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7, 2009

franklin貴價難食之謎

一個餐廳/飯堂,做到咁難食唔容易,賣到天咁貴十分難,仲要加埋服務態度惡劣,更是難上加難。

                                                                                     ——但是以上,franklin都成功做到了。

Thursday, February 26, 2009

發覺我以往掛載FAT32的方式都是有問題的

vfat, utf8,umask=000,rw,auto 0 0

然後��bind到ext的folder后,�folder的�主是root:plugdev。
在vsftp�面,用��法查看�面的�容。

在水木里�了,才��是��方式有��,��引用cppgx大牛�我的答覆:

发信人: cppgx (setUID), 信区: LinuxApp
标  题: Re: vsftpd,bind 一�vfat分�,用��法查看�容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Feb 11 10:45:16 2009), 站内

FAT 不支持除写权限以外的权限设定,所以mount要加参数控制属主和权限。

--bind 的东西和原来挂载参数一样,所以需要改变原挂载参数。如果是在

/etc/fstab 里指定挂载参数,可以这行为例:

/dev/hda1 /path/to/vfat vfat defaults,fmask=133,dmask=022,shortname=winnt 0 0
/path/to/vfat /path/to/ftp auto defaults,bind

但是����后��另外����出�了:
1. 中文�示不支持。 加入utf8后解�;
2. �主是root:root,普通用��法��文件。
把fmask(普通文件)和dmask(目�文件)����值即可,我是fmask=111,dmask=000.

------------------------------
本文原文�表于:
http://iveney.blogspot.com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bash数组 | bc计算除法 |

bash 数组:
http://www.linuxfly.org/read.php?37

declare -a name # �明一���
name[0]="test"  # �值
name=(element item unit)  # 整����值
echo ${name[1]} # 引用
name=(`ls *`)  # 把�前目�所有文件名保存到��name,
注意必�使用``()'',否�整���只有一�元素(所有文件名�成的字符串)。

-------------------------------------------------------------

 bc计算除法
bc使用了一��量scale�指定除法的精度,在�行bc�默��0.必��置�一定的精度,否�得到的是整除的�果(即商)

另外可以利用echo "expression" | bc ��方法�它返回答案到���出

关于伍佰与china blue

伍佰与beyond是我最喜欢的华人摇滚歌手/乐团
最近发现伍佰出了新的专辑, 激动!
很久没有关注过伍佰了, 想起baidu的伍佰吧似乎搞得不错,便去看了一下.
这里转载一篇伍佰与china blue的介绍.

   伍佰,本名吴俊霖,生于台北嘉义县蒜头村。音乐的启蒙是他高中的军乐社,当时对管乐十分着迷,没想到从此对音乐沉溺到不可自拔的地步,甚至丢掉课 本,大玩电吉他和组band。上台北很辛苦,干过拉保险等,那时经常一天身上只有五十块吃一餐,后来到乐器行上班,拜崔可铨为师学蓝调,仍然穷的苦哈哈, 为买一把八千块的电吉他,掏光身上仅有的六千块钱,再向人借了两千才买到。这股对吉他的满腔热情却让伍佰搞丢了乐器行的工作,因为乐器行上班时间是禁止弹 吉他的。这个时期的历练,也使伍佰对小人物和弱势团体有敏锐的描绘和关怀,还因此写了一首歌"小人国"。
    现为china blue 的贝司手兼团长的小朱说:第一次见到伍佰,是在台大的一次"地球日"的义演里,后来有机会再见到伍佰,是因 为伍佰到"外交合唱团"的场子代班时,小朱是贝司,第一次做起歌,小朱立刻被伍佰狂飙的电吉他神技"骇住了",那么有力,那么有人性,看见伍佰在舞台上的 狂放,他忍不住激动起来。一直想组band的小朱心想"就是他了"。之后急着打电话找伍佰,接电话的人却说"伍佰去练歌了。"小朱想完了,人家有乐队了。 怎料几天后,伍佰打电话来说"小朱,我们组个band吧!"原来伍佰从那次代班和小朱一玩就上瘾了,心底头一直恋恋不忘那种在音乐里互动的力量。
    鼓手Dino Zavolta 是意大利籍美国人,有一年随一支heavy metal band 到台北演出,爱上台湾就留下来了。 他和小朱是在PUB演唱时互相欣赏的好朋友,要组band当然有他的份,而促使他和伍佰的彼此欣赏,是在第一次他看到伍佰弹吉他,被震撼住,他 说"some people play guitar,but he plays guitar with love"。因为音乐不止是感官的刺激,最重 要的是音乐中要有爱,那是所有音乐之所以动人的源泉。
    伍佰也非常喜欢Dino 打鼓的自然流畅和爆发力,他说"Dino打鼓很有力量,是我喜欢的那种。"于是三人一拍即合。和小朱是旧相识的键盘手大猫,在退役后加入乐队,china blue于次诞生。
     至于china blue 的由来,据Dino说,有天他们在想乐队名字时,他念一个英文字――jungle,但伍佰他们重复念数遍之 后,成了"中国",又因为伍佰钟爱蓝调,于是乐队的名字就顺理成章叫"中国蓝"。但Dino说,china 的意思不单只中国,另一个意思是指陶瓷,"蓝 陶"也很美,虽然不像乐队的名字,拿来隐喻音乐在他们心中的美感倒是非常恰当。

Friday, February 20, 2009

崔卫平:我是一只草泥马

作者:崔卫平
标题:我是一只草泥马

最近"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引起了"草泥族"与"河蟹族"之间矛盾的升级,必须有人对于这种"民族隔阂"的行为承担责任。
---题记

一、视频

最近网络上有两个东西陡然蹿红,点击率飙升,这就是视频《马勒戈壁上的草泥马》以及童声合唱《草泥马之歌》。前些日子我将它们发给一些朋友,但是很 少有人回复我,弄得我很落寞,以致不得不拿起电话,一一打上门去询问,问他们收到没有,但还是很少有人作出恰当反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调查研究之后发 现,责任是我自己的,我自己没有将背景交代清楚,弄得别人一头雾水。当然,如果没有适当的复习参考资料,光是看看这样的字句排列是不知所云的:

在那荒茫美丽马勒戈壁
有一群草泥马,
他们活泼又聪明,
他们调皮又灵敏,
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草泥马戈壁,
他们顽强勇敢克服艰苦环境。
噢,卧槽的草泥马!
噢,狂槽的草泥马!
他们为了卧草不被吃掉 打败了河蟹,
河蟹从此消失草泥马戈壁

这是那首童声合唱《草泥马之歌》的歌词,原来的曲子是动画片《蓝精灵》的主题歌。这样一种扑朔迷离的东西,即使我将其翻译过的英文放在这里,也未必有人明白得更多:

There is a herd of Grass Mud Horses
In the wild and beautiful Ma Le Desert
They are lively and intelligent
they are fun-loving and nimble
They live freely in the Ma Le Desert
They are courageous, tenacious, and overcome the difficult environment
Oh lying down Grass Mud Horse
Oh running wild Grass Mud Horse
They defeated river crab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grass land
River crabs forever disappeared from Ma Le Desert

而"动物世界特别篇"《马勒戈壁上的草泥马》,它拥有一个"科学知识"的外表,一开头看上去还真是那么回事,说是"在苍茫而美丽的马勒戈壁上,生活 着一群顽强的草泥马,要知道他们是如何克服这里的恶劣环境生存下来,那就请跟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动物世界。"接着就讲了那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草泥马的生活 本来就够艰难的,它们只吃一种草,但是更加不幸的是突然来了河蟹,将草泥马的食物抢走,草泥马因此无法生存。这里世代居住的人们"本来是卖马匹的,现在改 行割皮包去了。"

据同济大学文化批评学者王晓渔先生介绍,其中的关键词:"草泥马"、"河蟹"、"马勒戈壁"以及播报主持人的名字"鹑鸽"、"雅蠛蝶"都是在网络上 流行许久的暗语,已经有了丰富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回又一次掀起狂潮。此前有过四大神兽的说法,也有十大神兽的说法,都是一些隐语,将不该说的某个词通过谐 音而说了出来。笔者愚钝,十大神兽中,仍有几位不明就里。

在网上同样流行的还有比如《动画版草泥马之歌》,是模仿新疆的曲调,连说带唱,冬不拉和小鼓伴奏。还有一个只有十来秒的叫做"传说中的神兽草泥马军团",多个草泥马在军乐伴奏中昂然阔步地前行。应该交代,所谓草泥马的原型,其实是生活在澳洲的一种动物,叫做羊驼。

(本来文中都有链接的,故第一小节称之为"视频"。听从朋友劝告,防止它们进一步被河蟹,故将链接全部删去。敬请看官务必自己google一下。)

二、缘起和结果

那个《马勒戈壁上的草泥马》应该出现得稍早,大约是2009年1月底,童声合唱的《草泥马之歌》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应该是2月初。所有这些东西的出 现,直接与进入2009年以来一项叫做"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有关,简称"反低俗"。人们将对于该项"行动" 的情绪,释放到这些"恶搞"的活动中去了。

这个"专项行动"对于知识分子有点隔膜,他们或许会想,至少这件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怎么着也不会栽到这种事情上面。需要提醒的是,在许多方面,这 件事情与1983年的"清除精神污染"有着非常相似之处。官方称,"截至2月10日,专项整治行动中已关闭严重违法违规网站1911家,关闭淫秽色情博客 269个。"官方并先后公布了四批涉及低俗网站名单,其中有新浪、搜狐、百度、腾讯、令人讶异的是"豆瓣"这样长期被认为是高品位的"小资网站",也在被 点名、需要严厉整治之列。

就不去从头介绍"豆瓣网 "了,那样故事显得太长,也像是做广告。有一位网友写道:"何曾几时,我希望豆瓣变成我们80后的思想阵地,表达出我们真正的思想主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 部分。"我自己隔三差五去这里一个"去九点"的网页http://9.douban.com/,从中了解此刻的年轻人在读什么书,他们怎么读书,因此对于 豆瓣的情况比较关心。豆瓣的重要特色是有许多活动小组,至于这些小组怎么形成的,请看这里http://www.prower.cn /interaction/543。有人同时在这里参加十来个小组,在这次"专项行动"中,许许多多的小组纷纷被解散。

请看看这些被解散的小组中,有哪些是属于低俗的?

" 炎黄春秋"小组、"南方周末"小组、"北方周末"小组(以及北方周末2.0小组、北方周末3.0小组)、"民主社会主义"小组、"文化大革命"小组、"悼 念张志新"小组、"亚洲周刊"小组、"台湾政治"小组、"言论自由"小组、"请给思想以自由"小组,还有比如"贺卫方"小组、"冉云飞"小组、"徐友渔" 小组、"哈维尔"小组,"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小组、"牛博群"小组。(删去链接)贺卫方先生本人在他的新浪博客里提到了这件事情,有一位叫做尚高升的网 友,在贺先生的博客留言中写道:"贺卫方小组聚集了国内很多重要思考者,他们理性、严肃,有时犀利、尖锐,是当代中国社会心理中十分重要的清醒剂。"

据说"张旭东小组"也被解散,有网友说,那是"误伤友军"。误伤的友军应该还应包括"崇拜毛泽东小组",该小组的组长声称自己"也没有多宣传,只在 小组里转贴了毛泽东的两篇文章《矛盾论》和《实践论》,收藏了《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删去链接,来自乌有之乡网站)。不知道解散"讨厌说共产党的坏 话"小组、"和谐社会"小组以及"左翼青年"小组,是否也是"误伤友军"?

有些小组参加的人数很多,贺卫方小组有2676人。另有一个政治哲学小组,纯粹理论性的探讨,也有两千多人。有一个叫做"实事求是"的小组也被解散 了,这个小组有位前成员这样写道:他原来只知道"实事求是"是他的母校人大的校训,而且校训的字还是毛泽东题的呢,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它原来属于"低俗"之 列。问题还在于他注册之后基本上没有去,被解散之后,感到"真是太后悔,太想知道了——那个名叫"实事求是"的小组到底讨论了些什么呢?" 他并且发现:"我今天又开了一个眼界,知道什么自由啊民主啊都不可怕,他们最怕的,原来只是'实事求是!'"

有些被解散的小组其名字很有意思,他们肯定是某些特殊时期的结果:比如"深度围观群众"小组、"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小组、"一小撮3.0"小组、 "一小撮5.0"小组、"一小撮6.0"小组、"一小桌别有用心的人"小组、"不明真相的群众"小组、"怪叔叔和蔼可亲"小组、"五毛收容站"小组以及" 外交部发言人围观团"小组、 "CCAV-10《走进伪科学》 "小组等。

众多小组被解散之后,人们马上又弄出诸如"我们等待被解散"小组、"被豆瓣解散的小组"小组、"豆瓣可以摧毁花朵,但不能阻挡春天"小组、"河蟹豆 瓣人见人爱 "小组等。当然,它们统统又被河蟹掉了。河蟹的原因为什么呢?被解散的小组五花八门,但是原因却只有一个,我还是直接贴上来:

亲爱的用户 您好!
我们非常遗憾地通知您,
您参与的小组 实事求是 因讨论主题属于社区指导原则所明确的豆瓣不欢迎内容,依据小组管理细则第1条之规定,已经解散。

作为一家在中国境内运营的网站,豆瓣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我们从服务范围的选择上也希望能够保持对用户产生内容的最少干涉,基 于对法律法规的尊重,对用户法律安全的保证,豆瓣在全站范围内明确不欢迎激进时政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和讨论,并将继续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工作。

我们感谢您对豆瓣的关注与支持!因小组解散而对您可能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同时亦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附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0/09/25/0652.htm
社区指导原则:http://www.douban.com/about?policy=guideline
小组管理细则:http://www.douban.com/about?policy=grouprules

这里只是拿豆瓣举一个例子而已,并不是特别责怪豆瓣的意思,具体豆瓣是怎么做的,为什么给这些上了黑名单,人们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豆瓣网站本身是不得已的,有许多为难之处。

三、为什么要关心这件事情

拿豆瓣来说,有些被解散的小组,听上去仿佛的确是犯了某种禁忌,属于"低俗"之类(打引号是因为实际上没有见过,不能判断)。诸如此类的东西,到底 如何对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起码需要一个社会范围内的广泛讨论,让人们就此充分发表意见。问题不在于这些东西好与不好,而在于依靠权力直接拿掉这 种东西,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副作用,带来怎样伴随的严重后果,同时需要付出哪些沉重代价。在拿掉这种东西的同时,还会任意拿掉其他的东西。如前面陈述的,许 多非常严肃的东西,也就因为这个理由——不,因为同样的权力,而被取消掉了。表面上看来,所有令人不安的东西都给拿掉了,仿佛天下从此太平了,但是其中遭 受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在那些年轻人组成的小组中,会闪现出多少智慧的火花?会积聚起多少智慧的能量?那些最为宝贵的、创造性的思想和元素,在它们最初出现时,是谁也不在 意的,甚至谁也不认得,包括当事者本人,也未必知道某种新思想的火花会带来怎样的风暴,激起更多富有创造性的能量,因此它们需要"静养",需要像"草泥马 之歌"的歌词里唱的,"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某个地方,让它们得到培育、滋养。如果还指望我们民族的未来不仅是一个模仿大国,而是一个拥有无数原创思想的大 国,那么,就需要让我们的年轻人在宽松、自由、富有尊严的环境中,让他们慢慢地发育和生长,而不能动不动就突如其来地加以干涉。被解散的小组成员感叹,他 们积累起来的文章,一下子消失了。

尤其是,在这些被解散的小组中,有许多是与政治莫不相干,与所谓敏感话题不搭界的,这些小组的人们从来也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卷入或参与政治,他们 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某件事情,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变得滋润一些而不是那么枯燥。这是值得无可非议的。说句犬儒主义的 话,窃以为一个人不仅有责任、而且有义务将自己的事情办好,将自己的生活弄好,这样才不会将自己也弄成一块灾难之地,需要别人帮助才能生活下去。爱世界的 方式之一是爱自己,将自己弄好了,这个世界的苦难也会减少一些。

豆瓣许多小组成员的想法,与这个想法不谋而合,他们组成的兴趣小组以及各种自治、自理的小组比如"黑色幽默"小组、"爱好文学"小组、"反��字" 小组、"你应该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了吧"小组、"枪炮与玫瑰"小组(这应该与一支乐队有关)以及"姐弟恋"小组、"月经"小组等等。这些小组仅仅与生活有 关,没有逾出一步,看上去只关心自己的爱好和事务,不幸这些小组都被河蟹掉了。所以年轻的朋友仰天长叹:"为什么啊为什么?"

一般我是比较克制的,尽量不说难听话,但是这回为了这些人我要说了——搅扰人们和平的日常生活,将人们从自己平静天地中驱逐出来,是对于人民群众的 一次大规模的"折腾",是对于生活的粗暴宣战。这样一来,原本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从此分裂为"河蟹族"和"草泥马族",他们之间难以调和,难以沟通,因 此,必须有人对于这种"民族隔阂 "的行为承认责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一来,原来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人们,自动转为某种"反对派",他们不是为了某种政治,而是为了保卫自己的生活,是"持不同生活见解者"者。有一位自称马丁•豆瓣牧师的人这样写道:

起初他们修理天涯,
我不混天涯,我不说话;
接着他们修理凯迪,
我不是猫眼,我不说话;
此后他们修理校内,
我早就毕业了,我继续不说话;
再后来他们干掉了牛博,
我不想被干掉,我还是不说话;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马丁•豆瓣牧师。GFW殉难者纪念碑铭文。2008年。

还有一位叫做小刀周远的人,模仿诗人海子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道:

从今天起,做一个低俗的人
发帖,泡马子,下载AV
从今天起,关心CNN和BBC
我有一种认真,面朝人海,死性不改
从今天起,对每一个Blogger微笑
告诉他们螃蟹疯了
那低俗网站告诉我的
你可以统统Google出来

给每个独立的Blog取一个肉麻的的名字
陌生人,你要为他们祝福
愿他们有一个不和谐的前程
愿被和谐成为历史
愿天朝充满幸福
我只愿,面朝人海,死性不改
(还有更多,删去链接)

豆瓣的网友俗称"豆油",甚至发起了一场"给名画穿衣"运动,抗议那些被删除的世界名画,请各位自己去看吧,百闻不如一见。(唯一保留这个链接 http://hi.baidu.com/tanyear/blog/item /1d449c36ca02b4360b55a91a.html)

至于"草泥马",我为发明这种谐音隐语的人击节赞叹。它的潜台词是说——有些话我是说不得的,你不让我说,这个我知道,你看,我是配合的,不是吗? 当然了,我自己也觉得,说这样的糙话是不应该的,我没有必要为了你而将自己降到某个水平之下,即使你逼我说,我也不说,我要保持我自己的体面和尊严;即使 你退回到某个野蛮的水平,我还是保持自己文明人的身份,这个还不行吗?因此,我说的是"草泥马",不是XXX。草泥马是什么呢?是一种在艰难环境下艰苦奋 斗的动物,你看它来自苍茫草原,我喜欢它,我热爱它,这件事情太遥远了,你管不着。还有,你老盯看着我干嘛呀,你看我不是挺好的嘛,我天真无邪,没有被坏 人捉去,没有被坏人控制,我也不低俗,你操那么多心干嘛?

我正在唱一首亲爱的儿歌"我——是——一只——草——泥——马!"这首歌即使让全世界听见了,也不能算我犯法。

2009年2月19日

( http://www.tecn.cn )

生成0到n之間的所有有理數并按遞增順序輸出

e.g. n=5�:
0/1 1/5 1/4 1/3 2/5 1/2 3/5 2/3 3/4 4/5 1/1

我�人的做法是:暴力做。
�足�大的��,然後生成所有有理�,排序,�出(注意判�重�)。

但是看答案���了一�很nb的方法……
发觉是一个很出名的东西:Stern-Brocot tr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rn-Brocot_tree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7/SternBrocotTree.svg/500px-SternBrocotTree.svg.png

--------------------------------------------------------

Here's a super fast solution from Russ:

We notice that we can start with 0/1 and 1/1 as our ``endpoints'' and recursively generate the middle points by adding numerators and denominators.

0/1                                                              1/1
                              1/2
                 1/3                      2/3
       1/4              2/5         3/5                 3/4
   1/5      2/7     3/8    3/7   4/7   5/8       5/7         4/5

Each fraction is created from the one up to its right and the one up to its left. This idea lends itself easily to a recursion that we cut off when we go too deep.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assert.h>

int n;
FILE *fout;

/* print the fractions of denominator <= n between n1/d1 and n2/d2 */
void
genfrac(int n1, int d1, int n2, int d2)
{
if(d1+d2 > n) /* cut off recursion */
return;

genfrac(n1,d1, n1+n2,d1+d2);
fprintf(fout, "%d/%d\n", n1+n2, d1+d2);
genfrac(n1+n2,d1+d2, n2,d2);
}

void
main(void)
{
FILE *fin;

fin = fopen("frac1.in", "r");
fout = fopen("frac1.out", "w");
assert(fin != NULL && fout != NULL);

fscanf(fin, "%d", &n);

fprintf(fout, "0/1\n");
genfrac(0,1, 1,1);
fprintf(fout, "1/1\n");
}


------------------------------
本文原文�表于:
http://iveney.blogspot.com

Thursday, February 19, 2009

計算排序一系列的1,2,3所需要的最少交換次數

即如111221331122312331....的序列
排序成111...222...333
如果我們知道應該把哪個元素放到哪個位置是正確的,就可以計算出最少交換次數。
但是我們不知道 :)

想了兩種方法,第一種是錯的,第二種是對的。
一開頭以為greedy可以解決問題,即從兩端開始掃描,遇到3,1則進行交換
然後再重來,遇到2,3則進行交換。
這樣的方法可以達到幾乎最優,但是卻不是最優,考慮如下序列:

111...22333 222...1...1...222 333...1...1...1...333

上面方法會先把1裡面的2交換到3,最後會把這兩個2交換到2.... 裡面
然而最優的方法是直接放到2裡面。

這種方法對於只有1,2的序列是成立的。O(n)

第二種方法,基於數學計算。
假設1,2,3的個數各有n1,n2,n3個。
把這個序列看作三個bucket
顯然沒有排序前,這三個bucket裡面都有1,2,3.
最少的交換次數,說明不能有多餘交換,例如,把bucket1里本來應該放到bucket 2的2,先放到3,再放到2.
假設:
bucket 1里有的2,3分別為c12,c13
bucket 2里有的1,3分別為c21,c23
bucket 3里有的1,2分別為c31,c32

則最少交換次數是:min(c12,c21)+min(c13,c31)+ABS(c12-c21)+max(c23,c32)

這樣的式子還可以寫出好幾個,but why?

假設是以這樣一種方法進行交換,顯然可以做到最優:
bucket1 分別與 bucket2,bucket3進行交易,這種交易屬於最優的,因為它們一次直接交換了兩個元素到正確的位置。
而這種交換可以做min(c12,c21)+min(c13,c31)次。
注意c12與c21并不一定是相等的,因此,當交換完成后,1裡面可能剩下有2,或者是2裡面剩下1.
注意到有這樣的關係:
c12+c13 = c21+c31 => c12-c21=c31-c13
亦即:假設c12<c21,做完這種交換后,則bucket1里已經沒有2了,要把bucket2里剩餘的1放進去,必須用bucket1里的3來進行交換。
因此這部分的東西必須經過**兩次交換**才能放到正確的位置,即先把1里的3換2里的1,再把這個3放回到最終的bucket3里去。
這么一來bucket1已經完成了,而bucket2和bucket3此時的新的c23,c32肯定是相等的,因此還需進行c23次交換。
事實上上個公式也可以寫成:
min(c12,c21)+min(c13,c31)+min(c23,c32)+2*ABS(c12-c21)

最後的2*ABS(c12-c21),正是必須進行兩次交換的元素個數。

原理很簡單,不過的確很考邏輯思維與IQ.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传说中的*人*权*? 今天上课的一个细微之处

今天上课时,老师提议说,今后讲课用普通话讲,可以讲得快点.
后来进行投票,结果7个人有5个赞成,2个反对.
按照以往的习惯,本以为必定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少数服从多数.
但是老师却说,say no的同学有否决权,决定继续用英文授课.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权. 又或者是我太敏感.
但是回想起以往的课堂,哪怕是180个人的大课,只要有一个外国学生,也必定会转用英语,
而不是要求别人入乡随俗地听粤语说粤语.

以前政治课本经常强调必须从大局出发,个人利益服从全体利益.
但是在hk我看到更多的是大家互相妥协, 尽一切努力达到最大的平衡.
而不是歧视弱势群体, 不管少数派的死活,

------------------------------
本文原文�表于:
http://iveney.blogspot.com

Tuesday, February 17, 2009

In Search of the Ways of Master (1): Alan Turing's Statue in Whitworth Gardens

从今天开始写系列文章: In Search of the Ways of Master
主要记录一些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等的轶事,八卦.
-------------------------------------------------
在英国的曼彻斯特,有一个叫作Whitworth Gardens的小公园.
公园里面有一座雕像, 每天静静地看着人来人往.
他就是计算机之父Alan Turing(阿伦. 图灵) .
在他的左手边,是他生前工作的曼彻斯特大学,
而在他的右手边,则是他生前晚上最爱的消磨时间之处, Canal Street,那里有为数不多的几间Gay Bar.

File:Alan Turing Memorial Closer.jpg

图灵坐在椅子上,手拿苹果.
普普通通的一个雕像,实则寓意深刻.
苹果自古以来就象征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苹果是禁忌之爱的象征, 暗喻Alan Turing的homosexuality.
同时, 苹果也是智慧之树的果实, 让人联想到砸在Newton头上的苹果,
意指turing生前对于计算理论与数字计算机的伟大贡献.
最后, 也象征了图灵之死 -- 服食了带有剧毒的苹果身亡.

File:Sackville Park Turing plaque.jpg

在雕像的脚下有块纪念碑, 传说,在下面埋藏着一部Armstrad计算机,以此为念.

纪念碑上面写着:
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
计算机科学之父
数学家,逻辑学家
战时密码破译者
歧视的受害人
以及一段数学家罗素的文字:
"Mathematics, rightly viewed, possesses not only truth, but supreme beauty - a beauty cold and austere, like that of sculpture."

最后一行的Victim of Prejudice, 不禁让人扼腕痛惜.
无可否认,图灵生前是个同性恋,而在那个年代的英国, 这是不允许的,甚至是违法的.
周围的人的不理解, 就是造成图灵英年早逝的根本原因.
他在生前贡献无数, 特别是数字计算机的理论与设计, 对今天的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同时对人工智能的思考, 亦是开辟了人类对于人脑思维的另一条探索道路.
如果这位天才没有陨落, 也许我们的科学就能在他的带领下有更多的突破.

引用他自己的一句话说: "I do think we owe him an awful lot."
昨日一切俱往矣, 就让我们在大师为我们创造的乐园里继续探索吧.

Thursday, February 12, 2009

Maximal vs. Maximum

最近看��,�常�涉到�值�最值.
查了一下,��它�在英文�面很容易混淆,分�是
maximal element 和 maximum/greatest element.
minimal element 和 minimum/least element.
我第一次接������,是在大一上��分析�,
直�上看,一�一元函�的�值出�在那些``拐�''的地方
即(假�函�����)一����0的地方.

但是,在代���,或者在���,又怎�理解呢?

在wikipedia上查到�似的解�大概意思如下:
(P,<=)是一�partial order, �于P的一�真子集S,
如果m�于S并且for all s in S, m<=s � m = s.

在函�上看, 也就是那��值的�域�成了S, ��值�就是 ``maximal ''
然而由于��函�是一�total order,所以事�上�值跟最值 ``maximum'' 是相同的.

但是�于其它就不一定了.
比如, �的最小支配集��小支配集(minimum dominating set vs minimal dominating set)
假�(P,<=)中,P是由G的��V的所有子集�成的集合;而<=是定�在p \in P的支配集元素��大小上的偏序.
�然有的p可能甚至�支配集也不是. 因此P�元素并不是��可比的.
�然一�平凡的支配集是V本身, 而可能含有v1的一�支配集是V*,
�定�在所有含有v1的支配集中, 它�是可比的.
不��除��(除v1)直到不能再�除任何��位置得到的支配集是minimal的.
而在所有minimal的支配集中,再minimal一次,就得到了全局的minimum了.

�得很�,而且後�想了想,�格��上面的比喻是不�的 :D.
(那�二元�系�定�好)
不�anyway, 大概就是那�意思拉....

quote:
请注意极大元和最大元的区别。最大元是B中最大的元素,它与B中其它元素都可比;而极大元不一定与B中其它元素都可比,只要没有比它大的元素,它就是极大元。对于有穷集合B,极大元一定存在,但最大元不一定存在。最大元如果存在一定是唯一的,但极大元可能有多个。


------------------------------
本文原文�表于:
http://iveney.blogspot.com

Tuesday, February 10, 2009

偶見關于線性代數的一個系列,解答了我心中多年的疑惑.

��按:
我��算�系的�生,��入��始,就被灌��,
��在�算�科�中很牛很有用,必��好����.
殊不知, �大多�的同�在��前也很��得��的作用.
像我����平庸但不������的同�,稍微好�,
尚能在日後的��中慢慢��到��的魅力, 并且�上它(特�是�散��).
究其原因,��是不是出在我�的教育本身呢?

�小到大,我���的��都是直�的,
�何直接有�可以�我�看到,代�也�乎是基于生活中常�的�西.
一�例子是�性��, 如果一上�直接就�N�空�多面�,��型(simplex),�偶(dual)等��,
估�大多�人都��. 但是如果�二�入手,有�可以�助下,再陪����用,�好�得多.

抽象的�西�我�往往很�. �得�年��性代�, 一上�就是行列式,矩�, 特征值, 二次型,
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麽, 只是�得是一堆人�定�起�的符�, 枯燥得很, ��任何���用.
而像我最近偶�翻到的��的一本�, �然只是中�信息���的入����籍,
但�面�文并茂, �容翔�, 有大量的比喻以及生活中的��.
�我�以前老是忘�的什麽�立集,支配集, ��覆��覆�等定�加深了很多.

原文被�了很多次,找了很久,才��竟然是孟岩博客�的文章......

http://blog.csdn.net/myan/archive/2006/04/02/647511.aspx
http://blog.csdn.net/myan/archive/2006/04/03/649018.aspx
http://blog.csdn.net/myan/archive/2007/11/03/1865397.aspx

Wednesday, February 4, 2009

�於GIT的index,working dir, repo之�的��

�自linux 大棚:http://roclinux.cn/

将 Current working directory 记为 (1)
将 Index file 记为 (2)
将 Git repository 记为 (3)

他们之间的提交层次关系是 (1) -> (2) -> (3)
git add完成的是(1) -> (2)
git commit完成的是(2) -> (3)
git commit -a两者的直接结合

从时间上看,可以认为(1)是最新的代码,(2)比较旧,(3)更旧
按时间排序就是 (1) <- (2) <- (3)

git diff得到的是从(2)到(1)的变化
git diff �cached得到的是从(3)到(2)的变化
git diff HEAD得到的是从(3)到(1)的变化


------------------------------
本文原文�表于:
http://iveney.blogspot.com

Tuesday, February 3, 2009

slumdog.millionaire: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一部别出心裁的电影。
两个小时的电影,没有一刻像别的电影那样会让我走神,
甚至连片尾也完整地看完。

从场景来说,
也许是由于去过尼泊尔,一个离印度那么近的国家。(其实跟印度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看到曾经的类似的街景,不免有些共鸣。
剧中所表现出来的贫民窟,以及贫民窟里穷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穷人这个词已经不够级别形容那种落魄了。
坐在屏幕面前看着这些它们的悲惨生活,不仅觉得羞赧起来。

从音乐来说,
影片里面的音乐非常有感觉,
各种场合都有不同音效配乐,而且还很具有印度风情。
特别是男女主角相遇那一刹那的背景音乐,
一个温暖的女声吟咏起来,微微哼出的柔软的音调,恰恰如情人相遇时心中那股暖暖的温馨。

从剧情来说,
整个故事采用一种插叙手段。通过正在进行的警察审讯嫌疑犯(主角),
从他口中所回忆出的从小小儿童到10岁左右光景,再一直到现在的他与他哥哥,以及女主角的一生。
影片最后成为现在进行时,男女主角大团圆;而一直内疚在心的哥哥也终于做出了他的赎罪,
然而却死在了乱枪之下,但我坚信,在生命最后的一刹,他已经得到了灵魂的救赎。
――在闭上眼前的一刻,他说出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thank god...'',并且画面变得光亮起来,
相信是天使来迎接他了 :)
整部影片看下来,情节有张有弛而又紧密联系,节奏是难得一见的让我入迷。
而主角戏剧性地通过参加百万富翁节目并且过关斩将,让女主角看到,
并决定脱逃,并成功与主角相聚。这一整大段剧情,不得不说是非常非常戏剧性。
这么巧合的东西,让人觉得只可能在电影里面出现;
然而它看起来又是那么的真实,在充满可能性的世界里给人予一种无边的希望,虽若星星之火,但亦可以燎原。
爱情,Love,果然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命运让他们从小相遇,青梅竹马,而又分开;
但即使遭到了种种不幸,即使已经远隔千里,
即使他们长大后仅仅是几次的擦肩而过,也注定相爱的人最后能在一起天长地久。
如果有人说是煽情,我也觉得起码是不落俗套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的煽情。

看完全片的一个最大震撼,就是片首与片尾的一个呼应。
屏幕上闪现出一段字幕:
Jamal Malik is one question away from winning 20 million rupees.
How did he do it:
A: He cheated. (此时主角正是因此被怀疑,被押送进警局,且受到拷打――就因为他是个没读过书,在贫民窟成长的穷人)
B: He's lucky
C: He's a genius
D: It is written( 命中注定! )
(此时,还有一幅幅金钱飘飘的镜头闪现过。
没看完片之前,肯定会以为是导演用来表现主角获得的巨款的意象。
到最后才会发现,这是主角哥哥临死前一刻所构筑的金钱坟场。)
前面A,B,C三个答案都很符合人的思维,然而最后一个答案,估计初看时大家都会觉得有点怪异,
不知道其意义。
直到片尾,男女主角终于成功冲破宿命枷锁,可以在一起。
当他们深情香吻,画面定格,逐渐暗去,剩下一行小字:
D: It is written.
这正是男主角对女主角所说过的话,"这是我们命中注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片子里面出现的百万富翁节目,那首熟悉的音乐以及那个风格的答题字幕,不仅让我会心一笑。
其实一开头我还以为是香港首创的,马上去查了查,发觉是英国的电视台首创,
并且留传开的电视节目。在世界几大地区都有当地特制的版本。
当然,影片里面的Indian version只是虚构而已 :p

最后,祝真爱地久天长 :)

------------------------------
本文原文�表于:
http://iveney.blogspot.com

Sunday, February 1, 2009

林宥嘉 <<伯乐>> mv

不�的歌,不�的MV.
fro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272327.html?fr=qrl&fr2=query

男生暗恋女生,帮她给一个个男人打分。
"1分""2分""3分""4分",男生有着小小的私心,始终不肯给任何一个"情敌"满分。

当女生让他给自己打分的时候,他小心翼翼的伸出三根手指,但是女生却给他5分,他很开心,开心到连女生的离去都没发现。

但他不知道,"5分"仅仅是感激,同时也代表着另外一个含义。

男生再次见到女生的时候,女生正站楼梯拐角,在另一个男生身后,听他说话,表情温柔快乐。

女生看到男生,指了指面前的人。那个意思是:"那他呢?"

男生知道,女生这次有了真心喜欢的人。

他一直以来的朋友身份,像守护的和女生之间的暧昧情愫,在这一刻都必须结束。

他伸出了五根指头。

"5分"

女生走了。

男生望着她离开的方向,缓缓摆动手掌。

终于放手,悲伤却安心的打碎自己的幸福,给予女生祝福。

5分,却也是,再见的手势。


歌曲本身是站在男生的角度唱的。

所以才会有"谁才是你爱情中的伯乐"这句歌词。

男生一直守候在女生身边,当然是"伯乐",可女生却不懂得"离开时别忘了,看看眼前的人"的道理。

所以男生只好迫使自己释怀。

"流泪记住了,微笑祝福着"。

------------------------------
本文原文�表于:
http://iveney.blogspot.com