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7, 2008

[转]《罗生门》影评

http://hi.baidu.com/ilubj2008/blog/item/98b25ee74bba0e2eb93820ae.html

让我们看完《罗生门》后,从心底觉得久久不能平静。是有很多东西要说,而且不说不痛快的那种。它在世界电影历史上的成就为人称道;其故事内容也曲折离奇; 电影中给人所提的提问,狠狠地讽刺到了许多人;精心设计结构,使它有了传奇色彩 历史地位《罗生门》是东方电影首次在国际电影节中获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敲开了国际影坛的大门。使日本电影,登上世界影坛和进入国际市场起了开路先锋的作 用,也标志着日本的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历经半个世纪的时光,它依旧光彩夺目。它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 大影响,并获得了第二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一九五一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奖等重要奖项。 "《罗生门》首先使我们产生兴趣是因为它是一部电影艺术的杰作。除此以外,它还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是这部影片向全世界介绍了一个称做日本电影的一 整套民族类型。在《罗生门》成功之后,我们就开始看到川流不息的、美丽而令人赏心悦目的日本影片,这增加并丰富了我们的电影经验。"    ――美国著名影评家 唐纳德?里奇 上映后,先是在欧洲引起轰动,继而又在美国掀起"黑泽明热",黑泽明也因而被誉为"世界的黑泽明"。 情节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日本,平安京发生了一件轰动社会的新闻,一位武士和其妻子在远行途中被强盗拦截并捆绑,其妻被强盗强奸,之后武士又不明原因地死 在丛林里。作为证人――强盗、妻子、武士的灵魂、樵夫都曾被招到纠察使署,但他们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做出使得事实真相各不 相同的证词。因为大雨,乞丐与在罗生门中避雨的樵夫和僧侣不期而遇,樵夫的一句自言自语"不懂,真是不懂"引起了乞丐的好奇心,在乞丐的再三追问下,樵夫 道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樵夫说他进山砍柴,看到树丛里有一具武士尸体,就报了官。强盗说他为妻子的美貌所倾倒,于是便用诡计将武士骗到丛林深处,与其 搏斗中将其缚住,占有了妻子后,本不想杀害武士,但妻子坚决要他俩决斗,在决斗了23回后,他杀死了武士。强盗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武艺高强。待他再寻找妻子 时,她已经吓得逃之夭夭。妻子说她受到蹂躏后,又受到了丈夫的蔑视,这让妻子感到受了极大的刺激。于是悲愤之中,妻子就晃晃悠悠地扑向了丈夫……可等她醒 过来一看,那把短刀已插在丈夫的胸口上,他已经死了。后来她想自杀,但终于怎么也没有死得成。武士借女巫之口说强盗强奸妻子后,就要妻子和他一起走。谁料 妻子同意,但却让强盗先杀了武士,强盗也没想到妻子竟是这样的女人,欲杀之,妻子向树林深处逃去,强盗向她追去。这时武士拾起短刀,朝自己胸膛猛力刺 去…… 实际上,樵夫看到了事情的经过,开始没有讲是因为怕惹上麻烦。强盗与武士两人的武艺平平,争斗中也是畏首畏尾,很是龌龊。樵夫的叙述中则掩盖了自己因贪图 小便宜,而抽走了尸体胸口上的短刀的行为这时,隐约传来婴儿的哭声。循声找去,看到一个被遗弃的婴儿。杂工上前剥去婴儿的衣服,樵夫与杂工为此争吵不休。 杂工走了,深受触动的樵夫收养了婴儿,僧侣感动地说:"亏得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了。" 意义我似乎掉进了黑泽明的陷阱中,根据自己的利益去判断――同情弱者,讨伐凶手,谁是真正的凶手?我们在为人处世上都是以我为中心,趋利避害地去思考问 题,影片所暗示的就是这种阴暗的人性电影通过多人对这一事件的不同描述表达了人之不可信这一内涵,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 性,然而其结尾的人性化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和对客观真理的疑惑,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积极的主题和新 颖别致的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传奇色彩,使得《罗生门》获得了普遍的赞誉。事故只是一个托词,用对话作叙述的手法是黑泽明认定的形式,这是黑泽明对一个 语言构成的世界的认识。人们生活在一个由语言精心制造的世界之中,物质生活异化为生活方式的冲突,各自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寻找藉口,借用电影中的人物之口表 白"每个人都在言说为自己有利的话",实际上就是为人们存在的自身困境开脱。影片最伟大之处就是他在当今社会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影片强调的是人的阴暗 本质,做为社会的人,人的本性也是一代一代的延续,就象儒家的思想对我们的年轻人的影响一样,所谓最前卫、最颠覆传统的年轻人,身上也或多或少带有儒家的 影子,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质,可以说是不用人教的。当然杀人放火,现在也有,应该也算是延续。我们面对不同的事扮演不同的角色,产生了不同的反应 结构《罗生门》一开始用了11幅不同的画面表现出瓢泼大雨中一座破旧不堪的小庙的各个角落,这座庙宇其实就是罗生门。11幅画面后是一幅全景,是罗生门的 整体概貌,它展示了特定的故事发生的地点。第15幅画面才切换到人物主体。 "《罗生门》是一部令人难忘而影像丰富的绝好影片。在片中,太阳的光线被假借为电影语言的一种被超乎想像地加以运用,可能这是过去日本电影中所表现的流动 美的最光辉的范例。如果导演把事情的真相表达给我们,那么电影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震撼力了。在结局处,罗生门中的大汉对樵夫说出的那一句"你把那短刀拿了去 哪里?"时,雷声轰然,苍天也为人类的自私自利而怒吼。正当我们有处于默然时,电影又通过樵夫领养那个婴儿这一举动向我们表达出了一个希望。这个希望与其 说是导演的希望,不如说是观众的希望、人类的希望。这一幕堪称荡气回肠。这就是大师的高明之处! 面对着太阳犯罪,面对着太阳达到从犯罪中获得愉悦的极致,这样的拍摄方式大概在以前的日本影片中是没有的。罪也好,恶也好,一般都以为表现于微暗的黑夜最 合适,而周围的气氛常常是阴森而郁闷的。可黑泽明的电影则非要把这一切都暴露在烈日之下,更有力地揭示了人的无可比拟的罪孽。黑泽明在这里使一种电影样式 纯粹到结晶的程度,而这种样式,对于人是可信赖的和人是不可信的这样用言语来表达的观念,可以说是一种重大的突破。"   ――日本电影评论家 佐藤忠男《罗生门》问世四年后开始流行的所谓太阳族的电影,都模仿《罗生门》,开始起劲地描写盛夏的烈日下从犯罪中获得愉悦的极致的 场面。整个故事都以黑灰色调为基础,表现出一种严肃、神秘而又凄凉的氛围。"罗生门"从此也被世人定义为一个特指的名词,意指某事(或某人某物)复杂诡 谲,迷离扑朔,有多种歧异的可能性,且令人难解其悬疑。能清晰地回忆起的片断是……竹林中的决斗……狂奔……人是可以这样奔跑的,跑得激情迸发,为欲望、 为宣泄生命而狂奔。单是强盗和女人接吻这一简单动作,就分了十四个镜头,有节奏地组接在一起。这些镜头所以能够给人以强烈印象,是因为镜头之间反复穿插了 太阳的特写镜头。妻子看着太阳遭到蹂躏,当她被耀眼的光芒照得视觉模糊的时候,摄影机调转镜头,把强盗满脊背的汗珠――同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拍得宛如 钻石一样美丽。并且,让妻子的手爱抚着那满是汗珠的脊背,暗示她处于心醉神迷的境界。影片《罗生门》中多采用平衡构图法,人物多出现在画面中央其次也采用 了主次法则,在纠察署和女巫做法时,樵夫和僧侣总是端坐在后面,是画面的次要主体,构 ?/P> 成画面的背景。也有开放式构图、"黄金分割"构图和三角形构图等。 罗生门,实在不只是一个残败的佛寺山门,而是命运之门,灵魂之门。现实世界中,我们在聆听别人的话语时,是否要有更宏观的视野,站在更多元的角度去思考, 否则我�只会如同《罗生门》楼下的人一头雾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