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30, 2009
那一刻讓人淚流滿面
當貴姐(鮑起靜飾)探望她媽媽時,電影已經影了大半,
烘托出之前的一種平淡而稍帶抑鬱的氛圍,正如大多數人的人生,
電影英文名也很好地點出"The Way We Are".
她媽媽說:做人真的好難……
她(笑):有幾難啊?
感動,非常感動。
芸芸眾生中,多少人在人世輪回中浮浮沉沉,導演則在這浮世繪中描寫出
一個傳統典型的賢良淑德的中國婦女(嘆一句:與我自己母親的家庭背景以及經歷很相似)。
作為家中的長女,從小要肩負供養家庭,照顧兩個弟弟并供他們讀書的責任。
一直在默默無聞地付出,卻從沒有怨過歲月的不公。
而今兩個弟弟都已經飛黃騰達(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電影情節透露出他們生活水平很好),
但自己卻錯過了讀書的機會,在超市做一個普通的女工,過得非常清淡。
多少人在追求金錢與權力感到人生的無常與困難,而她的淡然一笑與一句反問卻把一切的烏雲瞬間吹得消散。
是啊,人生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正如是看到杯子裏面只剩半杯水抑或是還有半杯水一般。
還有另外一個亮點則是片尾在維多利亞公園裏面,市民們在草地上點起蠟燭共度佳節的情景,使我憶起了童年。
曾幾何時,我們也是這樣子一家人在天棚上賞月聊天,其樂融融;
或是一群小朋友點起燈籠在庭院裡追逐嬉戲。
而今早已物是人非。中國的傳統與人情近年來似乎在大陸已經消失殆盡,
而在香港這個曾經作為西方國家殖民地的城市卻保留得最好最淳樸。
家安,貴姐,阿婆三人坐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的情景也讓我深感羡慕,
常年在外求學,似乎很久沒有感受過這種溫馨了。
Thursday, June 4, 2009
Linux下的媒体録音解决方案(Ardour+ALSA+JACK)
|
之前买了个新玩具 ZOOM G2.1u, 附送了一张Cubase 4 的光盘, 是拿来録音的.
据说听自己的録音能很好地改进自己的技术,于是便装上了去玩玩.
这软件其实做得不错, 问题是只有for windows 和 for mac的.
并且要装上去麻烦事也挺多, 还要先装个ASIO的driver.
本着linuxer 勇于创新的精神(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创新, 但是我想在国内玩linux又搞録音的真的不多...)
我去google了一下,先搜到的是 rosegarden 和 ardour.
但装上去后发觉 rosegarden似乎跟MIDI关系比较大, 而不能做类似的媒体録音.
而ardour则完完全全是山寨版的cubase(其实谁山寨谁或者都是山寨还真说不准).
装上后我快被那复杂的界面搞晕了, 而且涉及到linux里我最不熟的声音系统一part.
好在ubuntu的repo里面都有, 简单的几个apt-get把 ardour以及所必须使用的JACK( jackd这个包)
以及其它依赖都弄好了. 另外顺便也装上了推荐的qjackctl.
个中原理我其实不大懂, 不过我也不想花太多时间去啃这个硬骨头, 随便弄了一下,竟然还真的搞好了 -v-
重点如下:
1. 使用ALSA+JACK.其中ALSA就不用说了, 应该是linux下最好的声音系统了吧. 其它如OSS,GStreamer之类的一概没用过.
而JACK是ardour所必须的.
2. 要使得JACK能产生低延迟的高质量效果, 必须对其进行一定配置.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莫过于使其能成为real time的进程.
而real time的进程必须由root来执行. 根据官方的指南, 可以使用现代linux的PAM机制来完成.具体如下:
在/etc/security/limits.conf 加入
@audio - rtprio 99几行,以使得audio组用户有权限获得使JACK以real time process运行的previliege.
@audio - memlock unlimited
@audio - nice -19
然后把自己加入audio组. log out/in , 就可以了.
3. 打开ardour,出来的是一个配置界面. 在Audio setup->Device的选项里 Interface 选择USB Audio(我的效果器通过USB cable与PC相连)
Options里勾上 real time, 最后在New Sesson输入工程名进入主程序.
进入后主界面JACK->latency尽量选小一点, 默认的1024其实差不多了, 不过我觉得512更小一点.
注意这里如果没有开real time的话, 我的机器已经会有 drop out现象了, 録音过程中经常会一卡一卡的, 非常不爽.
而打开了real time后, 选择512的latency也可以尽情玩.
4. 左边的工具栏里右键点击, 新建一个track, 把红色的圈圈点上表示使用这个track録音.
定好tempo与meter.然后同时按下上面工具栏的録音与播放按钮开始録音.
(这个操作有点怪怪的,为虾米不是直接按下録音就録音捏...而且我没有找到precount的选项 -.-
好在强大的音频编辑功能可以把之前的无用小结删掉.)
then ... let's Rock!!
附上靓图一张. 以及随便弄的一点噪声...( 技术好烂阿 /_\ )
链接在这里:
http://www.box.net/index.php?rm=box_mp3_player_run&id=f_294398994&name=export.mp3&myfiles=1
Tuesday, June 2, 2009
zz从封杀艾未未开始说起
近日艾未未在 新浪、搜狐等公开门户网站上的个人博客全部被关闭。我想问一句:为什么?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力,而他又关心了太 多"不该关心"的事情,正值敏感时期,当局觉得他应当闭一闭嘴了。那么从这个问题出发,请大家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受封禁的是一位艺术工作者,而不是一位 有着相似性情的政治学或法学的专家学者?进而再回忆一下,在互联网上被屡屡封禁或限制的言论和文章,除去那些无事生非的糟粕以外,大多都是基于良知和正义 感的普通公民心声;而许多因网上立言而受人尊敬的时评人,其实在生活中也并不拥有什么特别实际的权力和地位。这样是否可以想象一种场景:尽管中国网民数以 亿计,博客成千上万,但是大部分网民是来消遣娱乐的,大部分讯息是粉饰太平的,大部分知识精英是装聋作哑的,只有那么一小撮网民和那么一小撮的"公共知识分子",被挤压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内群情激愤众声鼎沸。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这样一个悲观的描述可能会让大家觉得,中国人的良知在制度之外的边缘苟延残喘。那 我们就该搞清楚,这样一种状态是怎样产生的。首先得明确一下知识分子到底是什么概念,一说是来自俄罗斯,指一批最早接触西欧文化的人;另一说来自法国的德 雷福斯事件后,左拉、雨果等人发表了《知识分子》宣言。无论其来源如何,知识分子最鲜明的气质就是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以及道德上的紧张感。按照萨依德的 说法,知识分子是"精神上的流亡者和边缘人",对于一个真正意味上的知识分子来说,他可能会背叛亲人和家庭,国籍和民族,但绝不背叛良知。他所拥有的知识 是批判意识的智力基础,而不是用来谋取权力或利益的。
知识分子在全球范围内被收容进体制,肇于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通过大学及其学科建制的形成,社会分工的细化,知识分子被迫职业化,从而与社会产生了千丝万 缕的利益联系,变成了庸碌机械的"知识人畜群"。诸君可以想想,为什么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成为学术体系的主要学科?因为它们有利于巩固国家利益。现代 国家建立这种知识体系,其目的是要为国家利益和统治提供智力资源和专业人才,国家最需要的是"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英,而不是动辄批判现实的知识分子。一 方面,国家在给精英安排位置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相应的话语正当性,也即是福柯所谓的"知识即权力"。如此一来,精英可以通过主流媒体为自己谋利,也为统治 秩序反复作出辩护。另一方面,纯粹的知识分子更多的被抛向边缘。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喜欢人们对现行政治说三道四,只不过是容忍程度不同而已。我不得不说, 咱们国家的容忍度是很低的。中国千百年来就是"学而优则仕"的文教制度,西学东渐也没有改变这个基本性质,只是重新构造了新的知识学科。因而中国的知识精 英更习惯于国家权力合作,更习惯于去领会一种意识形态控制下的学术氛围而不是抽身出来质疑和批判,一旦他抽身而出,他将失去许多利益甚至反被伤害。你见过 哪个作协的敢写一本涉及政治历史的书?哪个百花奖获奖导演敢拍出一部《上/访》?哪个社科所研究员敢对制度本身发表评论?
有朋友质问说为什么在面对公共事件时整个学者群体是万马齐喑,我想我差不多已经说清楚了。在他们想说些什么之前,已被告知不要表态、不要参与,即使这种 告知不在当时,也已经在他的人生中日复一日。这样一来,体制内的声音得以有效控制,那么体制边缘和体制之外呢?一个字,乱。千万不要以为所有"非主流"的 声音都是值得倾听的,在这些人当中,仍然有居心不良的投机派,有知识基础明显不够的"愤青"派,缺乏独立意志的骑墙派,知识分子的身影是混杂其间的。我 可以跟你举出很多人:冉云飞、贺卫方、崔卫平、笑蜀、长平、萧瀚、连岳、十年砍柴…这些也许是著名报纸的专栏评论人,也许是知名大学的教授,和无孔不入的 文化教育体制仍有着粘连,但他们仍是我眼里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在谈论公众问题时并不顾及个体利益,而是从知识本身的良性理性出发,这是知识分子的职业道 德。回头说艾未未,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并不很欣赏他的艺术,我甚至觉得他有很多言论过于苍白、随意,但我仍然把这位艺术家看作一位出色的公共知识分子,只因为他在用良心说话办事,而且这些话对青年有好的影响,这些事值得我们去尊敬和铭记。
当然,还有更多无名的知识分子,包括我自己。怎么,看不上吗?您看不上的理由有两点:其一,我的话语有谬误,我的思考欠成熟,我的智力基础不足以指导他 人;其二,人微言轻,光说不练。对于第一点,我想既然没有哪一位知识分子有足够的能力建立一个普遍价值的主体,没有人可以承担针对"社会全体"的整体性话 语(利奥塔),那么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的功能就是厘清和阐释, 阻止事实和真相在民众反复的交流中被扭曲,并在一个大家普遍认同的认知平台上,通过网络等公共领域(事实上现在只有网络)重塑价值主体。这个认知平台的门 槛其实不高,在我看来就是一些常识:经济要从计划走向市场,政治要从专制走向民主,法制要从人治走向法治,文艺要从单一走向多元…总而言之,知识分子愈趋 边缘化的今天,其界定越来越不依据知识储备,而在于其立足点。对于第二点,我承认人们理想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并不以话语的方式存在,而是以实践人格的方 式逐渐积累,就邓玉娇一案来说,值得尊敬的人是夏霖、夏楠、卫毅、孔璞、王克勤等等不顾危险而奔走在第一线的记者和律师,而不是我们这些在网上大呼小叫的 看客。然而,我相信大部分关注者的心情是真诚的,若没有背后殷切而冀望的目光,他们岂不是更感到寒冷和孤独?我们这些有名的、无名的博客和论坛连续不断的 传播着讯息,尽管有人过激、有人冷漠,但主流仍是其心可鉴,既为身体力行的抗争提供了精神动力,也在点滴改善这时代颓靡的风气。风气和氛围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代代的大师敢于直面现实,其精神资源来自于俄罗斯人民,而俄罗斯人民在拥护知识分子时展现出的善良勇敢,也要归功于知识分子一个多世纪对 下的心灵启蒙。知识分子和民众之间互相喂养宝贵的人文精神,才能互相支持,共同成长。今天我写下这篇文章,可能只有几百人读到,可能只有一两个人觉得有收 获,我就值得了。渺小如我,知道路有多远,但若不行跬步,这条路永远都走不完。该我做的事,我能做的事,我不逃避;该我说的话,我想说的话,我不噤口。这 样的人今天多一个,明天多一个,知识分子才能生存,公民社会才有希望。
南周记者杨继斌在他的妻子,新京报记者在巴东被殴打之后,写下博文如是说:"而我们,只会更加相爱。爱这个世界。那怕清晨一滴叶脉上的露水都让我们欣喜。 你不会懂得这种感觉。"对应着许多人无所谓的生活态度,这句话看的我心酸不已。不能再麻木下去了,我们已经失去很多了。我问你,如果你付了钱,商家却不给 你相应的商品和服务,你会怎样?政治也是一种商品,我们都是已经付了钱的纳税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和人身福利,你为什么不愤怒?你为什么不反抗? 你为什么不说话?是因为那个莫名其妙的收费站收钱时一视同仁,还是因为没有人用一叠钱来当面搧击你的自尊?这世上的不平事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有些我们知 道,有些我们不知道而已。隐忍的中国人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得过且过的泥土里,总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却不知彼时事不关己的沉默,造就了现时呼号无门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