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30, 2007

很好很强大:是不是党员对找工作有多大影响?

如下,唉。
---------------------------------------------------------------
发信人: Virtuous (忘忧还魂草), 信区: Job
标 题: 是不是党员对找工作有多大影响?
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Thu Aug 30 10:56:44 2007)

不是党员就很难找到好工作吗
--

※ 来源:.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http://bbs.zsu.edu.cn [FROM: 172.18.13.232]
本文全文链接:
http://bbs.zsu.edu.cn/bbscon?board=Job&file=M.1188442604.A

c语言运算符的优先级。

c语言运算符的优先级。

pltplp.net - A little manual for Lex and Yacc - An example: a little expression interpreter

pltplp.net - A little manual for Lex and Yacc - An example: a little expression interpreter

人不怕出名猪不怕壮:一个爱“秀”的年代@2007

类似facebook,校内等交友网站越来越多,个人主页、blog等也普遍流行。
超女等商业化造星运动更是以其普适的娱乐基因吸引了无数观众,也造就了成功速成的神话,同时也形成了造星的循环——无数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为什么?
似乎中国传统以来的“非淡泊无以明志”,老庄的道家思想已经不复存在了。
为了更大地宣传自己,很多人每天花大量时间在个人主页的装饰、QQ的聊天、博客的链接、flickr/picasa等网络相册、以youtube为首的博客类网站上。
为了达到目的,还要经常干“体力活”,把一篇文章从QQ的群里传个遍,在QQ空间、百度空间、各大论坛个人主页、各大交友网站上也都转个遍。
以至于真正有思想的文章越来越难被发掘,充斥在周围的全部是N年前的信息或一再讨论的话题——真正优秀的写手,又怎么有时间一转再转,又有多少人会懂得其辛苦劳动的成果,顺手把作者名、源连接一起贴上去呢?

web2.0网络时代,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只希望不要把无知当个性才好。

Java:获得当前程序运行目录

System.getProperty("user.dir");

Tuesday, August 28, 2007

Links for 2007-08-27 [del.icio.us] - Rmail

Link - Mon, 27 Aug 2007 22:00:00 GMT - Feed (1 subs)

Sent using Rmail R|mail.
Visit here to unsubscribe from iveney's delicious.
Recommended Feeds/Actions

转载:对于校内网及社交网站的两三点看法

http://www.qqhou.net/html/52/452-688.html

对于目前的校内网,外界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校内网是成功,一种观点是校内网相对不成功,其实两种观点都应该说是正确的。

校内网的很大的成功取决于对facebook仿效,正确的引导。校内网没有全面去抄袭所有的facebook产品功能,不是因为抄袭不了,而且因为目前的校内网功能相对于很多用户都觉得复杂。自从校内网面向国内所有高校包括高职类院校,整体的校内网用户质量应该说是在下降的。facebook强大的内容定向和检索是建立在用户信息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的。而且国内用户愿意把自己详细的个人信息投放到网站上的人还是不多的,目前校内网要做的可能一步一步引导,一步一步完善用户个人信息。

校内网没有很好的隐私保护和信息过滤,这些也是校内网将做的首要工作。从用户角度来看,其实大部分用户都不是很了解或者很重视这些。很多用户上校内无非就是东撞西撞到处找美女,很少会真正利用起校内网的核心功能,很少有用户把它当作一个实用的社会关系网络来利用。经过仔细观察,普通的现象是高年纪高校生对 SNS的理解大部分还是正确的-利用网络来延续自己的大学同学关系。所以校内网创始人王兴认为网站的用户定位应当是25岁左右的高端白领阶层(人们经常提及的雅皮士),必将大获成功。其实校内网是可以延伸的,大学毕业不就成了白领?等校内网第一批用户成了白领,校内网将可能顺其自然向白领开放,而且确实校内网也在这么做。

很多人认为校内网的营销模式相比facebook,模仿得不充分。facebook的病毒式营销是建立在高端邮件用户之上的。而以我个人看法,国内的这部分用户不是大学生而是白领,国内比较好的类似病毒式营销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QQ等IM传播。

也有人说校内网不行,一个API都没有开放。其实现在的现象是,需要API的不是校内网用户,校内网用户都不需要API。留一个涂鸦版,已经够用户折腾了。对于国内网友包括我自己看事物看外表,对事物的深入性研究不够。所以flash、css、js是用户最喜欢的东西。

一再强调功能,在国内功能其实算其次,关键是要分析用户群体和用户对网络的理解能力。有人说中国模仿者只会模仿界面,不会模仿核心功能,其实我觉得把 Friendster、Linkedin、XING、cyworld、myspace,facebook界面和功能都照搬到国内还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只见到了Qzone在国内的成功,也没有看到cyworld的中文站很火(虽然Qzone不完全算社会关系网站)……

有人说在美国MySpace没有品味的暴发户,其实国内的用户是更可怕的,单从90后的“非主流”和“脑残体”都让人觉得晕眩。国内有国内的文化和背景,国内的社会关系网站也应该走自己的路,模仿和照搬永远是不彻底的……

以上见解纯属个人观点^^

Saturday, August 25, 2007

使用自动配置代理脚本来跨越GFW

今天偶得一个很实用的pac文件,原帖见这里。详细的pac编写方法见这里。另外还有个有用的firefox插件torbutton

pac的原理是,浏览器在加载一个页面前首先执行这个文件里的
function FindProxyForURL(url, host)
是用javascript的语法编写的,它返回一个代理服务器地址或直接连接。

因此只要先判断:
如果是访问带有".blogspot.com"字串的地址,即访问blogger,则使用blogger的备用代理服务器地址。否则,判断是否某些被gfwed的网址,是则使用tor的代理服务器,最后,直接链接。


function FindProxyForURL(url,host)
{

// ==================================================
// Automatic proxy configuration Script Paradigm V0.1
//
// Author : zdpress
// Blog : Blog Behind GFW
// URL : http://behindgfw.blogspot.com
// Email : zdpress+blog at Gmail.com
// Thanks : super1 from zh.wikipedia.org
// Note : Under Firefox the URL should be like
// file:///C:/TOR.pac
// Under IE the URL should be like
// file://C:\TOR.pac
// ==================================================

url = url.toLowerCase();
host = host.toLowerCase();

if(dnsDomainIs(host, ".blogspot.com"))
return "PROXY 72.14.219.190:80";
//使用blogspot服务器后备IP
else if
(
//域名匹配.
dnsDomainIs(host,"lefkada.eecs.harvard.edu")
//通过http://lefkada.eecs.harvard.edu/cgi-bin/ipaddr.pl?tor=1检验是否已登陆Tor.
|| dnsDomainIs(host,"technorati.com")
|| dnsDomainIs(host,"wikipedia.org")
|| dnsDomainIs(host,"mediawiki.org")
|| dnsDomainIs(host,"wikimedia.org")
|| dnsDomainIs(host,"wiktionary.org")
|| dnsDomainIs(host,"wikibooks.org")
|| dnsDomainIs(host,"wikisource.org")
|| dnsDomainIs(host,"wikiquote.org")
|| dnsDomainIs(host,"wikinews.org")
|| dnsDomainIs(host,"wikimediafoundation.org")
|| dnsDomainIs(host,"voanews.com")
|| dnsDomainIs(host,"bbc.co.uk")
|| dnsDomainIs(host,"xys.org")
|| dnsDomainIs(host,"mindmeters.com")
|| dnsDomainIs(host,"gpass1.com")
|| dnsDomainIs(host,"pbwiki.com")
|| dnsDomainIs(host,"ice.citizenlab.org")
|| dnsDomainIs(host,"greatfirewallofchina.net")
|| dnsDomainIs(host,"civisec.org")
|| dnsDomainIs(host,"solog.org")
|| dnsDomainIs(host,"zuola.com")
|| dnsDomainIs(host,"im.tv")
//想增加网址在这里复制增加一行即可
|| shExpMatch(url, "http://*/search?q=cache*")
//匹配google网页快照
)
// return "PROXY 145.97.39.139:80;PROXY 125.241.38.130:8080;PROXY 127.0.0.1:8118";
// 注:IE支持代理列表,但FF不支持。为防止Tor滥用,有时因出口地址相同,
// 而不能编辑维基,所以有必要换用专用维基代理或者其他普通代理地址。
// 145.97.39.139:80为维基专用代理中一个,后者125.241.38.130:8080为普通代理。
// 维基专用代理: 145.97.39.156:80 145.97.39.142:80 145.97.39.140:80 145.97.39.135:80
// 145.97.39.132:80 145.97.39.138:80 145.97.39.133:80 145.97.39.139:80
// 145.97.39.134:80 145.97.39.136:80 145.97.39.131:80 145.97.39.137:80
return "PROXY 127.0.0.1:8118";
//使用tor+privoxy
else return "DIRECT";
//如缺少这句在IE下会经常显示错误
}

转载:Blogger与Spaces无法实现邮件发布自动同步

555,看来是无法实现了,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个答案(老外竟然没有人研究出这个,膜拜一下作者),原帖在这里

许多博客上都详细说明了Blogger和Spaces如何实现邮件发布,而且Blogger可以通过Blogsend功能,即将在Blogger发布的日志通过邮件发往指定地址。按上述办法似乎可以实现通过邮件(或其他方式)在Blogger中发布日志,然后通过Blogger的Blogsend功能自动同步到Spaces,但经过试用问题无法实现。
  分多次进行了测试:
  1、在Blogsend地址中填入Sapces发布地址,Spaces不能自动发布;
  2、在Blogsend地址中填入Gmail地址,Gmail能够收到邮件;
  3、在Blogsend地址中填入Gmail地址,Gmail能够收到邮件,收到邮件后选择转发到Spaces发布地址,Spaces能够自动发布;
  4、在Blogsend地址中填入Gmail地址,并在Gmail中设置过滤器自动转发到Spaces发布地址Spaces不能自动发布;
  5、在Blogsend地址中填入Gmail地址,并在Gmail中设置过滤器自动转发到其他邮件(如hotmail等),能够收到邮件;
  6、在Blogsend地址中填入其他地址(如Hotmail等),能够收到邮件。
  几次测试后得出结论:Blogger的Blogsend功能没有问题,由于Spaces邮件发布中需要设置发件人地址,可以设置三个,即除此之外的不会接收,看来问题就出在了这里,通过搜索,将电子邮件发布博客进行到底(MSN Spaces)详细说明了这个问题,在邮件中,存在from和Return-Path两个地址,而对于Spaces来说,它认定Return-Path地址有效,而比较悲惨的是,Blogsend发送邮件的Return-Path地址是随机产生的,而且每次不同,看来自动同步的作法彻底无效了。希望原来发过此技巧的能够更新一下。
  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要实现Blogger与Spaces的同步,折衷或者替代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Blogsend地址设置为 Gmail地址,使用Writer或在线编辑Blogger日志,发布后将自动发布到Gmail,一来作为备份,二来可以通过手动转发到Spaces发布地址;二是直接在Gmail中编辑邮件,同时发往Blogger和Spaces的邮件发布地址。

开始试用BlogSend:博客发布新文章时自动发布到MSN Space

如果这篇文章“有幸”被正在查看我的MSN live space的您看到,说明我成功了,请留个言以示祝贺吧~谢过先~!^^

接下来是正文。

这是我的MSN space:http://xiaoiveney.spaces.live.com/
很遗憾,完全没有时间打理那边,毕竟blogger才是我的主打。
不过经过这几天折腾,发觉可以用个贱招来完成,那就是使用blogger自带的blogspot功能。

首先在MSN space里面开通这个功能,在设置里填入允许的邮件地址(最多三个),并且设置关键字即可,比如你的邮箱是xxx@spaces.live.com,那么设置关键字yyy后,邮件地址就是xxx.yyy@spaces.live.com
这个步骤我当时卡住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究竟blogsend会用什么地址来发送!后来查了颇多外国的教程才知道,原来它就是使用你profile里面的email地址来发送的。

然后要在setting->email里设置blogsend地址,填入上面的地址,确认即可。

此后只要发布了文章,即可自动post到MSN space里。

问:你搞这么多花样,维护那么多blog干嘛?
答:我只维护现在这个:iveney.blogspot.com,至于space,既然支持邮件发送……不发百不发。以我写博的速度,也就给他CPU每天增加0.0000000000000000001%的负荷吧……

问:我想发到我邮箱里保存怎么办?
答:完全可以使用gmail来完成。使用blogsend发送到gmail,然后设置filter再转发到msn space,一举两得,一石二鸟!(再次膜拜gmail)

问:我想一次发送到几个邮件地址怎么办?
答:没试过,但是查资料过程中见到有说明。大意是,使用yahoo或者google groups的mailing list功能,获得一个列表,在blogsend里填入这个列表即可。(具体的说明在blogger的帮助页面就有)

Friday, August 24, 2007

links for 2007-08-24 - Rmail

Link - Comments - iveney - Fri, 24 Aug 2007 08:23:31 GMT - Feed (1 subs)
Visit here to subscribe to these comments
Sent using Rmail R|mail.
Visit here to unsubscribe from Iveney's Weblog.
Recommended Feeds/Actions

转载:拔丝菜的-拔丝做法,拔丝菜谱

好久没吃拔丝了,可惜老妈不会弄……唯有转载一篇文章解渴了……

一、拔丝做法五种

1水拔法:这种技法在拔丝中用得较多。由于它易于掌握,因此很适合于初学者。具体方法是:净锅置中 火上,注入清水,再下入适量白糖,然后用手勺不停地翻炒。锅中先是白糖溶化,与水成为一体,继而是起大泡,当大泡消失后则起小泡,视糖浆颜色由白变成浅黄 时,即可下入主料。用水拔法花费的时间长,但是容易掌握。

2油拔法:这种技法用得较少。原因是它不易于掌握,故一般只是有经验的厨师才用它。具体方法是:净锅置小火上,先用油 将锅炙一遍,再放入少许油,下入白糖,然后用手勺不停地翻炒,锅中白糖先是炒成翻砂状,此时手感吃力,随后白糖慢慢溶化,手感也渐渐轻松。当锅中白糖成浆 状且色呈金黄时,即可下入主料。油拔技法的优点是花费时间短、上菜快,但是需要凭手感和看颜色,而且判断要准确。

3水油拔法:水油拔法即水和油的混合拔法,它比水拔法快,但比油拔法慢,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技法。具体方法是:净 锅置中火上,先放少许油烧热,下入白糖,再放少许水,然后用手勺不停地翻炒。锅中的白糖溶化后先稀后稠,先起大泡后起小泡,颜色则由白变黄,手感由重变 轻,当锅中白糖成浆状且色呈金黄时,即可下入主料。

4干拔法:干拔指的是不加水和油,直接炒糖的技法。具体方法是:净锅置小火上,直接下入白糖,然后用手勺不停地翻炒,直至白糖溶化、糖浆由稠变稀、色呈金黄、手感轻松时,即可下入主料。干拔法的优点是花费时间少、上菜快,不过需注意防止将白糖炒焦。

5油底拔法:油底拔法也称油炸糖浆。具体方法是:净锅置火上,放入宽油烧热,将主料和白糖一起下锅,待白糖完全溶化, 糖浆在油面冒黄色小泡且主料上色时,将锅端离火口,然后撇去油,将主料在锅中颠翻均匀,然后倒在抹了油的盘子内,稍等片刻再上桌。油底拔法先用中火后再用 小火,且起锅后需稍等一会儿才能出丝。由于这种技法难以掌握,故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人运用。
纵观上述五种拔丝技法,其中水拔法和水油拔法相似,油拔法和干拔法相似,只有油底拔法难度较大且较为独特。从成菜的色泽来看,水拔法和水油拔法的色泽较浅,而油拔法、干拔法和油底拔法的色泽较深。另外,糖质的优劣、火候的掌握也都会对拔丝效果产生影响。

  二、做拔丝菜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点

  1.根据原料质地决定是否挂糊,如苹果、梨、桔子等水果,含水分较大,在下锅炸时,一定要用蛋清和淀粉挂糊,将原料裹住,否则原料内部出水后,会粘在一起;土豆、山药等原料,含淀粉较多,下锅炸时,可不必挂糊。

  2.在油烧到七成熟时,将原料下锅,炸至金黄色捞出。

  3.炒好糖。锅内要放干净底油,中火加热,加入白糖,用勺不断搅动,使糖受热均匀,炒至糖呈浅黄色 时,由于水分蒸发冒出气泡,待泡沫多且大时,将锅端离火口,使泡沫变小,颜色加深。用勺舀起糖汁往下倒,能成一条线状,说明糖己炒好。这时迅速将原料下锅 翻动,使糖汁裹匀原料。糖量与原料的体积比例为1:3,按原料重来说,块和片状的原料用糖量为原料的50%左右;条、丸状原料则为30%~40%。挂糊的 比不挂糊的用量要多些。

  4.糖汁炒好后,倒入的原料一定要热,如果原料不热,会使糖汁变凉,就拔不出丝来。为此,做拔丝菜时,应用两个炒锅,一个炒糖,一个炒主料。这样易保存主料温度,以挂匀糖浆。做拔丝菜不可用急火,以免糖浆过火,碳化发苦。如在糖浆中加少许蜂蜜,则风味尤佳。
-----------------------------------
特级厨师:
炒锅先烧热,放入少许的油,转动炒锅使油均匀的覆盖在锅中,加入水(小豆豆说的不错:糖与水的比约为1:1),水开后放入糖,炒糖时注意观察,糖有翻沙, 起泡,变色等几个过程,你需要记得:当糖水起大泡时,应关小火,再熬糖至金黄色,投入以炸好的原料,这时炒锅离火,用锅铲不停的翻炒原料,并在最后点入少 许明油。行家讲这叫“迎风抖”,我们厨师是将炒锅远离热源,不挺翻抛,使热糖遇风尽快凝固,其过程有半分种左右,最后放入明油包住糖。这样做出的“拔 丝”,不粘盘,不粘筷,不粘牙。

因用糖的不同,水糖比也略有不同,糖有“绵糖”“细沙”“粗沙”等不同,如在“米锅”,糖多为“细沙”,在大陆做拔丝则多用“绵白糖”。绵糖用水教少,粗沙则用水略多。

小弟所做“拔丝”,不是吹的,可拔几米远,回想当年处入厨时******(好汉*****)

另:拔丝菜炸也是很关键,最好炸两道,使原料外壳脆硬。
再来一偏方:用超市所买之“麦芽糖”。锅中放油,点少许水,入糖,待糖热后投入原料,其它如上,便可做最简单的拔丝了。

很多人做不好“拔丝菜”(包括很多厨师),可如能做成,真的很好玩儿!

三、拔丝菜谱8例

(一)拔丝苹果

苹果500克,白糖150克,鸡蛋1个,湿淀粉50克;面粉25克,甜桂花酱3克,花生油1000克(约耗50克)。

1、将苹果去皮、去核,切成橘瓣块。鸡蛋清加湿淀粉混合搅匀成糊。将苹果块滚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再放入糊内搅匀。

2、炒锅置旺火上,倒人花生油,烧至七成热,把苹果块一一放入,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炒锅内留油15克,用微火烧至五成热,放人白糖,用手勺搅炒至呈金黄色、起泡时,迅速倒入炸好的苹果,加入桂花酱,随即把炒锅端离火眼,颠翻几下,使糖汁均匀地挂在苹果上,盛入盘内即成。

特点: 色泽金黄,拔丝细长,外脆酥香,里嫩微酸,热吃鲜甜。

关键: 苹果块要炸酥。要特别注意火候,炒糖汁时,油温掌握在五至七成热,火力过低糖不成丝,火力过高又容易粘锅发焦。所以操作时动作要十分敏捷,当糖汁搅炒成丝时,立即放入炸好的苹果,连续颠翻几下,使其粘上糖汁即可出锅。

(二)拔丝西红柿

原料:西红柿3~4个,蛋清,面粉,白糖,淀粉,芝麻(或花生米,松子仁碎烂),花生油各适量。

广东饮食:西米露


今天妈妈买回了西米露,但是却说忘了怎么做。于是上网帮她查了查,发觉要做要一道西米露消暑甜品,还真麻烦- -!!

  1. 西米露的做法(转自这里)
    1) 西米过水,建议不要浸泡,目前西米的质量不同,有些西米浸泡后就化掉了。
    2) 煮沸一锅水,水量一定要没过西米,最好是西米的2、3倍的量。对于西米的量,一人份的话2-3茶勺就足够了。
    3) 放西米入沸水后要不停的搅拌,否则会糊底。搅拌15分钟左右起锅,这时会发现水非常粘稠而且西米都粘在了一起,不要紧,对入凉水西米就散了,而且会沉底,将水过掉。
    4) 再煮一锅沸水,将西米倒入,搅拌,煮15分钟左右,这时大部分西米开始变透明,起锅冲凉水,再重复一遍沸水煮西米。这样煮西米就不会糊,千万不要恋战想要一锅就能把西米煮透明。
    5) 煮第三次的时候,不一定要煮15分钟,当西米几乎全部透明,还有很少一部分还有白芯的时候,就可以起锅了,将水过掉盖盖闷几分钟,就能全部透明了,我的建议是不要在锅里煮到全部透明,要不西米就不Q了。
    6) 倒椰汁或牛奶入锅,根据口味可以放入少许糖,倒入西米小煮一会就可以出锅了,冷藏。椰奶西米露就做好了。
    7) 根据需要可以放入荔枝、西瓜、猕猴桃等水果,注意颜色搭配,好吃又卖相的什锦西米露就OK了。
  2. 各种西米露/西米捞做法(节选自这里
    1. 荔枝西米露
      1) 把西米放进清水里洗浸干净。
      2) 把一锅水煮沸,把西米放进煮沸的水里。(注意:要一边煮一边用勺子搅拌,否则西米会粘锅底)
      3) 煮到西米半透明,然后把西米和热水隔开。
      4) 再煮一锅沸水,把刚才煮到半透明隔好水的西米再放到沸水里煮。
      5) 一直煮到全部透明,把沸水都到去。
      6) 煮一小锅牛奶,放少许糖。(建议:用椰汁代替牛奶,椰汁会更加香,若不喜欢椰汁,牛奶也可以。)
      7) 把牛奶倒进西米里一起煮,不用煮太久。
      8) 把煮好的西米牛奶放进冰箱,直到冰冻。
      9) 今天准备的是荔枝(注:大家可以因自己喜欢的水果放进冰冻的西米露里),把剥好皮的荔枝放到西米露里,最后就完成了。
    2. 什锦西米捞
      原料:
      1、西米:100g 2、杏仁露:一听 3、白糖:5汤匙(根据个人口味添减)4、各种时令水果 (如芒果) 5、三花淡奶:2汤匙
      做法:
      1) 水煮开后,倒入西米,等到再次滚开,熄火浸泡20分钟,然后再用凉水浸泡。
      2) 等水再煮开,倒入浸好的西米,等西米煮至透明时,加入整听杏仁露和淡奶,滚开后熄火,晾凉,放入冰箱冷藏备用。
      3) 把各种时令水果洗净、剥皮、切丁
      4) 吸满杏仁露的西米,捞在漂亮玻璃容器中,一碗西米捞就做好了。
    3. 蜜瓜西米露
      原料:糖浆(蜂蜜),小西米,蜜瓜。
      方法:
      1) 用500g水烧开加入750g糖,边加边搅拌,可得638mL糖浆(直接用蜂蜜最好,不过贵点),放凉。
      2) 小西米加5倍的凉水,中火烧30分钟,熄火焖20分钟后捞出,用冷水冲沥后加入糖浆或蜂蜜中保存。
      3) 蜜瓜切成小小的颗粒(4颗米大小),加入配好的西米露中,放入冰箱冷藏1-2小时,即成。
      Tip: 将蜜瓜换成椰汁或椰浆,就成了椰汁西米露了。
      2) 蜜瓜不能太大,否则沉底,多少根据个人喜好。不能放太久,否则蜜瓜不脆了。
      3) 糖浆或蜂蜜少加一点,不甜再加,太甜就没办法了。
    4. 三色西米捞
      做法:在芒果、草莓、香芋、木瓜、奇异果、哈密瓜等各种颜色的水果中,任选三种水果,和西米混合在一起吃,酸甜兼备。西瓜汁、香瓜汁、橙子汁等十几种冰冻过的水果汁,又冰又爽,相当过瘾;而草莓、芒果、香瓜做成的薄饼、鲜果意大利面等水果小吃,倒也不妨拿来做主食呢。

Firefox:恢复被关闭的页面

原来无需实用Tab Mix [Lite]也能完成这个功能,方法是:
History->Recently Closed Tabs,快捷键Ctrl+Shift+T,恢复上次被关闭的页面

“曲线救国”终于成功了,可惜效果不大好:出了点意外

首先开一个不发文章的blog(我开了wordpress的),然后使用del.icio.us的daily blog post功能(或者用feedburner烧录之,利用里面的link splicer把del.icio.us的daily subscribe合烧进去)把每天的链接发到上面的blog,然后用rmail订阅之发送到gmail,最后在gmail里开一个自动转发到blogger的filter。前提是blogger要开通mail in功能(在settings->email里)

不过尴尬的是,由于不小心把自己的blog也邮件订阅了,结果造成了死循环——rmail不断收到自己blog里的新post,然后转发,然后又收到……

最后要说的是,由于rmail自动会在后面添加一堆自己的链接,而gmail的filter又没有文本过滤处理功能,结果显得很不美观……

不管了,先用用再说吧。

links for 2007-08-23 - Rmail

Link - Comments - iveney - Thu, 23 Aug 2007 08:26:17 GMT - Feed (1 subs)
Visit here to subscribe to these comments
Sent using Rmail R|mail.
Visit here to unsubscribe from Iveney's Weblog.
Recommended Feeds/Actions

Thursday, August 23, 2007

国产网游巨献《清廉战士》的夭折

实在是太可惜了!这么和谐,这么好玩,这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游戏神作,竟然关闭了!
幸好,我们还有另一款大作“官场人生”……别再去玩那垃圾资本主义的腐朽游戏Wow了!都来玩神作吧!

这是一款由宁波海曙区纪委、共青团海曙区委、海曙区西门街道党工委等单位,历时两年多自主开发研制的一款公益性大型网络游戏。游戏的官方网站请点这里。详细的游戏评测参见这里

以下是游戏的精彩截图

这款网游一经推出,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表示,经他研究证实,满族人入侵后建立的王朝的确是“唐朝”,“唐”和“清”是通假字。

公安局的同志也随后表示:“中国境内目前还有253个叫李林甫的人,建议最高法院核准将他们枪毙。我们将自费买子弹,无偿加班来行刑,唯一的要求是帮我们每人加500点经验值。”

好多学生家长也纷纷表示,自从《清廉战士》在我国成为唯一合法的网游后,他们的孩子全都戒掉了网瘾。我在这里代家长们向国家表示感谢,希望你们能够一如既往的为民做实事。

看到,游戏这么成功,中纪委的有关领导做了如下批复:“很好,很强大。建议到煋推广。”

另外还有振奋人心的好事情要告诉大家:在这款游戏的铁证面前,XX对自己贪污义务教育经费的行为无可辩驳,终于伏法认罪。

另悉,王静MM已经成为这款游戏的形象代言人,她向记者透露,她最喜欢在游戏中砍杀贪官二奶的酣畅感觉。这么好的游戏,大家赶快下载下来玩吧。而且魏仁乐小朋友已经用他的智慧星杀毒软件进行了检测,安全无毒。

The Principle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对程序设计语言原理愈发感兴趣了。可惜在本科不开设这门课程,又没什么时间,唉……
觉得这两本书不错的,有时间,如果有时间……
  • SICP(Structure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即《计算机程序的结构和解释》,经典之中的经典
  •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即《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与实现》,虽然老得不行(书中例子采用20-30年前的Fortran,ALGOL 60,COBOL,APL等,汗……),不过原理性实质性的东西是不变的。

Wednesday, August 22, 2007

漫画,漫画!

我太喜欢看漫画了 :)
这几天疯狂回顾了GTO、圣子到、人间凶器、龙狼传、真命天子。
哎呀呀,要节制一下才行。
:)

[续]尝试使用del.icio.us的daily blog posting功能:失败

前请提示:

尝试使用del.icio.us的daily blog posting功能

提示错误:
results:Running at Mon Aug 20 23:29:32 2007 GMT
Fetched 1 items.
posting error was: syntax error XML-RPC server accepts POST requests only. at /home/joshuas/utilities/dohour line 81

已经按照网上的方法取做了,但是似乎不行啊……

于是采用第二种方法
How I Create those Del.icio.us link posts

Down yonder in one of the del.icio.us link posts Randy asked how I set up those postings. I thought I'd blog the process if anyone is curious.

I created an RSS feed on a server. There isn't anything in it so it doesn't change. The goal was a feed that didn't change because all I was after was the daily del.icio.us summary.

Next, I created a Feedburner feed for that RSS file and used their Link Splicer tool to include a daily summary of my del.icio.us account.

Then I used R|Mail to subscribe to the feed and have it sent to my GMail account where I have a filter to send it to Bloggers mail in tool.



I suppose the GMail to Blogger isn't necessary as I could have R|Mail deliver to Blogger but I wanted to be able to stop the feed quickly to my blog if I made changes to my Feedburner feed. I've done that in the past and it seems that Feedburner will sometimes repost all the del.icio.us feeds if you edit the Feedburner feed at all. This way I just turn off the forwarding filter and can make all the adjustments I need without having to monkey with the R|Mail subscription or my Blogger template settings.



I have it sending all my posts from del.icio.us but I've thought about having it send just certain ones that I tag 'pub' or 'publish' or something like that. Haven't decided yet but it would be a nice way to keep using del.icio.us for all kinds of things and only have it feed my blog on items I think are blog worthy.

Why not just use the link splicer into my blog's current Feedburner feed? Because it only hits a part of my audience, the subscribers. While I'm a huge proponent of RSS the sad fact is that not many people are hip to it yet. This way both sets get it.

利用wordpress.com的blog空间,希望能成功……

Literate Programming

在看Dr. Lee Wenjun的编译原理教学大纲时,看到有对Knuth的简介。里面有一项东西我从来没听过,那就是Literate Programming。于是上网搜索了一下,得到的结果如下。

中文:
中文翻译为"作文式程序设计",总的来说就是在编译的过程中同时产生文档和代码的一种程序设计系统和方法.你可以参考高教刚刚出版的《ACM图灵奖: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P72。

英文(From wikipedia):
Literate programming is a philosophy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a computer program should be written similar to literature, with human readability as a primary goal. According to this philosophy, programmers should aim for a “literate” style in their programming just as writers aim for an intelligible and articulate style in their writing. This philosophy contrasts with the mainstream view that the programmer’s primary or sole objective is to create source code and that documentation should only be a secondary objective.

In practice, literate programming is achieved by combining human-readable documentation and machine-readable source code into a single source file, in order to maintain clos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documentation and source code. The order and structure of this source file a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aid human comprehension: code and documentation together are organized in logical and/or hierarchical order (typically according to a scheme that accommodates detailed explanations and commentary as necessary).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ucture and format of the source files accommodate external utilities that generate program documentation and/or extract the machine-readable code from the same source file(s) (e. g., for subsequent processing by compilers or interpreters).



实际上,javadoc,doxygen就是类似的工具。但是按照wikipedia上的说明,这些工具并没有完全反映出该种哲学思想(philosophy),因为毕竟它们只是简单地给出了一种自动生成文档注释的方法。

转:程式設計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小細節

今天在搜索“literate programming",所谓“文章化程序设计”,或说“文化程序设计”时,无意中看到的一篇文章,比较实用。
Original article is from here.

Coding Style

這裡不捲入哪種 Coding Style 較好的爭論。只強調一點,選擇特定的 Coding Style ,是為了要把程式的邏輯結構強調出來,使其看起來條理分明。並不是為了排版的好看與否。

這方面議題,就我所知,寫得最好的,出現在《Code Complete》的第十八章。裡面列出各種 coding style ,由程式的縮排一直到註解的寫法,都有各種例子,並以程式的「邏輯結構」被凸顯的情形,逐一進行比較。

Editor

好的文字編輯工具是很重要的,諸如:可以讓人自訂的 Syntax Highlighting、自訂字型,自訂背景顏色、自動縮排(auto-indent)、多檔管理、Project based 的 Find/Replace/Regular Expression、Auto-Completion, 甚至 Code Folding, Refactoring 的支援等,都要仔細評估,找套合用的。

作為 coding 的 Editor ,新版的 UltraEdit 用起來很順手,這裡強烈推薦。

此外,作為跨平台及 open source 軟體, CodeBlocks 是一套非常符合我胃口的 C/C++ IDE ,雖然還有些不足的地方,但其改善的速度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Font

專業的程式設計師,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改善其 coding 方式的機會,連 coding 用的字型,也要挑剔一下:我們選用的字型,要能方便長期閱讀 code ,一些易發生混淆的字元,諸如大寫的 O 和數字 0 間;數字 1 、大寫 I ,及小寫 L 間等,也要能很明確區分。甚至括號在顯示時也要作特別的強調。

好的 coding 字型,還要允許我們清晰地在同一個畫面閱讀更多行的 code 。這裡強烈推薦在 Proggy fonts 中,選一套來用。此外,〈Programming Fonts〉中也有相關的介紹。

Once and Only Once

Once and Only Once 是要我們剔除重複的程式片段,重複的邏輯要合併,重複的敘述要改寫,多餘的變數要刪除。重複不但顯得累贅,在修改時還容易發生遺漏、不一致的情形。要真正作好這點,其實就是要極力找出軟體系統的模式,其精神是「尋找模式,並反覆利用這些模式」

Unit Test Framework

如果還沒想清楚如何測試某段 code ,那就不要去編寫它。把測試及比對結果的工作,交給電腦來執行,是 Unit Test Framework 最大的用意。花些時間,找個所用語言及編程環境適用的 Unit Test Framework 是非常划算的投資。如果你在找 Embedded Systems 的 Unit Test Framework ,也許可以參閱拙作〈An Array Implementation of Queue〉中的例子。

Documentation

講起 Documentation ,就不得不提提高德納先生極為推崇的 Literate Programming 。這是種以寫文件為主,coding 為輔的程式設計方式。其背後的想法是基於,程式主要是寫給人看的,而非只為了給電腦執行。Literate Programming 的 code 穿插在文件段落間,要餵給電腦前,再用工具把 code 抽取出來,交給編譯器處理。

不過 Literate Programming 也只有高德納那樣的學院派高手,才能玩得盡興。像我這種在街上混吃的,還是較適合寫 code 為主,文件為輔的方式。這種作法的精神是,code 本身就要寫得能讓專業程式員很容易閱讀,然後再加上意圖性的註解,使其趨於完善。

doxygen 這樣的工具,讓我們在註解時,使用標準化的標記,然後再由程式源碼中,抽出特定註解,作為說明文件。

Version Control

想起學生時代,最常使用的 version control 方式,就是在 project 目錄下建立 /v0, /v1, /v2... 的子目錄,或者乾脆將整個 project 給它 zip 起來,然後在壓縮檔名附加版號及日期。這方法用於個人開發、幾千行以內的小規模程式,還算堪用。

後來接觸了 open source 的東西,所以 CVS 用了好一陣子。現在也不能免俗地,改用 Subversion 。如果你還沒選定適用的 Version Control Tools ,這裡推薦 Subversion,其 Windows 下的 Client, TortoiseSVN 當然也不容錯過。

Issue Tracking

在 team work 下,bug 或 feature 的追蹤,變得繁雜起來。此時,選套合用的 issue tracking tools 可以省掉很多人工。

TracSubversion 能作很好的搭配。對於小規模的應用,已經足夠了。


Monday, August 20, 2007

尝试使用del.icio.us的daily blog posting功能

这个功能非常炫,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功能。看见月光博客里有这个功能就一直很想要啊~

于是尝试了使用,但是发觉这个功能对于blogspot要使用某种trick。不知我的设置能不能成功呢~can't wait to see,god bless me!

Firefox+Adblock_plus+正则表达式:屏蔽恼人广告好帮手!

最近在回味以前看的漫画《龙狼传》,我在这里看的。
但是,里面好多广告,满屏都被占满了,很烦,于是使用了Firefox一个威力巨大的插件:Adblock_plus来杀死烦人广告!

首先可以在这里安装插件Adblock_plus

安装好后,打开想看的页面,如《龙狼传》第25卷在线观看。里面有三个4个frame放置广告,依次在它们上面点击右键,选择"block this frame"(我的系统是英文的),然后……广告帧消失了!

遗憾的是,点击了“下一页”后,下面两个帧的广告又出来了……
因此我查看了一下广告的链接,发觉不外乎是两种形式,应该是某种生成广告链接的技术吧(垃圾技术!)
第一个链接是类似
http://sogou.com/cpc_ads?......后跟一串使用者ID之类的带有某些生成字符串的东西。他们应该是随机生成的。因此,可以使用伟大的正则表达式来完成工作。

如下,点击Adblock_plus->preference,新加一条规则:
/http:\/\/sogou\.com\/cpc_ads\?.*/
其中使用两个斜线,作用是说明该规则是一条正则表达式。
这条正则表达式生成所有以"http://sogou.com/cpc_ads?"开头,后跟任意字符的字符串,或说“语言”。
怎么样?方便吧?

关于正则表达式的文章,可以查看本站的“正则表达式”标签。

后记:《龙狼传》的作者可是让我orz了……从95年开始看,看到现在已经12年快13年了,TMD竟然还未连载完,速度还越来越慢。里面人物个个杀不死,我怀疑他是不是打算利用这部漫画赚尽棺材本,甚至入棺那天还未完成呢……
没办法,谁叫我这么热爱三国啊……而且这部漫画也挺不错的。

Thursday, August 16, 2007

feedburner功能挖掘

今天终于开始正式使用feedburner,发觉不愧是rss烧制方面的老大,各种功能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正是由于功能繁多,因此有必要记录一些个人使用心得以备忘。

0.Introduction
首先,进入到feedburner主界面时,可以把功能分为六大部分:
  • Edit Feed Details:可以在这里设置feed的基本信息。包括feed标题,作为宿主的原始feed,生成的feed烧录地址。
  • Analyze:对feed进行数据挖掘分析。
  • Optimize:优化,这个是最重要的部分,可以优化自己的feed以吸引订阅者。
  • Publicize:发布,可以进行发布的一些设置。
  • Monetize:货币化?不知道如何翻译比较准确,以下会有简单介绍。
  • Troubleshootize: 问题检查。当自己的feed存在一些问题时,可以在这里寻求帮助。
1.Analyze:分析
这里可以查看到feed的状态,包括订阅数,流量等。如果打开了site stats,也可以查看到站点的流量,页面查看数,进入链接,外出链接等。

2.Optimize:优化

2.1.SmartFeed
自动检测rss reader的状态,以自动生成合适的feed类型,如Atom,Rss等。这项功能已经成熟,默认开启,建议使用。

2.2.BrowserFriendly
使用对应的feed自动生成一个美观的预览页面,可以让订阅者先进行预览。

2.3.SmartCast
使得podcast能应用于一些不能支持的feed,原理是利用一定的机制生成兼容的格式。这项功能还为经过测试。

2.4.FeedFlare
在每个feed item后面自动添加一些小按钮。如订阅到del.icio.us,digg等。这个功能很流行,也非常好用,使得信息的链接、发布更为简便快捷。也可以通过Open API接口来进行编程进行拓展。另外,它也支持把生成的小按钮加入到站点中,如blogger等。其作用效果为,在站点原始文章的每个链接后面也能生成这些小按钮。

2.5.LinkSplicer
好用的功能,可以从现在几个流行的社会性书签中,自动发表一篇汇总文章到烧制的feed中。举个例子,就好像月光博客的“月光每日网摘”的功能。可以选择del.icio.us,digg等书签网站,并且设置发布间隔(每天/每篇)。

2.6.Photo Splicer
类似LinkSplicer,但是应用面是相片发布。支持Flicker!我没有使用这项功能,因为我主要使用picasa web album,而且flicker被GFW了。

2.7.Geotag your feed
在feed里面加入地理坐标……支持美国的ZIPcode或者直接输入longitude/latitude。

2.8.Feed Image Burner
在烧制的feed里添加一项图片信息,代表您的站点。

2.9.Title/Description Burner
在烧制的feed里更改标题与描述。

2.10.Convert Format
可以改变默认生成的feed格式。不推荐开启服务,因为SmartFeed自动针对阅读器更改feed类型!

2.11.Content Type
改变feed的MIME类型。

2.12.Summary Burner
生成feed的摘要,并添加链接到该页面,比较常用的功能。

2.13.Event Feed,Tickerize,Amazon ID burner
这几项更能不常用,就不写了。

3.Publicize
设定一些发布的选项,以及服务。

3.1.Chicklet Chooser
生成一个图片订阅链接。

3.2.Headline Animator
生成一个widget,可以用于滚动轮播头条。

3.3.BuzzBoost
也是生成一个widget,一个小的阅读摘要表格。

3.4.SpringWidget
生成SprintWidget,具体参见SpringWidget。

3.5.Email subscription
生成电子邮件订阅,这项功能应该在国内很少有人用。

3.6.PingHost
当撰写了新文章后,可以使用这项功能通知feedburner去抓取新内容。

3.7.Awareness API
允许外部用户访问私有的流量记录,以使得可以写出web应用程序。

3.8.Creative Commons
创作共享许可证。开启了这项功能后,可以在feed内添加许可证。

3.9.Password Protector
给feed添加用户密码。

3.10.NoIndex
给feed添加标记,以决定是否让搜索引擎索引。

4.Monetize
商业性质的咚咚,当你收到邀请才能使用这项服务。

5.TroubleShootize
有问题就先看看这里。
里面有个resysn的功能可以清除feedburner的缓存,重新烧录你的feed。

几种绕过GFW访问blogspot的方法

伟大的GFW使得我们无法访问位于blogger/blogspot上的优秀博客,但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这里汇总一下自己现在知道的几种方法,以使得大家能顺利访问。


1.简单的方法:使用rss阅读器(在google reader上测试通过)
原理是,google reader读取我的feed再转发给浏览器,这样就利用google reader作为跳板绕过了GFW。事实上这个方法很方便,毕竟rss阅读器本身就可以做到信息汇集,其他提供feed的网站也可以如法炮制,那么就可以很方便地在google reader中看到被GFW的一堆网站了,其他阅读器按道理也应该能做到。

关于什么是rss,什么是feed,什么是rss阅读器,请参考wikipedia/百度百科或网上相关资料。

2.使用hosts列表
对于Linux等采用FHS(Filesytem Hierarchy Standard)的系统,修改/etc/hosts
对于Windows,修改%WINDIR%\system32\drivers\etc\hosts
其中%WINDIR%指windows安装目录,默认是安装在C:\Windows.

在文件最后面添加如下内容:
72.14.219.190 iveney.blogspot.com
保存后重新启动浏览器进行浏览。

其他blogspot的浏览器也可以依法炮制。

关于这个方法,是由ggpi发起的,可以到这里下载大家一起编辑的hosts列表,把里面的内容粘贴到自己的hosts文件中,就可以方便地访问到在这里“注册”了的blogspot玩家了。
当然,以上的办法都是不得已而折衷的办法。衷心希望有一天这堵墙会踏掉。

3.使用破网软件(不针对blogspot,适用于浏览被GFW网站)
关键字 torpark 火*凤*凰 无#界#浏#览 自@由@门
vIdalia(tor)
由于害怕被baidu等搜索引擎删除索引,所以以上加了点简单处理。推荐使用第一个,挺好用的。使用了tor技术与firefox浏览器打包,暂时不能被GFW完全封杀。
愤青们应该比较喜欢这种方法,可以上外国一些网站看反动言论,呵呵。

今天才发现原来feedsky这么弱小:更换feed发布地址

无奈呼,无奈!
GFW作为我国有效的和谐工具,把我的blog和谐已久!
feedsky作为国内与feedburner最接近的rss烧录工具,竟然也不能抵抗GFW的威力!
于是只好更换feed为:
http://feeds.feedburner.com/iveney
朋友们,请及时更换feed地址!

Wednesday, August 15, 2007

谷歌拼音法快捷键

1)中/英文输入法切换:系统默认 Ctrl+Space

2)不同输入法间切换:系统默认 Ctrl+Shift

3)全/半角切换:Shift+Space

4)中/英文标点切换:Ctrl+.

5)使用输入法时中/英文切换:默认是 Shift,可以在属性设置中更改

6)在不同的候选项间切换:上箭头、下箭头

7)一键搜索:Ctrl+g 或者 Ctrl+G

8)显示/隐藏状态栏:默认 Ctrl+Shift+S。S 是 Status bar 的缩写,可以在属性设置中更改

9)显示/隐藏软键盘:默认 Ctrl+Shift+K。K是 Keyboard 的缩写,可以在属性设置中更改

10)切换简/繁体中文的快捷键:默认 Ctrl+Shift+T。T 是 Traditional 的缩写,可以在属性设置中更改

11)删除误造词:Ctrl+Shift+ 数字

Monday, August 13, 2007

每天一句话日记

I got a brand new and interesting idea from www.lifehack.org.
The cool article is Keeping A One Sentence Journal
I occasionally change my signature of QQ/MSN,etc. The effort is such little that every one can do it. So I decide to play this trick~
However, it takes kind of time to login this blog...
So I decided to try my new idea in fanfou.com
Just a web 2.0 mini-blog in China, like twitter,however, twitter seems to have less users and slower access speed in mainland,China.

Below is the referred article:

Gretchen at The Happiness Project has a nice little idea to keep a journal of one sentence entries. She allows some flexibility to include the occasional two or three sentence entry and skip a the odd day, but the system is there.

Why do this?

My hope is that, years from now, when I’m trying to remember what life was like at this point, I can look back at my one-sentence journal.

The effort involved with keeping a regular journal can be daunting for some people, such as Gretchen, when you really just want to capture what was going on in your life at that time.

Short and sweet and to the point, you are forced to only writ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and how you actually felt over the entire day.

There’s an obvious interest in this sort of journaling with popularity of Twitter and Jaiku. Maybe try updating these only once a day. Keeping a personal book does have more charm and, probably, longevity.

Why I started keeping a daily “one-sentence journal” (ok, a not-quite daily journal). -

一篇让我颇有感触的文章

从CSDN里看了篇文章,心里很有同感。是啊,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疲于奔命。大一时刚学完程序设计,开始结束Win32编程,等有了一些基础时才发觉已经过时了,windows准备出新版本了,MFC废了。不止这个例子,而是很多东西都是这样……

CSDN首页刊登头条,说Ajax是过渡技术。这个我是绝对赞同的。Ajax,无论给它戴上多高的帽子,在用户看来,就是个界面技术。请注意,只要在用户看来属于界面技术(展现层?随你怎么叫)的东西,在很多很多年之内,还将换很多很多代,其中每一个,无论它当红的时候多么风光无限,归根结底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过渡技术”。

你不信吗?我上大学的时候,教我们数据库(FoxBase)的一位女老师回忆说,她毕业的那会儿,能够在DOS上做出菜单效果,就是合格的毕业项目了,她感叹道,这FoxBase+ 2.1,画界面太轻松了,连做菜单阴影都那么容易,实在不像话,不让人活!可笑吗?历史事实啊!往回想15年,1990年代初期,软件基本还是以命令行界面为主,那个时候,只要你能给软件画一个16色的字符界面,你就是高手。到了1992、93年,高手高手高高手们开始琢磨着怎么在DOS下自制类 Windows界面。那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啊,你要模拟多任务,要把VGA图形模式编程琢磨透,高竿一点的,还得研究突破DOS限制,进入386保护模式的黑客技术。你说这个难吧?技术水平高吧?97年之后变得一文不值。等我开始接触Windows编程的时候,VB3已经是流行选择。我亲眼见到一个人见到 VB以后表情复杂,因为他已经搞了好几年的Win32 SDK编程,乍见VB,不知所措。之后进入长达好几年的VB/Delphi/VC三强争霸的时期,其间间或还夹杂有Java Swing出来搅局。正当中国开发者Windows界面技术能力进逼世界最高水平的时候,Web冒出来了,一大堆对编程一无所知的小年轻用HTML + Flash把那些熟通Win32的老家伙们搞得找不着北。一开始他们不相信变天了,很多人犹豫了几年,等落花流水春去也,再看Web展现层技术体系,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XHTML、CSS、JavaScript,XML、XSLT,各个都不简单。这不Ajax方开唱,JSF、WPF和Apollo已经在后台准备着了。说这就完了?别幼稚了!后面还有多少次改朝换代,反正我是没心情掰手指头数了。

所以说吧,界面技术,就是个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一走,茶就凉。在这个领域知识难以形成积累,今天你还被当成技术骨干捧着,风向一变,就得重头再来。人嘛,早晚会累的,早晚会跑到CSDN社区来感叹发牢骚。你说没意思,不想搞,可是对于做公司、做项目的人来说,界面技术又特别重要。那些IT素养小于0的客户就看界面眩不眩。所以怎么办?总得有人干啊,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情是常有的,但是我们想到,是为了昙花一现的技术而死,就会觉得比鸿毛还轻。

推而广之,这开发技术,大多是过渡技术,永恒的东西并不多。包括那些什么架构、模式、系统、语言、技巧有几个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呢?可是没有这些又不行。这些东西,靠是靠不了一辈子的,不靠的话一天都撑不下去,所以怎么办呢?要么你赶快脱胎换骨当资本家,换一种死法;要么你去找一个可以养老的地方,享受社会主义光芒;要么你学点永恒的东西,至少是比较稳定的东西,别搞得自己贬值太快。咳,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家一起多想想招吧。

Google Reader高级技巧快速入门

  英文原文:Quick Tips for Google Reader Power Users
  中文译文:Google Reader高级技巧快速入门
  中文翻译:William Long

  使用Google Reader是很有效率的,通常情况下,从其他阅读器(如Bloglines)切换到Google Reader后,可以使用三分之一的时间阅读订阅,这样就提高了三倍的效率,这里我就介绍一些更有效使用Google Reader的技巧。

  更好的阅读订阅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利用键盘的快捷键,当然不用也可以,但对于Google Reader的新用户来说这是很有用的。

  1. 增加竖向的阅读区域 - 按F11可以使得浏览器以全屏方式工作,并移除了一些没用的按钮和菜单,浏览器的顶部和底部会增加很多空间,这就增加了垂直方向的阅读区域。

  2. 增加横向的阅读区域 - 将Google Reader自己的侧栏删除可以增加更多的阅读空间,按u键就可实现这个功能。现在,就可以做到少使用滚动条就可以一气呵成地将整篇文章阅读完毕。当然,你还可以换一个大显示器,并设置显示分辨率卫高解析度屏幕,较大显示器就更适合阅读长篇文章了。

  3. 切换到阅读所有栏目 - 这是一个传统的新闻阅读法,按ga,这样就不用点击每个Feed来查看文章了。否则,我要一个一个点下去看。将默认设置为“Sort by newest”,这样就可以迅速按照时间阅读文章。另外在设置中,将起始页面设置为“All Items”,这样一打开就可以立刻阅读。

  4. 切换到Expanded View - 这样可以快速将文章扫描一遍。按1来切换。如果你想更快地阅读,可以按2只看文章标题。

  5. 开始快速阅读 - 做好上面的设置,现在,你就可以快速进行阅读,以最快的速度一篇一篇的跳过文章,直到你看到一篇感兴趣的文章。有三种方法可以实现,在“expanded view”里,你可以按j向前,按k后退。另外你也可以按空格进行文章阅读,按Shift+空格后退,在列表模式下,使用n向前,使用p后退。

  在设置中选择在expanded view模式自动标记已读,在侧边选择“only list updated”,将隐藏那么不更新的内容,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功能,不过每浏览20篇文章会有一些停顿,希望Google能解决这个问题。

  6. 标记、分享、分类、阅读 - 当你读到一篇好文章后,你有5件事情可以做。将其标记(Star)以便日后使用,按s键(这和Gmail一样,以后你会看到所有标星的文章列表)。或者将 文章分享给其他人(Share),按Shift-s键实现。或者你可以将其打标签分类,按t键,将其增加tags以便日后组织管理。或者你可以打开文章的 原始链接地址查看完整信息,按v键,主要用于添加评论。或者将其标记为未读状态,按m键(有时可能有用)。

  7. 刷新 - 当你按j了很多次,你会发现已经没有更多未读的文章了,这时按r键刷新列表,Google Reader可能会立刻带来一些新文章呢。

  8. 查看标星的栏目 - 按gs键查看你标星的列表。你要将全部精力放在阅读标星的精选文章中,你或许会仔细阅读整篇文章的细节,或者为其写一篇博文。当你读完之后,还可以按s键取消星标。

中国政治坐标系测试(北大未名版)

今天看到这个测试,看了看介绍觉得好像挺有权威性的,于是乖乖地、认真地、偏激地回答了这50道题(听说这样比较不容易得到中立的答案,而是更能反映个人想法)
以下是测试结果:
政治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15,经济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15,文化立场坐标(保守<->自由)0.8

个人感觉还是比较符合我的基本人情的……
对于政治立场,虽然一直对政治没有好感,也很厌恶某河蟹的某些阴暗面,但是自小就被灌输河蟹理念,直觉上还是比较中立的。如果不是经历了几个月在资本主义香港的浸淫,我怀疑数值更小。

对于经济立场坐标,这个我基本保持中立,毕竟自己对这方面不大熟悉,因此很多都是根据自己的原始想法,没有加入分析来选择的,结果也比较保守。

对于文化立场,则比较明显了。也许是因为年轻吧,很多事情都不对保守、传统观念抱好感,经过在香港的生活,也更加体验到了自由、人权的快乐——在一个自由、人权的概念被扭曲,掩盖,甚至没有自由,没有人权的国度里,是无法体会到一些不能言的快乐的。

Wednesday, August 8, 2007

转载:什么是DVDRip

最近开始刻盘收藏某些电影,发觉DVDRip无论是从体积还是便捷性上都很合自己要求:体积比RMVB稍大,但是没有可恨的内嵌字幕!外挂字幕是我的最爱,画面比RMVB清晰N倍,用来刻盘比较有珍藏价值。


  ▲DVDRip是什么

  DVDrip以其接近DVD的画质和音质,深受广大宽带电影爱好者的喜爱。那么,什么是DVDrip呢?简单地说,所有用DVD做为片源进行重新压缩编码的文件都统称为DVDRip,可用的压缩编码目前有很多,现在比较流行的有DivX、XviD以及最近的X264等等。因为编码的不同,所以画质也相差很大。但是,采用DivX或者XviD编码的文件格式并不一定都是用DVD作为片源,枪版的影片或者VCD也可以转成DVDRip。经过 DivX、XviD或者X264技术压缩的DVDrip,只有原来DVD文件大小的1/10左右。DVDRip核心技术分为三部分:用Mpeg4来进行视频压缩,用MP3或AC3等压缩音频,同时结合字幕播放软件来外挂字幕。我们只要安装好相关的软件,在网络上获得DVDrip文件和相关字幕以后,就可以在硬盘上连续播放有DVD效果的影片。播放这种编码,对机器要求也不高,CPU只要300MHz以上,内存64MB,显存8MB就可以流畅地播放了。

  ▲DVDRip格式说明

  12.15.05.Prime.DVDSCR.XViD-LEGACY——这是论坛刚刚发布的DVDRip,有一些刚刚接触DVDRIP的人不知道如何从这个文件名中看出这是什么版本的。那么,我就以此为列,作一简要说明:
  1:12.15.05这个表示2005年12月15日,也就是制作组发布这部片子的时间。
  2:Prime不用说这是电影的名字。
  3:DVDSCR这是表示这个DVDRIP的片源版本(下面有对各类版本的说明)
  4:XViD表示DVDRIP制作时的视频格式
  5:LEGACY这个是制作小组的名称 ,咱速客小组是SVO
  这是一部0DAY作品(为各大制作组之首发),其后其他制作组发布的作品,都会在名称里加上INT,意为交流作品。

  PROPER: 最佳版本,一般和其他小组发布的作品做横向比较
  DUPE : 指与其他小组发布的作品有重复
  UNRATE : 没有限制级别的未删节版本
  DIRECTOR CUT :导演剪辑版,一般影院上映的版本要长
  WS: 宽银幕版本的影片
  FS :全屏幕版本的影片
  Bad IVTC : 当由DVD的隔行信号还原为胶片的逐行信号时引起的画面拉丝现象
  Bad Aspt : 画面比例不正常
  LIMITED : 因影片镜头过少,而有限上映的电影  
  WITH EXTRAS : 带影片制作花絮的版本
  SUBED:画面内嵌字幕
  CAM:指在影片上映时,摄像机在影院偷拍的银幕,伴有现场杂音
  Telesync(简称 TS):摄像机拍影院银幕,声音效果直接由电影胶片输出,画面颜色比较糊化
  Telecine(简称 TC):俗称的“胶片版”,直接由电影胶片拷贝输出,质量接近或超出VHS
  DVD SCREENER ,SCREENER, SCR : 用于观摩或预审的DVD或者影片。对了,关于很多六区正版DVD,国内制作组也喜欢冠上SCR,暗指片源质量只及SCR效果,颇具讽刺意味。
  Divx、XVID:这两种编码格式不用说了吧。值得注意的是只有DVDRip才配加上Divx或XVID,其他如SVCDRip、VCDRip的只能叫AVI视频。最近的趋势是XVID似乎要比Divx更为优秀。
  INTERNAL:内部版,这类版本往往没有严格按照Divx标准制作,只能叫INTERNAL,一般只在Divx组织内部发布。效果也良莠不齐。低质量的发布也会加以INTERNAL标记,这样不会降低发布组织的声誉。
  REPACK:重新发布版,发布的原因是先前的版本存在一些问题,发布REPACK以修正。
  RECODE:二次编码版,在以前已经发布过的版本上用重新编码过滤以去除字幕,纠正颜色等。
  EXTENDED:加长版,加上了剧场版中没有的或者是剧场版上映后才补拍的一些场面。
  AC3、MP3:音频编码格式。AC3的效果更好,更接近原DVD品质。
  DTS:DTS是“Digital Theatre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数字化影院系统”。这是DTS公司开发的技术,是把音效数据存储到另外的CD-ROM中,使其与影像数据同步。这样不但空间得到增加,而且数据流量也可以相对变大,更可以将存储音效数据的CD更换,来播放不同的语言版本。但是Rip出来的效果仍然要看编码者水平。
  Dual Audio:双语版,有两种语言可以选择。代价是在相同文件大小下,画质和音效都会有所降低。但如果采用VCD那种利用左右声道来进行语言转换的肯定是NUKED。
  TVRip:电视版,从电视(最好是从数码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捕捉)转制的电视剧,或接收由卫星提前几天向电视网传送的预播节目(不包含加密但有时有雪花)。
  HDTVRip:高清晰度电视版,HDTV是全新的技术,不论画质音质都比D9好很多,但文件个头却又出奇地大(甚至有20G以上一部电影的),对设备要求也极高。但HDTVRip的优势比起DVDRip并不明显,甚至有些方面还要差。因为同样是经过压缩的,要看编码者的水平了
  STV(Straight to Video):抢发版,电影从未在电影院放映过就被发布。

  ▲DVDRip 中的NFO是什么

  我们下载的DVDRip里,经常会有一个后缀名为*.nfo的文件,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所以把它当垃圾直接给删掉了!其实,NFO文件只是记录了影片制作者在制作该片时的各项数据信息,删与不删并不影响大家对影片的欣赏!但是,如果懂得如何看这些信息,那么对一部电影的清晰度、音效、容量大小、发布日期等等就一目了然,这样就可以根据信息来决定是否值得一下了!目前,在国内宽带条件普遍还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这个NFO文件可就派大用场了!现在国内大多数的电影论坛里,缺少NFO的影片是不允许上传的!


Title .......................: Brotherhood of the wolf
Release Group.......: FiT
Ripper ...................: Jamqin
Release Date ........: 10/13/2003
DVD Retail Date ....: N/A
Video Format .....: XviD
Video Bitrate ....: 1576KBit/s
Aspect Ratio .....: 1.85:1
Resolution .......: 640 x 272
Audio Format .....: AC3
Audio Bitrate ....: 448Kbps
DVD Runtime ......: 2:24:36
Frame Rate .......: 25.000 fps
Language .........: FRA
Subtitle(s) ......: Chs
Film Genre .......: PAL
Archives .........: 47 x 15MB x 3
IMDB Rating.......: 6.2/10
http://www.imdb.com/title/tt0314353/

  Title..............: 影片的英文名称;
  Release Group......: 压制该片的组织名称;
  Ripper.............: 该片的压缩制作者,就是我常说的“鸦片员”;
  Release Date.......: 压制该片的日期,通常格式为 “月/日/年”;
  DVD Retail Date....: 该片的DVD版本的发行日期,格式为“月/日/年”;
  Video Format.......: 压缩编码方式,XviD是目前DVDRip最流行的编码,之前有DivX-)3.11 和 DivX 5.X;
  Video Bitrate......: 视频流码,数字越大则影片图象质量相对越好!普通DVDRip在700K以上,而RMVB则只有450K,RM则大部分到不了400K;
  Aspect Ratio.......: 画面的长宽比,一般2.35:1或1.85:1指的是16:9,而4:3则为全屏;
  Resolution.........: 画面的分辨率;
  Audio Format.......: 音频编码格式,效果依次为 DTS > AC3 > MP3 ;
  Audio Bitrate......: 和视频流码一样,数字越大表示音效越好;
  DVD Runtime........: 影片播放时间,格式为“时:分:秒”;
  Frame Rate.........: 画面每秒的贞数;
  Language...........: 影片对白语言;
  Subtitle(s)........: 外挂字幕的语种;
  Film Genre.........: 影片制式;
  Archives...........: 影片的容量大小及分包的数量,一般标准格式为 1CD=14.3M x 50 ;
  IMDB Rating........: 世界上最权威的电影数据库IMDB对该片的评分,相当一部分电影网站不允许上传低于4.5分的影片;

  还有一些NFO中会附带影片的更详细信息,如导演、演员、内容简介等,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NFO文件有专门的查看器,不过一般情况下用记事本就可以打开。其实NFO并非DVDRip所特有,很多软件、游戏等等都会附带有相应的NFO制作信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DVDRip中NFO遵循的是国际通用原则,所以里面只能用英语记录相关信息,而不允许采用其他语言(包括中文)!

   ▲DVDRip与RMVB的比较

  DVDRip数据量大,色彩饱满,细节丰富,层次感强,音效多元(MP3、AC3、DTS),字幕可选,应为追求高品质影像并拥有良好带宽朋友的首选;RMVB体积小巧(以大小为700M、1CD的DVDRIP为例,RMVB一般只及其一半或更少),仅略去少量画面细节和不必要的高音频,整体画质和音频基本满意,应为低带宽、小硬盘和喜欢收藏经典影片朋友的良好选择。当然,无论是DVDRip还是RMVB,决定其最终效果的,还是片源质量和压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