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8, 2007

网络速率方面单位MBPS和MB的区别

面对Kbps、Mbps、KB/s或Kb/s等单位,许多人都会感到混淆,往往分不清线路速度和下载速度,更不知如何计算出实际的宽频上网速度。

对一般人来说,宽频的意义就是原来需要30分钟下载的MP3音乐,现在只要5分钟就搞定了。这是他们对1M宽频和56k数据机上网的简单诠译。因此,当他或她签购1M宽频配套时,发觉速度并没有想像中这么“神速”时,就开始抱怨了。


其实,所谓1M宽频,其实是指1Mbps(每秒百万位元)线路速度,而其下载速度计算方式是1 x 1024 / 8 = 128KB/sec(每秒128位元组),但这只是理论上的速度,因为在实际应用上,还要再减去大约25%网络速率的损耗。

据TMnet Streamyx官方网站披露,除了以太网络标头值(Ethernet Header)之外,这些流失因素包括传输控制协议标头值(TCP Header)有5至10%的传输消耗,而异步传输模式标头值(ATM Header)则多达15%。

因此:1M宽频的实际上网速度是1乘以1024和除去8,得出128KB/s再乘75%,等于96KB/s,就是你的1M宽频网络的真正速率。

目前我国宽频上网速度介于512Kbps至2Mbps之间。同样的道理,在2M或512K也是一样。512K则是512Kbps(每秒千位元)。以此计算的话,我们可以粗略得出目前宽频的实际下载速度:

宽频线路速度 理想下载速度 实际下载速度

2Mbps 256KB/s 192KB/s

1Mbps 128KB/s 96KB/s

512Kbps 64KB/s 48KB/s

一般说来,频宽越大,下载速度就越快, 但下载速度除受服务供应商因素所影响外,用户本身所使用操作系统、浏览器及电脑配备等因素,亦可影响宽频速度,其中又以最大传输单位(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设定错误问题最为常见。

别让Mbps吓到了你

什么是512Kbps?2Mbps上网速度有多快?Kbps和Mbps又如何加以区分?

“Mbps”和“Kbps”等字眼经常在媒体出现,尽管很多人知道这些是网络速度的计算单位,但很少人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以及其实际速率的计算法。

每天翻开报纸或杂志、扭开电视或收音机,穿插在新闻内容的“Mbps”和“Kbps”常会被错误引用。即使是经常采访资讯工艺新闻的IT记者,也常会对此混淆不清,因而闹出许多笑话。

例如:明明是1Mbps,被当成1Kbps,又或者把大写KB/s,当作小写的Kb/s。这种错误就像是跑得快的免子,却被形容为乌龟一样滑稽。

每秒千位元或百万位元

所谓的Mbps其实是指每秒百万位元(Megabits per second),而Kbps则是每秒千位元(Kilobits per second)

也许你会问:“位元又是什么?”其实,电脑是以Bit(位元)和Byte(位元组)作为计算单位。bit是“binary digit”的缩写,它是电脑辨识讯息的最小单位,再上一个更大的单位为位元组(byte)。

由于八个位元一组(8 bits = 1 byte),我们常在电脑打的每一个字体或符号等资料,通常会以位元组的方式来打包。一个位元组代表示一个字符,例如“Q”、“4”或“,”等,都属于一个位元组。

正如长度计算单位的公尺(Meter,M)和公里(Kilometer,KM)的情况一样,电脑将位元组的一千倍称作KB(Kilobyte)。而KB的一千倍为MB(Megabyte)。

当然,一千倍是笼统的说法。由于电脑使用的是二进位系统,准确的倍数计算法是二的十次方,因此1KB相等于1024个位元组。

KB和Kb大小写意义不同

一般用来上网的数据机及网络通讯的传输速率都是以“bps”为单位,例如14.4Kbps,28.8Kbps,56Kbps,1Mbps及2Mbps等等。

无论用作电脑储存或网络速度的计算单位,Kb/s和KB/s英文字母大写和小写之意义截然不同,这是许多人常会犯错的地方。

大写的B代表位元组(Byte),小写的b则代表位元(bit),所以MB(Megabyte)是百万位元组,Mb(megabit)是百万位元;KB/s是每秒千位元组,而Kbps则是每秒千位元。

线路速度≠下

网络速度单位之间关系:

●Kb/s=每秒千位元,用于线路速度。

●KB/s=每秒千位元组,用于下载速度。

●1KB/s = 8Kb/s

●1 Byte(位元组) = 8 bits(位元)

●1 Kb(千位元) = 1024 bit(位元)s

●1 KB(千位元组) = 1024 bytes(位元组)

●1 Mb (百万位元)= 1024 Kb(位元)

●1 MB(百万位元组) = 1024 KB(位元组)

Monday, June 25, 2007

[zz] 编译的一点体会,希望对新手有点用 :)

如何从源码包安装软件?

从源码包安装软件最重要的就是仔细阅读README INSTALL等说明文件

它会告诉你怎样才能成功安装


通常从源码包安装软件的步骤是:
tar jxvf gtk+-2.4.13.tar.bz2 解开源码包
cd gtk+-2.4.13/ 进入源码目录
./configure 似乎在某些环境下./configure会造成终端退出
而使用. configure则会正常运行,如果有这个现象,就试试 . configure

通过configure程序猜测主机信息,最终建立Makefile,以完成make,所以如果./configure不成功
而去make的话,就会出现"make: *** No targets specified and no makefile found. Stop."
make 当./configure成功结束后,就开始正式编译程序了.
make install 编译成功后使用make install安装
make uninstall 某些软件支持卸载,可能使用该方法卸载,如果支持的话,通常会在README中写到(似乎比较少)

configure程序带有很多参数,可以通过 ./configure --help 查看详细内容,通常位于前面的是常规configure的
参数说明,末尾是该程序的可用参数说明。
./configure --prefix=/usr 指定安装目录,通常从源码包编译安装的软件默认会放在/usr/local下
因为这是FHS(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的规定,不知道什么是FHS?看看这篇文章吧:
http://www.pathname.com/fhs/pub/fhs-2.3.html 相信它会让你对linux系统结构有更好的理解,很值得读读。

再说一下几个关系到能否成功编译的东东:/etc/ld.so.conf ldconfig PKG_CONFIG_PATH

首先说下/etc/ld.so.conf:

这个文件记录了编译时使用的动态链接库的路径。
默认情况下,编译器只会使用/lib和/usr/lib这两个目录下的库文件
如果你安装了某些库,比如在安装gtk+-2.4.13时它会需要glib-2.0 >= 2.4.0,辛苦的安装好glib后
没有指定 --prefix=/usr 这样glib库就装到了/usr/local下,而又没有在/etc/ld.so.conf中添加/usr/local/lib
这个搜索路径,所以编译gtk+-2.4.13就会出错了
对于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解决:
一:在编译glib-2.4.x时,指定安装到/usr下,这样库文件就会放在/usr/lib中,gtk就不会找不到需要的库文件了
对于安装库文件来说,这是个好办法,这样也不用设置PKG_CONFIG_PATH了 (稍后说明)

二:将/usr/local/lib加入到/etc/ld.so.conf中,这样安装gtk时就会去搜索/usr/local/lib,同样可以找到需要的库
将/usr/local/lib加入到/etc/ld.so.conf也是必须的,这样以后安装东东到local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将自己可能存放库文件的路径都加入到/etc/ld.so.conf中是明智的选择 ^_^
添加方法也极其简单,将库文件的绝对路径直接写进去就OK了,一行一个。例如:
/usr/X11R6/lib
/usr/local/lib
/opt/lib

再来看看ldconfig是个什么东东吧 :

它是一个程序,通常它位于/sbin下,是root用户使用的东东。具体作用及用法可以man ldconfig查到
简单的说,它的作用就是将/etc/ld.so.conf列出的路径下的库文件 缓存到/etc/ld.so.cache 以供使用
因此当安装完一些库文件,(例如刚安装好glib),或者修改ld.so.conf增加新的库路径后,需要运行一下/sbin/ldconfig
使所有的库文件都被缓存到ld.so.cache中,如果没做,即使库文件明明就在/usr/lib下的,也是不会被使用的,结果
编译过程中抱错,缺少xxx库,去查看发现明明就在那放着,搞的想大骂computer蠢猪一个。 ^_^
我曾经编译KDE时就犯过这个错误,(它需要每编译好一个东东,都要运行一遍),所以

切记改动库文件后一定要运行一下ldconfig,在任何目录下运行都可以。


再来说说 PKG_CONFIG_PATH这个变量吧:

经常在论坛上看到有人问"为什么我已经安装了glib-2.4.x,但是编译gtk+-2.4.x 还是提示glib版本太低阿?
为什么我安装了glib-2.4.x,还是提示找不到阿?。。。。。。"都是这个变量搞的鬼。
先来看一个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编译gtk+-2.4.13):

checking for pkg-config... /usr/bin/pkg-config
checking for glib-2.0 >= 2.4.0 atk >= 1.0.1 pango >= 1.4.0... Package glib-2.0 was not found in the pkg-config search path.
Perhaps you should add the directory containing `glib-2.0.pc'
to the PKG_CONFIG_PATH environment variable
No package 'glib-2.0' found

configure: error: Library requirements (glib-2.0 >= 2.4.0 atk >= 1.0.1 pango >= 1.4.0) not met; consider adjusting the PKG_CONFIG_PATH environment variable if your libraries are in a nonstandard prefix so pkg-config can find them.
[root@NEWLFS gtk+-2.4.13]#
很明显,上面这段说明,没有找到glib-2.4.x,并且提示应该将glib-2.0.pc加入到PKG_CONFIG_PATH下。
究竟这个pkg-config PKG_CONFIG_PATH glib-2.0.pc 是做什么的呢? let me tell you ^_^
先说说它是哪冒出来的,当安装了pkgconfig-x.x.x这个包后,就多出了pkg-config,它就是需要PKG_CONFIG_PATH的东东
pkgconfig-x.x.x又是做什么的? 来看一段说明:

代码:

The pkgconfig package contains tools for passing the include path and/or library paths to build tools during the make file execution. pkg-config is a function that returns meta information for the specified library. The default setting for PKG_CONFIG_PATH is /usr/lib/pkgconfig because of the prefix we use to install pkgconfig. You may add to PKG_CONFIG_PATH by exporting additional paths on your system where pkgconfig files are installed. Note that PKG_CONFIG_PATH is only needed when compiling packages, not during run-time.

我想看过这段说明后,你已经大概了解了它是做什么的吧。
其实pkg-config就是向configure程序提供系统信息的程序,比如软件的版本啦,库的版本啦,库的路径啦,等等
这些信息只是在编译其间使用。你可以 ls /usr/lib/pkgconfig 下,会看到许多的*.pc,用文本编辑器打开
会发现类似下面的信息:

prefix=/usr
exec_prefix=${prefix}
libdir=${exec_prefix}/lib
includedir=${prefix}/include

glib_genmarshal=glib-genmarshal
gobject_query=gobject-query
glib_mkenums=glib-mkenums

Name: GLib
Description: C Utility Library
Version: 2.4.7
Libs: -L${libdir} -lglib-2.0
Cflags: -I${includedir}/glib-2.0 -I${libdir}/glib-2.0/include

明白了吧,configure就是靠这些信息判断你的软件版本是否符合要求。并且得到这些东东所在的位置,要不去哪里找呀。
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为什么会出现上面那些问题了吧。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设定正确的PKG_CONFIG_PATH,假如将glib-2.x.x装到了/usr/local/下,那么glib-2.0.pc就会在
/usr/local/lib/pkgconfig下,将这个路径添加到PKG_CONFIG_PATH下就可以啦。并且确保configure找到的是正确的
glib-2.0.pc,就是将其他的lib/pkgconfig目录glib-2.0.pc干掉就是啦。(如果有的话 ^-^)
设定好后可以加入到~/.bashrc中,例如:
PKG_CONFIG_PATH=/opt/kde-3.3.0/lib/pkgconfig:/usr/lib/pkgconfig:/usr/local/pkgconfig:
/usr/X11R6/lib/pkgconfig
[root@NEWLFS ~]#echo $PKG_CONFIG_PATH
/opt/kde-3.3.0/lib/pkgconfig:/usr/lib/pkgconfig:/usr/local/pkgconfig:/usr/X11R6/lib/pkgconfig

从上面可以看出,安装库文件时,指定安装到/usr,是很有好处的,无论是/etc/ld.so.conf还是PKG_CONFIG_PATH
默认都会去搜索/usr/lib的,可以省下许多麻烦,不过从源码包管理上来说,都装在/usr下
管理是个问题,不如装在/usr/local下方便管理
其实只要设置好ld.so.conf,PKG_CONFIG_PATH路径后,就OK啦 ^_^

另外某些软件因为版本原因(比如emacs-21.3),在gcc-3.4.x下编译无法成功,(make 出错)
使用低版本的gcc就可能编译通过。
可能是因为gcc-3.3.x和gcc-3.4.x变化很大的缘故吧。

暂时想到了这么多,先记下这些吧,如果你对源码包编译有了一点的了解,就不枉我打了这么半天字啦。 ^_^

另外./configure 通过,make 出错,遇到这样的问题比较难办,只能凭经验查找原因,比如某个头文件没有找到,
这时候要顺着出错的位置一行的一行往上找错,比如显示xxxx.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说明缺少头文件
然后去google搜。
或者找到感觉有价值的错误信息,拿到google去搜,往往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还是开始的那句话,要仔细看README,INSTALL
程序如何安装,需要什么依赖文件,等等。

另外对于newbie来说,编译时,往往不知道是否成功编译通过,而编译没有通过就去make install
必然会出错,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可以通过下面方法检查是否编译成功:

一:编译完成后,输入echo $? 如果返回结果为0,则表示正常结束,否则就出错了
echo $? 表示 检查上一条命令的退出状态,程序正常退出 返回0,错误退出返回非0。
二:编译时,可以用&&连接命令, && 表示"当前一条命令正常结束,后面的命令才会执行",就是"与"啦。
这个办法很好,即节省时间,又可防止出错。例:
./configure --prefix=/usr && make && make install

编译DOSBOX时出现"cdrom.h:20:23: SDL_soun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今天忽然想回味下经典DOS游戏,于是编译这个DOSBOX模拟器,README中说明需要SDL_SOUND
于是下载,安装,很顺利,没有指定安装路径,于是默认的安装到了/usr/local/
当编译DOSBOX make 时,出现如下错误:
if g++ -DHAVE_CONFIG_H -I. -I. -I../.. -I../../include -I/usr/include/SDL -D_REENTRANT -march=pentium4 -O3 -pipe -fomit-frame-pointer -MT dos_programs.o -MD -MP -MF ".deps/dos_programs.Tpo" -c -o dos_programs.o dos_programs.cpp; \
then mv -f ".deps/dos_programs.Tpo" ".deps/dos_programs.Po"; else rm -f ".deps/dos_programs.Tpo"; exit 1; fi
In file included from dos_programs.cpp:30:
cdrom.h:20:23: SDL_soun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错误的原因在这里
In file included from dos_programs.cpp:30:
cdrom.h:137: error: ISO C++ forbids declaration of `Sound_Sample' with no type
cdrom.h:137: error: expected `;' before '*' token
make[3]: *** [dos_programs.o] Error 1
make[3]: Leaving directory `/root/software/dosbox-0.63/src/dos'
make[2]: *** [all-recursive] Error 1
make[2]: Leaving directory `/root/software/dosbox-0.63/src'
make[1]: *** [all-recursive] Error 1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root/software/dosbox-0.63'
make: *** [all] Error 2
[root@NEWLFS dosbox-0.63]#
看来是因为cdrom.h没有找到SDL_sound.h这个头文件
所以出现了下面的错误,但是我明明已经安装好了SDL_sound阿?
经过查找,在/usr/local/include/SDL/下找到了SDL_sound.h
看来dosbox没有去搜寻/usr/local/include/SDL下的头文件,既然找到了原因,就容易解决啦

[root@NEWLFS dosbox-0.63]#ln -s /usr/local/include/SDL/SDL_sound.h /usr/include

做个链接到/usr/include下,这样DOSBOX就可以找到了,顺利编译成功,回味仙剑ing....^_^
曾经编译Xorg-6.8.1的时候,也出现找不到freetype.h的问题,原因也是如此。
编译安装软件时,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都是因为找不到需要的头文件而出现错误,也许是因为
没有安装相关的头文件,或者是安装了但没有找到,如上例。
找不到的情况:做个链接到/usr/include下,就可以了。
没安装的情况:去google找什么东东包括该头文件,安装上就应该可以了。
通常错误提示也都是"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所以编译失败时要好好找找错误信息哦。
错误信息总是在Error上面不远的,耐心点 ^_^

不修改/etc/ld.so.conf使用非默认路径下的库文件-----LD_LIBRARY_PATH

环境变量LD_LIBRARY_PATH列出了查找共享库时除了默认路径之外的其他路径。
如果不想修改或无法修改(无root权限)/etc/ld.so.conf而使用其他路径下的库文件
就需要设置LD_LIBRARY_PATH了,例:export LD_LIBRARY_PATH=$LD_LIBRARY_PATH:/opt/lib
这样就可以使用/opt/lib下的库文件啦。当然还是修改/etc/ld.so.conf方便。

先写到这吧,再有编译感想再增加 ^_^

Saturday, June 23, 2007

我对学校教学教务等方面下达通知的一点想法

声明:以下内容纯属个人意见,如若打算继续阅读,表示您已接受下列条款:
1. 回复中不出现挑衅性字眼,不辱骂他人;
2. 粗言秽语是被禁止的;
3. 喜欢针对作者,认为作者是sb的,请勿继续阅读;
4. 大牛请移步,不要浪费您宝贵的时间在我幼稚的文章上。

-------------------------------------------------------------------------------------------------------------------------------------


今天在跟某大牛聊天时,说起通知下放的问题。我们的一致意见是,级级下放的通知会导致信息与重视程度的下降。
到了晚上,又听说了原来不久前有IBM奖学金的申请事宜等。我可郁闷了,自己一点风都没收到。一问才知道原来只是在QQ的班群上发了通知。
认识我的都知道,本人于2007年春季学期有幸参与了中山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交流的项目,在那边学习了一个学期。而在那边我还没见过有人用QQ。
本来我就对QQ没什么瘾,这一去就几乎没有登陆过了。这下可好,几乎所有重要的通知我都miss了。
回想起自己申请去科大的时候,也是无意中在班群上看到了通知才知道的(我不常登录QQ)。本来2006秋季就有一次机会的,但是那时我也是完全不知道有这回事。

个人感觉,用QQ来传达通知,实在太儿戏,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如果世界上没有tencent这间公司,怎么办?
再说,使用QQ的群功能,我就从来没试过自己离线的时候能收到完整的对话记录——我总不可能一天24小时挂在那等通知吧?
口头通知的话,对于一个班这种比较小的集体还好办,但是假如是全校性通知呢?

于是我想,对于教学、教务通知,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一点,而不是依赖一个商业软件?

1. rss feed
对于rss feed,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想,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谁也不想浪费时间去自己逐个网页打开去检查有没有新的事件、通知;谁也不想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中国特色的网速上,打开网页,并通过层层链接才找到自己所需信息;谁也不想强迫自己花时间去适应各个不同website的look & feel以及style,底色、字体、字号、布局等。rss feed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类问题。可以利用它来构建iyge可定制的、风格同意的人机接口,让自己可以从容地进行有选择的阅读。于我而言,一个很小很简单的功能,就是在feed列表上显示一个feed有没有,有多少篇新文章。这样,我们就不用等待漫长的网页打开时间,却发出“oh...又没新通知”之类的抱怨了。

这里并不是推广这项技术。事实上,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站提供rss feed已经是一种趋势。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一下呢?在科大有一门embedded sytem的课(在此致谢梅伯乐博士(Dr. Muppala),虽然没上过他的课,但是短短一小时的谈话了解到了他在计算机科学教学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与创新),就有专门发布重要信息的feed,如考试通知、停课通知等。学生可以利用他喜爱的rss阅读器订阅内容,从而免去了逐个打开course的website来检查有无新通知之苦。(对于科大的 CS,每门课程均需维护一个website以供学生查看通知、资料等。如果选的课多了,每天要检查那么多个website也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

其实对于我们班级,也有不小的创新。这个学期我们班级有了自己的blog,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专门用于发布公示、实习通知、优秀讲座等。而现在绝大多数的 blog系统都提供rss feed的自动生成。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订阅他来达到快速检索的目的了。然而有所不足的是更新速度慢,资源少,也许这跟班干人数及力量有限,没有那么多课余时间来维护有关。

2. mailing list
似乎现在还没听说过在教学教务上使用到1中的方法,但mailing list的方法,却是一早就有了,并且到今天也还是长盛不衰。就拿科大来说,学校内所有事务,均是通过一个与学生帐户绑定的邮箱来进行通知的。我收得最多的邮件,包括电影播放通知(隔三差五就有老师组织观看电影,并进行讨论)、就业指导中心开展的企业宣讲会和就业指南讲座,以及各门课程作业、 project提交的通知。这有效地保障了个人的知情权。使用分级的方法,可以免去“收信人地狱”。如,发给staff的邮件可以定制一个staff list;发给全体本科生的邮件,可以用UG list。本科生分年级的话,又可以用UG1~UG4来分别表示。继续下去又可细分为UG2-CS-04-B。每个list之间的内容也是可以交叉的,如 jacky这个人属于UG3,但同时他也是校篮球队的一员,因此在basketball这个list里也有他的邮件。

我想,这也许就能解决之前所说的通知逐级下放而引发的信息与重视度流逝的问题了吧。负责人直接通过list发送mail到个体单位,则可有效地解决A->B->C...->Z->entity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偏差。
(不难理解这种情况:当entity有问题想咨询时,会引起一个逐级向上的问题链。也许到第i个人时,他会认为,“oh!This question,naive,too simple!”,就自作主张地解答了,殊不知很可能自己造成了曲解。如果说为了万无一失而由最终的负责人来解释的话,为何不直接与负责人打交道呢?人力物力都可以节省许多了。

这个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也是很有帮助的。虽然不是每个course的website都有rss feed,但是重要的通知,还是会通过mail list来进行信息传达的。如comp341(一门课程的代号)的一个mail list是comp341stu,就代表所有选了这个课程的学生。

另外,也可采用邮件订阅的方法,来完成类似rss feed的功能。

两种方法的不足:
rss feed:
1.像QQ一样,也需要一个client。但现今大多数的rss reader都是功能单一、免费的。采取pull的方式,需要主动获取信息。
2.如果不是自己维护feed,而是采用一些service provider,如feed burner的服务,则有可能造成滞后,即unsynchronized

mail list"
1.需要学校提供server,并投入人力物力(但事实上,这已经解决了——我们每人都有my SYSU mail)
2.要养成勤check mail的习惯
3.添加附件一次性不能超过极限(但一般通知不可能有那么大附件,有大附件可以考虑给链接)
4.quota problem。学校用的邮箱,20M-100M属于正常幅度,如果纯文本信息,则不必太过担心。但附件一多,也是会用完的。
(一个解决方法:利用forward功能,forward到一些大的个人邮箱,如163等。也可利用gmail等的POP3 fetch功能,主动到各邮箱内取出邮件)


前景与展望:
对于技术因素,上述两方法都不成问题。
更难的是人的因素,毕竟现在应该很多人都不愿接受和尝试新事务。要所有人都学会使用上述工具,似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而且事物都是两面的,也许两方法我觉得好,但是在他人眼中只是bullshit。
但不管怎么说,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有效、迅速地过滤与自己无关的垃圾信息,并于短时间内汲取所需信息,进行多快好省地有目的有效率地阅读,一直是我追求以及感兴趣的目标。

-------------------------------------------------------------------------------------------------------------------------------------

以上纯属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欢迎讨论与赐教。

Friday, June 22, 2007

ld与ld-linux.so.2

ld,和ld-linux.so.2的区别,一个编译时用,一个运行时用,ld负责在它的搜索路径里找到要求的库,并查看是否有提供了需要的符号(如函数等),如果有,记录相关信息到程序中,由ld-linux.so.2在执行时查找到该库并,并根据相关信息进行需要符号的重定位等工作.注意这两者的搜索库的方式是不同的.

Thursday, June 21, 2007

[八卦故事]内核头文件传奇

做 LFS 是不是很累了?OK,让我先来讲一段八卦故事,放松放松神经,然后再继续冒险吧。。。

在 Linux 2.2/2.4 的纯真年代,内核头文件一直保持着 Unix 世界的"KISS"传统,只需将内核源码树中的头文件直接复制到 /usr/include 中即可使用,一切都是那么 Simple and Stupid ...

但是随着 2.6 系列内核的发布,事情开始变得混乱和复杂起来。首先是内核开发者宣布强烈反对直接使用"未净化"的"原始"内核头文件,他们建议使用发行版提供的"经过净化的"内核头文件。于是各种发行版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于"净化"方法各不相同,结果就是每个发行版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内核头文件。更为严重的是,内核开发者甚至推荐编译 Glibc 的头文件也要使用发行版提供的"经过净化的"内核头文件。由于 Glibc 和 Kernel 是整个系统的根基,这样一来 Linux 便像传统的 Unix 那样开始走向分裂。

另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情是,虽然内核开发者强烈推荐使用发行版提供的"经过净化的"内核头文件,但是 Glibc 的开发者却不买账,他们推荐使用"未净化"的"原始"内核头文件来编译 Glibc ,两个开发组一直坚持各自的见解,互不妥协!另外,两个开发组在应当由谁提供内核头文件的问题上意见也不一致:内核开发组认为应当由发行版的制作者提供,而 Glibc 开发组认为应当由内核开发组提供。结果就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虽然对 Debian 这种大型发行版来说,提供自己独有的"经过净化的"内核头文件不会成为多大的负担,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能力或精力的小心发行版制作者和我们这些 DIY fans 来说却是一场灾难!要么直接使用其他发行版的成果,要么自力更生;前者让人心有不甘(没有了 DIY 的原汁原味),后者让人望而生畏(有几个人知道啥叫"净化"?怎么净化?)。

危机时刻总会有英雄的出现,就在一片恐慌之际,一个叫"linux-libc-headers"项目组诞生了!他们向我们这些"凡人"们提供了安全的、普遍适用的、"经过净化的"内核头文件,真是及时雨啊!天空重新晴空万里……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精力和人力有限,该项目在发布了 2.6.12.0 版本之后,遗憾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样一来,2.6.12 以上版本的内核新特性(比如新的系统调用)和 ABI/API 的变化就无法反映出来,对于我们这些 DIY fans 来说,世界重回混沌……

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概是内核开发组意识到了如果继续固执己见将不可避免的导致混乱以及重蹈 Unix 逐渐走向分裂的覆辙,于是从 2.6.18 版本开始,内核开发组担负起了维护一份统一的、"经过净化的"内核头文件的职责(窃以为这原本就是他们的责任)。现在获取"经过净化的"内核头文件又变得简单起来,只要在内核源码树中使用 make headers_install 即可,而且不用再担心更新问题。对于我们这些 DIY fans 来说,又可以重新 Day Day Happy 了。

不过,由于磨合需要时间。目前 Glibc-2.4 以下的版本都无法配合这种新式头文件编译成功。不过偶相信前途一片光明……

Wednesday, June 20, 2007

走在香港的大学之间(图片版)

注意:本日志里出现的人物肖像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

(里面图片点击可以放大,enjoy~实景比照片好看~)


科大给我的感觉最深,毕竟自己在那里进行了4个月的交换学 习。无法忘记学习到12点,1点时回到seafront时吃上一碗热热的车仔面……科大坐落在九龙清水湾,依山靠海,是人们口中的“高尚住宅区”。很难相 信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能容纳下这么个美丽的校园。这里远离失去的喧嚣,是读书治学的圣地。“科大把最美的风景留给了学生”,他们就是这么说的。关于科大, 就写到这里吧,不然就跑题了,变成另外一篇文章……总的来说,科大给人的感觉就是海边的山上依山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校园。
pict0141.jpg
黎明时的海景-摄于New Hall 7/F common room
火机夕阳2.JPG
夕阳科大
宿舍.JPG
我宿舍
New Hall 7F common room-冰箱,饮水机-3.JPG
New Hall 7F common room-冰箱,饮水机
New Hall 7F common room-电话-2.JPG

New Hall 7F common room-电话-2

LG7.Afternoon.Tea.JPG
LG7.Afternoon.Tea.My favourite!
dscn1283.jpg
跟宿舍的大哥吃夜宵


中 大跟科大有点像,也是依山靠海。而中文大学与中山大学给我的感觉倒有一丝相似,里面都是绿树葱郁,美景怡人,有一点文化积淀的感觉。而中文大学(以下简称 中大)却没有中山大学那么拥挤与古朴。中大里面分为几个校区,或說书院。楼与楼之间间隔很远,走在校园里面就好像山行,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走到另外一座建 筑。一句话点评:建筑星星点点地分布在一座绿树葱葱的山上。达到山顶,则可以穷尽四周的海景。
pict0371.jpg
很有风格的……不知什么楼
pict0379.jpg

中大校徽
pict0389.jpg
幸福的外国情侣
pict0405.jpg
图书馆前

理工大坐落在红磡某处的城市建筑中额角,交通非常方便,从红磡地铁站出来直接便可到,周围也有另外几个。理工大也是香港新兴的大学之一。建筑非常有特色,使用统一风格的红色瓦块,给人的感觉就像踏进一所未来世界的科技园中。

pict0413.jpg
PolyU
pict0422.jpg
好象是李兆基楼,忘了……

港 大位于中环,是以前殖民时代建设给英国人以及贵族的学校。进入中环,城市的风格就变了,这里才是真正的香港特色!进入港大后,则更多地体现出来了。各式各 样的英式建筑保留得很好,让人大开眼界。而且,里面的风格很舒适安逸,就像是贵族宫廷的庭院似的,建筑极尽英式古典风格,隔不远就有一些小广场,桌椅等给 人休憩。里面有个荷花池,一座中山先生像坐落之中,楼边一个巨大的横幅写着中山先生重游故地时发表的演说时的一句话“我有如游子归家”。依山而上,一直绕 到学生会楼前的广场,可以看到有一个艺术雕塑——XXXXX耻辱柱,按照上面的说法,该雕塑已经在多处展览,现在永久居于港大校园内。涉及到政治问题,我 还是不要继续说了。

「我有如游子歸家」.jpg
我有如游子歸家
休憩之处.JPG
休憩之处
香港大学门牌.jpg
牌坊
XXXXX耻辱柱2.jpg
冒着被和谐的危险upload一下

城 大,不大了解它的名字的由来。但是感觉它的确是一座城市里的大学——从九龙塘地铁站出来进入又一城shoppingmall,从某个出口直通城大大门。城 大给我的感觉就是小,所有建筑都挤在了一起。广场旁的水池里有董建华写的“敬业乐群”四字的浮雕。由于地方太小,学生宿舍不得不跨过一条街而建在另一处。 在城大有认识人,因此上去看了看宿舍。感觉宿舍区倒还是挺大的。
21392098230492380.jpg
陪人逛城大
pict0116.jpg
城大标志性的东东,董伯伯题字

浸 大与城大相距不远。浸大全称浸会大学,听说传理专业(不知有没写错)最牛,TVB有90%人都是那里的毕业生。浸大似乎跟宗教很大(不然怎么叫浸会大 学……),里面有座教堂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教堂(虽然广州也有)。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盆栽园,看样子是精心维护的。我想,如果我有女朋友,一 定会带她来这里,人约黄昏后,在这个花园里好好体会那浪漫的气氛的。

3659174697370889.jpg

浸会大学


9570149208250147.jpg

浸大礼拜堂

Get counted -- LFS6.2 by iveney!

LFS ID Name First LFS Version
18672 iveney 6.2

忙活了整个星期(我比较笨……)
总算把lfs搭好了,虽然是在虚拟机上。
不过用起来真的很清爽的,ls一下/etc也只有那么几个文件,不像其他发行版,往往几屏都装不下的配置文件。
而且,最重要的是,从中我学到了许多的东西!

[zz]Linux系统的相关专业术语发音

原文地址:http://www.91linux.com/html/article/...0618/2855.html

Linux 相关专业术语发音 和 Linux 相关方面有很多专业术语,这些词语一般都不好直接翻译成中文,如果不知道它们的发音在交流时要不念它们的字母,要不就想当然的乱说,特别是为人师表更应该正确的掌握它们的发音,不然很容易误人子弟。就像那天妹跟我说,他们的英语老师每天都会教一些课外常用词汇,如: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见 CNG 的标识,那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认真的说道,那是中国天然气 (China Natural Gas) 的意思,瞧,这不是闹笑话了吗?
这些专业术语要分两类,一种是原本就有这个词,但在 IT 业中它已经是另外一种意思了 (一般都是根据原有词来命名的),但读法保持不变,代表有:Fedora (一种浅顶软呢帽)、Opera (歌剧)、Safari (旅行)、Apache (印第安人的一个种族)、python (蟒蛇) 等等,Ubuntu 也应该属于这类;另外一种就是合成词、自造词,这种东西的读法最困难,代表有:GNU (GNU’s Not Unix)、Linux、GNOME (GNU Network Object Model Environment)。
以下专业术语都注有音标,可以按照他们的音标来正确发音,对于以上说的第一类词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那些合成词或自造词发音都来源于互联网,我不能保证它们百分百的正确,只是一个参考而已。以下词语有些并不和 Linux 相关,也一并放上去了。
操作系统相关
Unix: [ ju:niks ] 发音 (yew-nicks) 尤里克斯
GNU [ gəˈnju: ] 发音 (guh-noo) 葛扭
Linux: [ ‘li:nэks ] 里那克斯
GNOME: [ gəˈnoʊm ] 发音 (guh-nome) 葛擩呣
Debian: [ ˈdebiən ] 发音 (deb-e-un)
Ubuntu: [ ùbúntú ] 发音 (oo-BOON-too) 乌班图
SuSE: [ zuzə ] 发音 (su-zee)
Fedora: [ fi’dɔ:rə ]
Solaris: [ səu’leris ] 瑟’拉瑞丝
Leopard: [ ‘lepəd ]
浏览器相关
Mozilla = Mosaic + Godzilla ( Mo=[’mәu] zilla=[zilʌ] )
Mozilla: [mәu’zilʌ] 官方中文译法 “谋智“
Firefox: [ faiefɔ:ks ]
Opera: [ ‘ɔpərə ]
Safari: [ sə’fa:ri ]
Netscape: [ netskeip ]
Konqueror: [ ‘kɔŋkərə ]
其他方面
Apache: [ ə’pætʃi ] 阿帕奇
python: [ ‘paiθɔn ] 派森
perl: [ pə:l ] 泼尔
Pidgin: [ ‘pidʒin ] 裴金
Beryl: [ ‘beril ] 贝里尔
Samba: [ ’sæmbə ] 桑巴
Rhythmbox: [ ‘riðəmbɔks ]
WiFi: [ ‘waifai ]
WYSIWYG: [ ‘wiziwig ]

Friday, June 15, 2007

队长老矣,尚能冲否……

今天跟我们班的同学打了回来后的第一场球。
话说自从4月左右脚再次扭到后,就再也没打过球了……
今天还好,没又弄到脚(似乎已经习惯性扭伤了……555我可爱的脚踝阿),但是很恶心地又抽筋了。没办法,谁叫我长那么大个一突入篮底就成为众人犯规的靶子呢……
突然发觉自己没有以前打球那么有自信了……虽然自己球技也不怎么样,但是起码也曾经当过一年所谓的04CSB篮球队队长阿……
不过让自己很感动的是,虽然自己不在班里几个月,大家都没有淡忘自己。这几天都有人不断叫自己去打球,感动 >_<

今年21岁了,不知还能保持着这个状态在球场上玩多少年呢……身子骨也开始变硬了,技术很难有突破,然而奇怪的是也很难下降……除了射球手感一差再差外,控球倒是毫无变化……

人生阿,岁月阿……

Thursday, June 14, 2007

学校的网络好烂

以前没对比,觉得网络还行,起码比以前用56K猫上快多了,因此也就一直愚民般地用这垃圾网络上上校内BBS(校内!下载东西基本都是在校园网!不快也不行吧?)

直到去到HK,才知道,原来网络是可以这么精彩,外面的世界是这么大!原来自己之前一直是个愚昧的SB!

wikipedia是我知识的源泉!无论搜索什么它都能回答我。大至程序设计语言体系,细至英语俗语、缩写,它都能给出让我满意的答案!
回来后,一直无法忍受torpark等软件的我妥协了。我发觉不止是我,我们718@new hall全体舍友都无法抵抗知识,无法拒绝wikipedia的诱惑了。

官方yum源是我保持心爱的系统up to date的宝库!在那里,我下载了好玩的pingus,与小企鹅一关关地征服危险;在那里,我升级系统内核、软件,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体验新功能;在那里,我可以毫无阻碍地下载从各处听来的实用的程序或工具,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速度与水平!
回来后,我又要陷入不断寻找更快的yum源的泥潭中,又开始了对比究竟是上海交大的源快还是清华的源快的无聊时代。

blogger是我写写人生,写写技术的休憩之地!在那里,有一片属于我的天空,我可以自由地抒发心里的想法,或是随手写下对技术的理解及备忘。
回来后,我不得不使用千奇百怪的方法,忍受着速度的折磨来访问它。

还有太多太多

我不关心政治,GFW可以尽管去封杀。
但是,我只是在想,中国号称要搞3G,是不是又是像大跃进式的一场泡沫呢?

Sunday, June 10, 2007

尖沙咀-星光大道-太平山顶-兰桂坊

在兰桂坊旁的麦当劳写下这些文字,时间是凌晨1时11分。今天太过瘾了~~

7点多钟开始吃饭,然后要赶在8点的幻彩咏香江开始前感到尖沙咀星光大道。从油麻地出发到尖沙咀地铁站很快,然而从地铁站顺着路牌到星光大道却有一段距离呢……到达后才发觉已经开始了。那天天刚下完雨,江上有雾,因此射灯很难看得清楚,就这样傻傻地看了5分钟,才发觉已经结束了……

看完后准备走走星光大道,却被前面的一阵歌声吸引,走过去,我看到了让我在香港看到的最难忘的场面:一支由上了年纪的人组成的乐队正在演出,而他们前面则是一群随着歌声起舞的人,也是上了年纪的人!我看了一会,跟一位老人搭讪了起来。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在这里演出、跳舞的人都是些到了70、80岁的老人家了!歌曲是我闻所未闻的(除了后来演奏的一些英文经典歌曲,如shalala,sound of silence等),听说都是50,60年代的香港歌曲。(们我这代人听到许冠杰的就已经算老的了)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是那么的有活力,仿佛一个个都回到了青春的黄金岁月一般,浑身透出一股让我也赧颜的青春气息,仿佛返老还童一般,跳出自己,跳出了时代!我不知道这种舞蹈叫什么,但是一看就知道,它不属于这个年代。(看老夫子漫画有看到类似的)我就在那里微笑着与这群年轻的老人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两个小时。虽然天下着蒙蒙细雨,旁边也吸引了不少驻足观看的人群。一些外国的老人也被吸引了过来,与他们一起狂欢。奇怪的是,在band队里面有一位年轻的女孩,是贝司手。长得很清秀,歌声也很清脆。她穿着简简单单,一件无袖Tshirt和一条牛仔裤加一对休闲凉鞋,戴着一副红色镜框的眼镜,看起来很清爽秀丽。我承认我在这两个小时里有一个小时是望着她的……呵呵,就当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仙女mm吧。

10点钟,随着一首橄榄树作为休止符,我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们的舞台,走上了星光大道。其实,相比起星光大道,更吸引我的是维多利亚港的夜景,隔岸的万紫千红的霓虹灯,让人心神陶醉向往。伴随着江上的波涛,不由得让我这孤身一人的路人也感到浪漫。看着一对对的恋人坐在堤边相依相偎,自己也多么想身旁有一人陪自己就这样慢慢变老——真的很矫情呢,连我这计算机系的书呆子也心有所动了。

星光大道就是一部香港电影的发展史,一直看下去,不乏出名的巨星与新兴的明星。红线女,箫芳芳,到今天的刘德华,都在上面留下了手印。

一直走下去就到了天星码头。大概在11点坐上天星小轮,随着香江水飘到对岸中环。下船后马上问人,寻找到缆车站的bus。

十一点半左右到了缆车站,人已经很少了。本来以为可以独自一任在太平山顶体会那一览香港的感觉,但是后面来了几个似乎是意大利的人,说话特别大声。在缆车上,就这样破坏了我的缆车之旅。

登上太平山顶,发觉周围是一片雾气!自己仿佛踏入了一个仙境般,奇妙无比!仿佛实体化了般的空气在身体周围变幻莫测地旋转飘移,让身处氤氲的自己如痴如醉!我想,这也算是老天补偿给我的一种礼物吧?没有了晴朗的白天,取而待之的是阴雨的夜晚,反而令景致别有一般滋味。

继续向前走,才发觉所有的店铺都已经关门了,连观景台也已经关闭了……无奈中,只好自己另寻风景。向着一条小道走下去,发现了一个凉亭,这里聚集了大概7,8个拍照的人。其中三个还是日本mm。惊讶地发觉她们的英语很棒,不是那种日式英语,因为她们叫我让个位给她们拍照……旁边是一对情侣,还是两个字,浪漫……

可惜的是,由于雾气太大,已经看不清远处的夜景了。于是,我只能下山。

做大巴回到中环后,隔几条街正是兰桂坊。而我肚子开始抗议了……旁边有麦当劳,刚好想起那天还没有查邮件呢(忘了说,我随身背着手提电脑呢……),还是在M记里解决了温饱问题再去兰桂坊那高消费区吧……

好不容易找到兰桂坊(我方向感差……),发觉这里的确是夜生活的世界!大群大群的鬼佬阿……一直身处东方文化浸淫的我是很少有机会体验到当时现场那种放浪不羁的感觉的了。女人们都打扮得性感迷人……就是单单坐在旁边也是大饱眼福。我实在是没有那个胆子去跟别人搭讪……哎呀呀……

在那周围闲逛了大概1个小时后,看了不少的表演,看了不少的cosplay,不知不觉已经到了3点多了,就此打住吧!坐上回程的bus,回味起今晚的solo之旅,感觉非常过瘾~

Thursday, June 7, 2007

悅來客棧: 5大TD防御塔游戏

悅來客棧: 5大TD防御塔游戏

汇报一下最近几天行程

好久没玩得这么开心过啦~

29号考完试打PSP,睡觉。

30号在宿舍窝了半天后,下午去健身,晚上跟Benson,阿祥去看了加勒比海盗3(超赞!强烈推荐)。


31号本来准备去海洋公园的,可惜天公不作美,早上早早爬起来竟然下雨了!不过后来很快就停了,但是剩余时间已经不足以去海洋公园玩了(当时听说海洋公园游戏很多,要一整天才能玩完),Benson不甘寂寞,便叫我去唱K。这里要大赞一下他,认识超多mm,看来我以后相亲就要靠他了……叫上了Helen,Noodle,Maggie,阿祥,杀去旺角new way唱K。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这里唱K真的太便宜了,可怜我当年在马坝唱K,歌老音效差,你们就不要挑剔了~
K完后下午去东涌shopping,买了条毛巾,管他呢,总能送出去的。还有给luo ling的优之良品,莫非在香港的就会好吃一点么……
晚上回去后跟阿祥去了UC喝了几杯啤酒,聊人生,聊CS,聊女人,聊到很晚。

6月1号儿童节~收到了妹妹的祝福,xixi。与Benson和他的roommate阿军去了ocean park!他们前天晚上专门还写了schedule...orz。因为要合理安排行程,争取一天内把所有景点、游戏玩完~(怎么听起来像一笔画,哈米尔顿环问题……)晕的是,他们竟然忘带了……好在我们也醒目,5点半关门的我们刚好把景点游戏都串了一遍~真的很不错,我很久没来过这些游乐场、主题公园玩了,最近的一次也可能要追溯到小学了……>_< 也好,起码让我的童年更弥足珍贵 :) 从山上玩到山下,累啊~ 快乐在心中,这里就不写太多了。PS.我太久没晒太阳,皮肤严重晒伤,晚上回到科大洗澡时,发觉皮肤又红又痛……这现象持续了好几天呢…… >_<


6月2号-6月3号,在澳门渡过!这两天真的很快乐!同行的是从内地到科大读书的full timer,有violet,noodle,sandra,kongkong。虽然之前不认识他们(只认识noodle),但是他们都对自己很好,吃早餐时就已经熟络了。中午到了澳门,在刚出码头的八佰伴吃了个中午饭,安排了一下行程。接着坐bus到妈阁庙——其实游览一个城市的很好方法就是做bus,willian教我的,可以经过大部分的路,也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景点,不禁让我想起了happy together尾声时黎耀辉在台湾逛的那一片姹紫嫣红。发觉澳门真的很小,拿的地图没有标比例尺,乍看很大,实则很小。从一头到一头用不了多少时间。按照观光地图的推荐,我们从妈阁庙出发,一路上游览了st. lawrence church、cathedral等宗教建筑,以及何东图书馆、市政厅等人文建筑。

天黑后我们找了间旅馆住了下来。旅馆名叫濠江旅馆,还不错,5个人挤3人间也允许,价格还是一样的大概600多一晚。一直有听说澳门的住宿贵,的确如此,好多旅馆问了价都上千。女生又比较娇贵点~执意不肯住有小姐出没的旅馆~这次好在是5个人挤呢,不然我真的宁可睡街了……晚上在新马路附近找了间很不错的餐厅,5个人吃了顿4人份的葡式餐,也不算太贵,我也吃饱了 ^_^

吃完饭后向前走5分钟就到市政广场了,果然是个漂亮的地方啊!值得一去!向里走就能到传说中的大三巴(st. paul)牌坊,我们还在那里照了张经典的相,瞧我有多帅 XD

后来去了新葡京赌场,赌场真是有钱,装修极尽豪华,贫富分化好严重呢……但是觉得不大好玩,只有一些经典的赌博游戏,如百家乐,三公;电动也只有老虎机。大家玩了一晚,竟然赢了近500块,哈哈。可惜后来去隔壁的葡京玩时又输了200多……赌博害人啊~晚上回到旅馆已经两点多了,大家都累极了,洗完澡倒头便睡。


发觉我来科大读CS后能熬很多了……第二天早上他们全部睡得死猪一样,我早早地起床到下面逛了一圈,很有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旅游!在民居小巷中穿行着,看着本地的居民们开始忙碌起来,才能体会到那种城市的文化。等到他们起床,已经快11点了。今天正好是星期天,12点整在牌坊有土风舞表演呢!可惜中间发生了点小插曲,我的手机忘在旅馆了,等我气喘吁吁地从旅馆跑到牌坊,表演已经接近尾声了……好在violet有拍录像,只能回去后慢慢欣赏了…… >_<




中午好累,我们为了找间像样的餐厅找了好久,竟然从市政厅那边一直走到了友利赌场才找到一间海鲜餐厅。中午饭用我们赌来的钱犒劳了自己一顿,可惜饭菜不太合自己的胃口。之后出来后有点累,便去了旁边的友利赌场“休息”……发觉友利似乎比新葡京豪华多了。



从赌场出来已经是4点多了,考虑到第二天要check out,便截了部的士去码头,回科大喽~

回到科大,LG5吃晚饭,告别。
这两天是那么的愉快,愉快是那么快地过去。

6月4号从科大check out,把行李搬到玉姨家。行李好多,一个人没可能拿得动,叫了Maine来帮自己忙。有点不好意思,毕竟别人是自己的师兄……来到这里后比较忙也很少与他来往,这里要好好地感谢一下他呢。

6月5号跟william去逛了中文大学,理工大学。发觉香港的大学真是各有特色。总之截至目前为止,我已经去了科大,港大,理工大,城大,浸大,中大。

科大给我的感觉最深,毕竟自己在那里进行了4个月的交换学习。无法忘记学习到12点,1点时回到seafront时吃上一碗热热的车仔面……科大坐落在九龙清水湾,依山靠海,是人们口中的“高尚住宅区”。很难相信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能容纳下这么个美丽的校园。这里远离失去的喧嚣,是读书治学的圣地。“科大把最美的风景留给了学生”,他们就是这么说的。关于科大,就写到这里吧,不然就跑题了,变成另外一篇文章……总的来说,科大给人的感觉就是海边的山上依山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校园。

中大跟科大有点像,也是依山靠海。而中文大学与中山大学给我的感觉倒有一丝相似,里面都是绿树葱郁,美景怡人,有一点文化积淀的感觉。而中文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却没有中山大学那么拥挤与古朴。中大里面分为几个校区,或說书院。楼与楼之间间隔很远,走在校园里面就好像山行,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走到另外一座建筑。一句话点评:建筑星星点点地分布在一座绿树葱葱的山上。达到山顶,则可以穷尽四周的海景。

理工大坐落在红磡某处的城市建筑中额角,交通非常方便,从红磡地铁站出来直接便可到,周围也有另外几个。理工大也是香港新兴的大学之一。建筑非常有特色,使用统一风格的红色瓦块,给人的感觉就像踏进一所未来世界的科技园中。

港大位于中环,是以前殖民时代建设给英国人以及贵族的学校。进入中环,城市的风格就变了,这里才是真正的香港特色!进入港大后,则更多地体现出来了。各式各样的英式建筑保留得很好,让人大开眼界。而且,里面的风格很舒适安逸,就像是贵族宫廷的庭院似的,建筑极尽英式古典风格,隔不远就有一些小广场,桌椅等给人休憩。里面有个荷花池,一座中山先生像坐落之中,楼边一个巨大的横幅写着中山先生重游故地时发表的演说时的一句话“我有如游子归家”。依山而上,一直绕到学生会楼前的广场,可以看到有一个艺术雕塑——六四耻辱柱,按照上面的说法,该雕塑已经在多处展览,现在永久居于港大校园内。涉及到政治问题,我还是不要继续说了。

城大,不大了解它的名字的由来。但是感觉它的确是一座城市里的大学——从九龙塘地铁站出来进入又一城shopping mall,从某个出口直通城大大门。城大给我的感觉就是小,所有建筑都挤在了一起。广场旁的水池里有董建华写的“敬业乐群”四字的浮雕。由于地方太小,学生宿舍不得不跨过一条街而建在另一处。在城大有认识人,因此上去看了看宿舍。感觉宿舍区倒还是挺大的。

浸大与城大相距不远。浸大全称浸会大学,听说传理专业(不知有没写错)最牛,TVB有90%人都是那里的毕业生。浸大似乎跟宗教很大(不然怎么叫浸会大学……),里面有座教堂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教堂(虽然广州也有)。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盆栽园,看样子是精心维护的。我想,如果我有女朋友,一定会带她来这里,人约黄昏后,在这个花园里好好体会那浪漫的气氛的。

Monday, June 4, 2007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对学生朋友的一点建议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对学生朋友的一点建议
实战,实战啊!!!

虽然自己一有机会就写代码,但是总是不能持之以恒。
加上本来课程、作业就够多,真的很难找得到机会来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