攒的,最让人为之惊叹的就是它的指板用的是雀眼枫木,雀眼枫木是枫木里的佼佼者,世面上很少见,以其稀有、罕见、成材率极底使 之价格不菲,木头的表面为金黄色,上面布满花纹,就像是水墨画一样,遗憾的是,那把琴只是指板是雀眼枫木,如果整个琴颈还有琴头都是一体的雀眼枫木,那这 把琴可就值大钱了,不过我估计这样的琴世界上也没几把。一把Fender便宜的只需要三千多元,这对于向往高品质,但又没有足够资金的吉他爱好者来说绝对 是个好消息,好的美产Fender我见过最贵的是一万六,这跟Gibson比起来要相差许多,所以Fender的普及率要大大高于Gibson。
世界吉他三大品牌我已经说两个了,接下来还有最后一个,那就是Ibanez,中文叫做依斑娜。关于这个牌子我没什么可说的,了解甚少,所以也不好在这里诸如太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这个牌子的品质是不庸质疑的,绝对大大的好,不低于Fender还有Gibson!世界摇滚皇帝史蒂夫・范的武器就是它了!
中国的吉他行业刚刚起步,有很多国外的品牌还不为我们所知,这些牌子里有很多优秀的牌子,也有许多经济实惠性价比很高的牌子,像WASHBURN(勇士)、B.C.RICH、CORT、JACKSON(杰克逊)、SQUIER、Epiphone(依披风)、YAMAHA等等,我们一个个的说。
先来说WASHBURN,有些人可能对这个牌子有点陌生,但是当有人跟你提起“勇士”这个词时,你可能就会知道。这个牌子是个响当当的牌子, 比如一些特有的琴型,以成为它的品牌专利,比如Pantera乐队吉他手Dimebag Darrell所代言的签名琴,Dime系列已成为重金属音乐的标志性乐器之一。还有N4系列,WASHBURN N4拥有极其适于快速演奏的琴颈,5颗螺栓弧形方式连接琴颈与琴体,可以毫无困难的在高把位演奏。使用著名的Bill Lawrence L-500与Seymour Duncan‘59拾音器,结合反琴头设计,得到了奇迹般的漂亮音色。带有锁弦系统的Floyd Rose琴桥不易跑音,与Fei-ten矫正调音系统配合完美。这是一把Washburn的旗舰型号,早已成为电吉他中不朽型号,当然,它的售价也是不菲的,高达15000元。
再来说说B.C.RICH,这个牌子的 琴,就两个字,漂亮!各样异性的琴身,极其奢华,能够轻易打动消费者的心,但是大牌乐队很少用,也许真是中看不中用的缘故。而且品质上很难保证,传说现在 的B.C.RICH,全部都是国产的,有的琴行把国产的当作韩产的来买,一般辨别不出真伪,并且就 连国外的吉他店里摆的B.C.RICH都是从中国出口过去的,美产的我是从来没见过,并且好多人说,中国根本就没有真的B.C.RICH,除非你让人从美 国给你带。一般来说B.C.RICH从三千到九千不等,我前几天在新街口一个琴行见到过一把据说是韩产的,开价八千,样子很漂亮,琴身就像个大闪电,纯黑 色,桃花心木,但到底是不是真像那位老板所说的那样也许只有他才知道。
CORT这个牌子的 吉他近些年才被众多琴友知道,但是由于其卓越的品质,较高的性价比使得很快变的家喻户晓,比如吉他演奏家NEIL ZAZA所代言的NZ系列吉他,琴身采用的是顶级的美洲椴木,琴面用的是虎皮枫木,用动物骨头做的琴枕,增加了坚固性,上弦器是美国制造,并且可锁定琴 弦。并且为了增加琴弦的张力,这款签名琴采用了琴弦穿过琴体的上弦方式,这样独特的设计是为了增加琴弦的震动,加强延音效果,从而得到更好的音色。而这么 一把优质的吉他售价仅为五千多块,这是同类吉他中所无法比拟的。著名的唐朝乐队的吉他手陈磊也是CORT的忠实使用用户。
JACKSON这个品牌也是一个不得不说的牌子,性价比很高,日产琴,好的JACKSON都是一件艺术品,由涂鸦大师专门设计,绘制琴的图案,通常四五千元就能弄把不错的琴。
接下来说说SQUIER,说白了,假如你是一个初学吉他的人,不想投资太多,又想买把能说的过去的琴,那就买SQUIER,众所周知,这个牌子是 Fender的下属品牌,由美国Fender公司授权生产,通常大家都亲切的称之为Fender SQ系列,而且市场价格透明度很高,一把国产SQ也就800左右,并且真琴的拾音器上印由SQUIER的标识,通常没有什么假琴,即使是假琴,拾音器上只 要没有SQUIER的标识就能断定这把琴的真伪,如果假琴往拾音器上打标就会加大成本,七八百的琴本身就没的赚,所以再加大成本就是亏本的命了,因此一般 没有造假者干这种事。我师傅曾经给我讲过,现在谁都不愿意买SQ,就是因为透明度太高,纯属赔本赚吆喝,其实SQ的场子最能赚钱,赔钱的全是进他们琴的 人,好的SQ都是印尼产的,价格在2500元左右,与国产SQ不同的是,拾音器上没有标识,做工不用多说,刚刚的!!如果琴头打上Fender的标,真能 当真Fender卖。
最后说说Epiphone。韩国的品牌,造型大气美观,颇有手感,是重金属乐器的首选品牌,与JACKSON并称摇滚双绝。关于这个牌子有太多的话想说,牌子不错,关于Epiphone 这个牌子我 们存在着很多误解,比如最普遍的一个说法就是Epiphone的角色就有如SQUIER,Epiphone是Gibson的下属品牌,这个是真的,但是在 历史上是先有的Epiphone后有的Gibson,其实美产的Epiphone相当的牛逼,绝对不次于Gibson。

Thursday, April 2, 2009

pre-amp, power amp, cabinet

写得很好的文章.由于作者不允许转载,因此只能贴link:
http://rickmidi.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html

里面的延伸阅读还带出了相当多的link.在此不再引用.

简单总结一下:
pre-amp(前级)是指对原始吉他信号的处理,此步用于修改音色,一般说的效果器就是做这些的

power-amp(后级),也就是功放(功率放大器).是对前级信号进行的放大,因为前级得到的信号振幅一般都很小,无法驱动音箱.

cabinet(speaker,音箱),也就是音箱.是播放出最终信号的最后环节.

另外这里也有非常好的描述:

我想你��先了解�於�吉他的一些基本原理
�篇文章要�完��可以出�了...
先���一下Pre Amp跟Power Amp
"Pre"是表示"前","在前",表示"先於","�先"的意思.
"Power"在��是指"功率".
"Amp"指的是"Amplier"或"Amplification",是�大的意思.
�起�,PreAmp通常叫做前��大或前�,PowerAmp通常都是在通往Speaker前的最後一�元素,用��生足�的功率去推�Speaker,叫做功率放大器或是後�.
不�是在吉他����或是家用音�等等...道理是一�的.

在�我�把吉他����直接用"��"��比�清楚.
��由吉他上的拾音器(PickUp)感�弦震�的�率高低�生不同的微量�流.
但是����是非常的小的,就算是Active式的也是不�大到哪�去.
�了方便�理����,我�必�先做一����放大的�作,所以就得先��PreAmp,���放大到一�desire值,��Pre之後,原始��就�得比�方便�理.
前�之後可以是effect chain,�不是今天要�的重�,我�就直接跳�不�.
��一下...目前走到了....
Guitar->Guitar String->PickUp->Small Signal->PreAmp
PreAmp之後可以是任何你要的�西如
PreAmp->PicthShift->Chorus->Flanger->Delay->Reverb....
什�都可以,但是,到���段,我�有的�只是"��"而已.
最後要由Speaker�出�音,我�要有足�的功率也就是Power去"推�"喇叭��.所以在Speaker前,必�要有一�PowerAmp�做���作.
前面提到PowerAmp是功率放大器,就是��用途.
����可以有初步的了解了吧?
再提一次...整���最基本的流程就是...
<Pre Stage>
Guitar->Guitar String->PickUp->Small Signal->PreAmp
<Effects Chains>
PreAmp->Effects(串�,��)
<Power Stage>
Effects->Power Amp->Speaker

至於Speaker Simulator...
如果是直接��音卡�而不是用�克�收音箱的�.
那建�是最好要有...不只是因�有音箱模�的��,��的dB值也不一�.
以上....

Wednesday, April 1, 2009

another效果器介紹

�他效果器介� E-mail 此主��朋友

[按此打�] [�藏]
�限感激l
http://hk.geocities.com/bestguitar2000/effect.htm

最近我成日出��吹水�,band版
��好似�乜野比到大家(成日�水),所以我就想介�一吓��他的效果器比新手
�然���,都只��吓��他出d咩�,但我想�度�吓一d�他新手:

Distortion/Overdrive(破音)
原理:把乾�的吉他��加上�多不和�的和�(Harmonics) ��大吉他��(Gain)使其扭曲失真, 至於Distortion�起��粒比�粗,而Overdrive �起��比��,��一� (���加上的Harmonics多寡和程度)
著名的Distortion/Overdrive效果器有 Ibanez的TubeScreamer: 能使人工合成�路的音箱模�出有如真空管音箱般的破音, 是Stevie Ray Vaughan和Metallica的Kirk Hammett的最�!! -BOSS的METAL ZONE: 看名字就知道,不用多�,孕�e市面上似乎找不到有比 BOSS的METAL ZONE�要�,�要�的破音效果器!!

Chorus
原理:用Time Modulation(����)的原理,�延����到 0.01-0.04秒,如此把吉他��的�率部分(pitch),加以�期性的改�,可以得到像水一般��柔柔的音色。通常大部份的吉他手有了破音效果器 後,第二��的就是Chorus了因�基本上用破音和Chours��效果,�於一般��歌曲��,以�足�了�付了. Chorus最常��吉他的分散和弦使用如果你不知道Chrous�起�如何?��看Guns N' Roses的Paradise City ��吉他�便是Chorus了

Flange/Phase
原理:�chorus相同,用Time Modulation(����)的原理,�延����到低於0.01秒以下,如此把吉他��的�率部分(pitch) 加以�期性的改�,可以得到像雷射�一般�回"咻咻"的音色?!--?G!!TEXTE--> 而Flange和Phase唯一不同�是在於Flange把被Time Modulation(����) �理�後的��,放在乾�的吉他��之後,而Phase�是在乾�的吉他��之前和之後都放有被Time Modulation �理�後的延���.
著名的Phase效果器有MXR Phase-90.如果你想要�造像Eddie Van Halen 一�的吉他�,MXR Phase-90不可以少,�可是Eddie Van Halen的密秘武器!! 至於Flange,�大的Jimi Hendrix很喜�用,��更��的例子, ��的伍佰有首歌叫"�情的��",��看他的吉他� (�回咻咻的像雷射�一般) 便是Flange的效果啦. **MXR Phase 90

Echo/Delay(�音/延�)

原理:�chorus相同,若�延����到高於0.125秒以上,如此把吉他��的�率部分(pitch) 加以�期性的改�,可以得到像�音般的效果 (KTV�唱歌就是加了Echo的效果,能使你的�音加上很短的延�以掩�歌��的缺�) 若�延����到更高(如高於0.25秒以上,)如此能使吉他���生延�的效果.�在市面上�的�位式延�效果已�可以�到4到5秒的延�效果了!! 酷!!

Reverb(空�效果)
如果你站在一�空�的房��喊�,所�到的空�效果即是Reverb. 常�的Reverb有plate,chamber和spring(打�音箱�源,然後踢踢看音箱�到的�簧�就是spring Reverb 了) 一般吉他音箱通常都有Reverb的功能,如果你把Reverb�到零的�, 感�上你吉他的音色�很"乾".�然,非常好的Reverb效果器可能要好�十�, 因�它可以�造出和你站在一�空�的�育�喊叫所得到的效果�乎一�,在唱片�音�常常歌�和吉他都�被加上一��的Reverb, ��能使歌��起�更有力,更雄�一�!

EQ (等化器)
原理:EQ有��型�,一�是��式的,可以自己�要用的�率��和EQ的形�,功能稍�,但���,通常是���音室用的. 另一�EQ就像一般音�用的等化器一�,有很多��的�率��可�整Gain(�弱),很容易操作. 吉他踏板型的EQ就是第二�. EQ基本上不�改�吉他的音色,但是它能控制�音在各�不同�率�的Gain(�弱), EQ就有如水一�"能�舟,亦可覆舟",�你EQ用的恰��, 能把原�的吉他��的更有特色(譬如你可以加�EQ的高�率部份, 而使吉他��起�更尖�;你也可以加�EQ的低�部份, 而使吉他��起�更�厚有力) �你EQ用的不恰��,你有可能�吉他�起�比原��加EQ前更"��"!! 因此基於�一�,如果你自己不知道如何使用EQ, 或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的吉他�,阿炳�你�是不如不要加EQ的好.

Pitch Shifter移�器

移�器基本上有分��,一�是吉他���入此效果器, �出只有一��音(��後的�音),卡通�的唐老�就是把人的����到移�器,然後再�高移�器的��程度. 另一�是吉他���入此效果器後,�出有���音(原音加上��後的�音) 第二�移�器通常用�加�吉他的力量(因�Double的�音), 或是替吉他加上和�. 好的移�器可以微���的程度到1/100�半音(一�音�有12�半音), 而�差的移�器可能只能�到一�半音,(通常�多市面上�的�合效果器��有移�器的功能,但是你根本�法�整你要��的程度, 只能用它��的那�......%*?@@@%#) 另外,好的移�器通常可�定���出�音的音量比,以做出多��化.

Wah Wah Pedal (娃娃踏板)
原理:娃娃踏板是根�吉他演奏者�琴�,同�用�上下踩�踏板所用的力道而改��出音色�形的程度,那�音�起�就如小娃娃在哭一般~哇哇,哇哇的叫. Jimi Hendrix,Steve Vai就常用娃娃踏板! 如果你�中��法想象娃娃踏板�造出的�音,��看SLASH 在SWEET CHILD 'O' MINE�最後一段solo,有哇哇,哇哇的�音就是了!!

Tremolo (音量改�效果器)
原理:前面提到的娃娃踏板是利用改�吉他��的�率(FM)而�造出的效果, 而TREMOLO�是利用改�吉他��的振幅(AM)而�造出的效果, �著把吉他的音量�有��的上下��, �就是TREMOLO (音量改�效果器)的效果了.

Acoustic Simulator (木吉他模�效果器)
如果你在台上拿�吉他表演Skid Row的"I remember you",不知道前面的木吉他部分你如何��?再背一把木吉他?? 用Acoustic Simulator就可以解�啦!! �名思�,Acoustic Simulator 可以使你狂暴地的�吉他�音煞那��成美�的木吉他�音. 目前市面上有BOSS出的"Acoustic Simulator"和ZOOM出的"504Acoustic "


Compressor (音量��器)

原理:�吉他音量大到一定程度�,Compressor�自己把吉他的音量��,使它的音量不�增加的太快.跟EQ一�,Compressor要用的好也 是一���, Compressor通常�要�定的有Threshold(��) ,Ratio(�入�出音量比),Attack/Release time(���始和�束��), Knee(快或慢的��型�),Key-in(外加��音源�件)....等
��器使用得��可以避免吉他音量�大, (通常ratio可以�在2:1到 6:1�) Knee可以使吉他�音更�滑, Attack/Release time更可以�定吉它尾音的�短 (可�定1/4到1/2秒) 但是�度使用��器��使吉他失去力量,�起�托泥�水,甚至�生噪音!!要注意!!


Limiter (限制器)
原理跟��器一�,只不�ratio�的很高(例如200:1),可使吉他音量超�Threshold(��)後,就不�再增加


Expander (延伸器)

原理跟��器一�,只不�吉他音量低�Threshold(��)後, Expander�始��,��可以控制噪音



Noise Gate (噪音去除效果器)
原理跟延伸器一�,只不�ratio�定到�限大所以�吉他音量低�Threshold(��)後, NOISE GATE�始把所有的�音砍掉,��可以控制噪音 在�音室�,鼓就常常使用NOISE GATE把不必要的噪音砍掉

排列吉他效果器的先後

基本上效果器前後排列是�有一定的�定,每�都��看,只要你喜�它的�音 就可以了,但是�友�要知道一��念:效果器前後排列不同��造出不同的�音!! 有�候����不同效果器的前後排列甚至��造出相差十�八千里不同的�音 因此建�你可以把握以下的原�:
1.前後排列的�序 吉他--��器(Compressor)--娃娃器(Wah)--移�器(Phich Shifter) --破音(Distortion)--延�系列效果(Delay)--等化器(EQ)--音箱
2.排出你要的�序後,再一一去�每�效果器的���字
3.其中"Delay"可用Phase,Flanger,和Chrous代替,也可以��看全部都放�前後位置��,音色�不同!
4.切�!效果器前後排列是�有一定的�序!!以你喜��主!!多去��看不同的排列�序

��他的效果器分2�,一��我地香港人叫的地雷(stomp box)
另一��muitl effect(一�版�,�的��地雷一�真,但包含左好多�他的效果)
通常effect有平有�,而一般出效果器的品牌有boss,digitech,dunlop,ibanez......(仲有好多)

�站:
boss
http://www.bossus.com/

digitech
http://www.digitech.com/

dunlop
http://www.jimdunlop.com/index.php

multi effect的��介�~!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8103000592


effect��介�~!!!!!!!!!!!!!
http://en.wikipedia.org/wiki/Guitar_effects
�:�唔�睇英文/太�果d唔�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